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单元传记第5课华罗庚◎诗海拾贝观书有感(其二)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赏析】这是一首借助形象喻理的诗。诗歌以泛舟为例,让读者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艨艟”也写作“蒙冲”,这里指大船。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滚滚滔滔,汇入大江,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蕴含的客观意义是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语林撷英华罗庚名言1.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2.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3.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4.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5.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6.日累月积见功勋,山穷水尽惜寸阴。7.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8.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9.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作者卡片姓名顾迈男出生年1931年籍贯山东章丘相关资料曾名顾迈南,1950年参加工作,1953年进入新华社,1962年起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技界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的长篇通讯和特写,新华社播发后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在此期间,还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连续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国当代科学家的奋斗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著有大量科学家传记,如《丁肇中:故国情深》等◎背景呈现本文选自《中国当代科学家传(第一辑)》。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上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获得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的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知识链接1.传记的起源:我国人物传记起源很早,体裁多样。归纳起来,人物传记体裁可分为四类:一是纪传,二是文传(即传记文学),三是史传,四是志传(指方志中的传说)。我国人物传记的写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处于萌芽状态。《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中都塑造了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时期可以看作是人物传记的滥觞时期。到了西汉武帝时期,出现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标志着我国人物传记走上了成熟的阶段,并且达到了高峰。2.华罗庚数学奖:为纪念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而设置的数学奖项,1991年设立,由中国数学学会与湖南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现为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两人,用以奖励中国50岁以上获得重要成就的资深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奖与陈省身数学奖、钟家庆数学奖同为中国数学界声誉最高的三个奖项,与另两个奖项奖励中青年数学家与年轻学者不同,华罗庚数学奖是一种“终身成就奖”。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署.名(shǔ)苏家驹.(jū)扉.页(fēi)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褒.奖(bāo)追溯.(sù)商榷.(què)置若罔.闻(wǎnɡ)出类拔萃.(cuì)鹰鹯.(zhān)江畔.(pàn)矩.阵(jǔ)2.多音字铺店铺.___钻钻.研_____铺.垫___钻.床_____倡倡.导______埋埋.头______倡.优______埋.怨______蔓蔓.延______绰绰.号_______顺蔓.摸瓜____绰.起_____蔓.菁____pùpūzuānzuànchànɡchānɡmáimánmànwànmánchuòchāo二、字形辨认zhuō(拙)劣左支右chù(绌)duōduō(咄)(咄)逼人dài(怠)慢dài(骀)荡百战不dài(殆)金ōu(瓯)半缺ǒu(呕)心沥血ōu(讴)歌fēi(蜚)声中外芳fēi(菲)文采fěi(斐)然zhuàn(撰)写酒zhuàn(馔)zhuàn(篆)刻显hè(赫)shè(赦)免nǎn(赧)然三、词语辨析1.沿用沿袭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沿袭: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定办理;因袭。2.置若罔闻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放在一旁,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多用在对别人的言论、劝告等方面。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四、词语积累1.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形容超出同类。2.掌上明珠:比喻极受父母宠爱的儿女,也比喻为人所珍爱的物品。3.如获至宝: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4.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1.文章整体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三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我的理解]倒叙时间顺序2.采用小标题的方式行文,有什么好处?[我的理解]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能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材料多而不乱。3.