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宋词5苏轼词两首平“语”近人[习大大语]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习近平《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经典释义]典出:《礼记·中庸》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释义: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解读:传统儒家哲学认为,人一生下来便秉承了天命之性,性中存有善根,遇事便生发出来,如恻隐,如好恶。但这种善心萌动,又往往在最隐微处,只有自己知道。很多贪腐官员在忏悔书中提到,第一次受贿时,内心总觉不安,这不安便是善根。如果此时能及时克制住贪欲,护持善心,也不至于滑向深渊。所谓“慎独”,就是要人前人后一个样,就是要时时叩问自己良心是否有愧。国学经典《孟子》经典名句解读[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译文]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解读]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当你飞黄腾达、恰逢机遇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提供着坚实的心理基础。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诗海拾贝蝶恋花春景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赏析】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词人借墙里佳人、墙外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对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词的上片结尾两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则又表现得颇为乐观,反映出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欢笑,行人多情,结果是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资料链接一、作者档案【简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州市),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作品】文集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评价】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诗词开豪放一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二、人物颂歌烟雨任平生——苏轼您,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您,壮志难酬,唯有寄情于文字。屡次遭贬,打不倒您的信念;艰难世事,造就了您的豪放诗作。您的杰作,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怀古伤今,只为报效国家;论史谈玄,方显男儿本色。石钟山上留下您苦苦求索的身影,赤壁峰上有您潇洒咏叹的痕迹。一曲大江东去呼喊许多豪情,一首蝶恋花慨叹无尽愁绪。您,伟大的哲人!您把苦难研成墨,把贬谪当作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是您,凝望庐山,道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是您,遥望苍穹,唱出了“西北望,射天狼”的气概;是您,对饮明月,吟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人间祝福。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掉您那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亦没有销蚀掉您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消逝了多少哀伤与生活磨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给赤壁带来了完美壮烈,这是词,更是实。您的一生,是风雨的一生,是豁达的一生,是多情的一生,是美丽的一生!您的多情造就了您的豪放,您的豪放造就了您的豁达,您的豁达造就了您“烟雨任平生”!您,苏轼,让世人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应乐观,面对人生浮沉应豁达!三、背景探寻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当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多。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西的赤鼻矶,创作了这首词。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苏轼见景生情,触发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借以纾解胸中块垒。2.《定风波》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此时的苏轼,已经从被贬时候的抑郁消极中解脱出来,对人生路途中的沉浮有了深刻的领悟,他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这首词是去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后所作。四、相关知识1.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2.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3.咏史怀古诗词:类别名称内涵与例子常用手法常见意象咏史怀古诗词这类诗词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顾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如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修辞等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一、认读字音(1)浪淘.尽(táo)(2)纶.巾(guān)(3)公瑾.(jǐn)(4)樯橹.(lǔ)(5)早生华.发(huā)(6)酹.江月(lèi)(7)料峭.(qiào)(8)萧瑟.(sè)二、辨识字形(1)赤bì(壁)珠联bì(璧)合金bì(碧)辉煌(2)qiánɡ(樯)橹qiánɡ(蔷)薇吝sè(啬)(3)ɡuān(纶)巾lún(沦)落lún(伦)理满腹经lún(纶)(4)料qiào(峭)树shāo(梢)shāo(艄)公俊qiào(俏)三、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尊”,同“樽”,酒杯四、一词多义(1)故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②君安与项伯有故.____________③广故.数言欲亡__________________(2)向①回首向.来萧瑟处____________②向.吾不为斯役__________________③夫妻向.隅,茅舍无烟__________________(3)且①何妨吟啸且.徐行______________②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______________③不出,火且.尽____________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___形容词,旧的名词,交情副词,故意,特意副词,刚才名词,过去,往昔动词,面朝,面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副词,将要副词,将近五、词类活用(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2)樯橹灰.飞烟.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而遂晴.____________________(4)竹杖芒鞋轻胜马.__________________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形容词作动词,放晴名词作动词,骑马六、古今异义(1)大江..东去古义:________今义:泛指流量较大的河流。(2)故国..神游古义:________今义: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3)回首向来..萧瑟处古义:________今义:一向,从来。长江。旧地。刚才。七、特殊句式(1)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倒装句,应为“华发早生”八、积累名句(一)文本名句1.__________,浪淘尽,______________。2.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国神游,____________,早生华发。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多情应笑我也无风雨也无晴(二)苏轼诗词名句1.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3.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临江仙》4.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5.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南乡子》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7.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阮郎归》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念奴娇赤壁怀古1.赏析词作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掌握解答“炼字”类题目的技法。2.评价词人观点态度,分析“人生如梦”中蕴含的情感。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上片先总写长江气势,接着缅怀历史长河中的英雄,然后写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再具体描写壮丽奇险的赤壁古战场,最后由江山引发思考:如此江山,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称的豪杰。2.行文图解:1.对本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明确]选D。本项的评价,不足以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2.对应目标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这几句作为词的开篇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又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1)“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几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营造声势。(2)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将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驰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3)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做了铺垫。3.对应目标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中有几个字用得非常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并探讨作者为什么极力描绘这些景象。[明确](1)穿:写出了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了江水与堤岸撞击的力度;卷:写出了汹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07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