文脉梳理华罗庚小标题(一)(1~6)失学前后,热爱、痴迷数学(7~10)残疾后,决心献身数学小标题(二)(1~5)清华四年,研究数论;英国两年,得出“华氏定理”(6~9)西南联大几年,完成《堆垒素数论》;到苏联旅行,《堆垒素数论》出版(10~12)访美四年,扩大研究范围小标题(三)(1~6)建国后致力于中国的数学研究(7~10)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11~15)致力于数学的实际应用华罗庚与数学的不解之缘1.“伯乐识马”是人所共知的经典故事,作者在一开头写熊庆来推荐华罗庚这个故事,用意何在?[名师指津]从突出传主特性,为下文埋下伏笔等方面回答。[我的理解]这是他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一方面表明19岁的华罗庚具有非同寻常的数学才能,突出了传主的基本特性;另一方面为下文埋下伏笔。华罗庚的才华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生转变。后来他自己成为“伯乐”,发现和扶持了陈景润等青年学者。此外,在时间叙述上,从华罗庚“出名”时起笔,并由此引出“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和波澜不兴。2.“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部分从哪几层介绍了传主华罗庚青年时代的情况?[名师指津]老师的影响、失学后的表现、染病残疾等。[我的理解]五层①介绍华罗庚名字的由来、身世及家庭②介绍华罗庚受数学老师王维克的影响而爱上数学③介绍华罗庚失学后仍然痴迷于数学而刻苦自学④介绍华罗庚不幸染病而留下终身残疾⑤介绍华罗庚决定把一生献给数学3.“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部分主要介绍了华罗庚哪一时段的情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名师指津]根据本部分开头和结尾表示时间的词语回答第一问;第二问从侧面描写方面考虑。[我的理解]主要介绍了华罗庚1932年进入清华大学到新中国成立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在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巨大贡献。文章大量采用了他人对华罗庚的评价,通过评价反衬出华罗庚取得成就的巨大。同时,通过对华罗庚在国外受到尊敬和研究成果斐然的描写,塑造了华罗庚的爱国形象。4.在“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部分,介绍了华罗庚取得的哪些成就?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有何好处?[名师指津]按给定时间,概括得出。[我的理解]时间成就写作顺序与好处1932~1936年在清华发表十几篇论文,自修了多国外语按照时间的转移和地点的变换记叙了华罗庚的研究情况,这样写使材料多而不乱1936~1937年在英国剑桥得出“华氏定理”,发表了18篇论文时间成就写作顺序与好处1937~1945年先后写出20余篇论文,完成《堆垒素数论》手稿按照时间的转移和地点的变换记叙了华罗庚的研究情况,这样写使材料多而不乱1945~1946年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到苏联旅行,《堆垒素数论》正式出版1946~1949年在美国讲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5.传记结尾部分,华罗庚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名师指津]“实”是科学根本。总结全文,画龙点睛。[我的理解]在几十年从事数学研究的生涯中,华罗庚最深的体会是:科学的根本是“实”。这是他用比喻对自己提出的告诫。放在结尾处起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说明华老一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为祖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6.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具有一种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里?[名师指津]从三个时期(抗战、新中国成立、数学下乡)概括回答。[我的理解]①国家受辱的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华罗庚对“金瓯半缺”的国破家亡现状和“狐虎满街走,鹰鹯扑地飞”的现实表现出愤慨和忧虑。②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放弃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带领全家回国,他说,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人民服务,为了个人出路,“我们应当回去”。③数学下乡。1958年以后,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法和运筹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在材料组织和语言表达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一文有何区别?[名师指津]要从选材的特点和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我的理解](1)组织材料上: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2)语言上,由于本文作者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平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精确的阿拉伯数字;而《“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一文的作者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使用侧面描写需注意的问题◎写法指导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间接地烘托出某个特定的人物,或通过旁人对某个特定人物的评论与评价来间接地描写该人物,又称间接描写。使用侧面描写要注意的问题:1.被描写的人物不能直接出场。侧面描写要求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描写。2.侧面描写是衬托、对比的一种,往往采用以旁面写正面、以对面写正面、以反面写正面三种方法。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是为了烘托、渲染。3.为了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在实际运用中,侧面描写往往同正面描写相结合,才能达到更为显著的效果。也就是说,侧面描写多是正面描写的补充。侧面描写运用恰当,是艺术的妙思;但若用得太多,形象就会显得飘忽,文章也会给人以“空”的感觉,所以侧面描写也要注意“度”的问题。◎范文示例父亲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我曾在日记中偷偷地写道。据母亲说,父亲是极少流泪的。当年,十几岁的父亲孤身一人去遥远的内蒙古下乡,漫漫黄沙,举目无亲,日子再苦再难,父亲都不曾流泪。父亲遭遇事故,身上大伤小伤十几处,疼痛难忍,夜不能寐,父亲却从未说过一个“疼”字,从未叫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5课 华罗庚课件 粤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