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 苏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语林撷英马克思、恩格斯名言集锦1.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其崎岖之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2.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3.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4.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马克思)5.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恩格斯)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7.逆境使天才脱颖而出,顺境会埋没天才。(恩格斯)8.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恩格斯)◎诗海拾贝哭李商隐[唐]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注]入夜台。【注】文星:文曲星的简称,旧时谓此星主管文事。【赏析】这是一首情辞并茂的悼友诗。首联直抒胸臆,表达对李商隐满腹才华却不得施展的惋惜。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颔联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的去世。颈联以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为压制人才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以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的典故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曲星”啊!作者“反进一层”进一步表达自己极度的悲痛之情。整首诗作者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作者档案【简介】恩格斯(1820~1895),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1841年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开始共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们共同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并且一起参加了德国1848年革命。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担负起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任,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二、三卷。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作品】《共产党宣言》(同马克思共同起草)、《资本论》(同马克思合著)等【评价】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人物颂歌第二提琴手恩格斯不仅参加了《资本论》的第二、三卷的整理工作,而且是这两卷的最后完成者。如果没有恩格斯的整理、加工和创作,这两卷巨著的出版是难以想象的。恩格斯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去,更加体现了恩格斯的伟大。列宁对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崇高友谊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他对在世时的马克思无限热爱,对死后的马克思无限敬仰。这位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颗深情挚爱的心。”恩格斯品德之高尚,不仅表现在之前对马克思的无私的援助上,还表现在他的谦逊上,在马克思逝世后,有人出于善意不止一次地提到恩格斯参加了制定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工作,建议把马克思主义改称为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或者直接称为恩格斯主义。对此种建议,恩格斯说:“我一生所做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1895年,恩格斯病逝前夕,他有意避开挚友长眠于此处的伦敦海格特公墓。他的谦卑善始善终,他要他的骨灰撒向英国伊斯勃恩海湾——那个昔日他与马克思一家愉快度假的地方。◎背景探寻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多钟,马克思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与世长辞了。在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马克思的逝世,在欧美各国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反响。3月17日,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亲友们为马克思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葬礼,将他和1881年12月逝世的妻子燕妮葬在一起。在这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代表无产阶级对伟大的导师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悼念,用英语发表了这篇讲话,对于马克思所做的伟大贡献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掌握常识悼词1.概念悼词是指专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多由死者的亲朋好友或师长、学生等撰写。悼词作为演讲词的一种,具有演讲词的某些特点。文章一般历叙死者的生平功绩和优秀品质,尤其突出其在某一方面的杰出贡献或动人事迹,及对自己的勉励、影响等等。文章依撰写者的身份采用不同的叙写形式,一般以抒情为主,也可以叙事、议论为主。2.结构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一、认读字音(一)单音字诬.蔑(wū)诽谤.(bàng)嫉.恨(jí)衷.心(zhōng)悼.念(dào)浅尝辄.止(zhé)卓.有成效(zhuó)(二)多音字(1)量估量.(liang)重量.(liàng)(2)塞闭塞.(sè)塞.车(sāi)塞.外(Sài)(3)空空.白(kòng)天空.(kōng)(4)创创.始人(chuàng)创.伤(chuāng)二、辨识字形(1)sǔn(损)失yǔn(陨)石yǔn(殒)命(2)gū(估)计gū(沽)酒hù(怙)恶不悛(3)zǔ(诅)咒jǔ(沮)丧jū(狙)击cú(殂)谢(4)wú(芜)杂wǔ(怃)然wǔ(妩)媚fǔ(抚)摸三、积累词语1.繁芜丛杂:原指(草木)茂盛繁密,杂乱而没有条理,文中是错综复杂的意思。2.豁然开朗:形容由昏暗窄小而变为明亮宽敞。也比喻经过别人提醒或自己的学习探索,突然明白一个道理。3.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4.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5.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6.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四、近义辨析1.必须必需课本原句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巧辨巧析“必须”为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①表示一定要,强调事理或情理上的必要性。②加强命令语气。“必需”为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作定语或作谓语。2.衷心忠心课本原句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巧辨巧析“衷心”,形容词,由衷之心,强调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忠心”,名词,指对人或事物忠诚。3.摸索探索课本原句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巧辨巧析“摸索”偏重于对个人经验而言,常用于描述寻求个人经验不足的某事物的经验等;也指对于某种途径的寻求。“探索”多用于描述未知领域的规律寻求,多指大众皆无共同经验的事物;也指更深入地研究某一事物或领域。1.归纳内容要点。2.把握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1.马克思作为科学家有哪些伟大贡献?[明确]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作为科学家,他还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2.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参加过哪些活动?[明确]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组织各种工人运动。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全部活动的顶峰)。1.第一段为什么要用“两分钟”这个准确的数字?[明确]表明时间之短,让人深感惋惜、痛心和遗憾。2.对应目标2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点明了马克思的无可企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表达了对他的逝世极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先说对象方面,第一个“对于”是就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领导作用而言的;第二个“对于”是就马克思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和推动作用而言的。从程度上讲,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也即下一句所说,是形成了“空白”——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是根本无法弥补的。换句话说,恩格斯在这里揭示了马克思的贡献之巨大,是无可企及、无可取代的;而马克思的巨大贡献又集中地体现在两个“对于”所涉及的方面。这样就自然地构成了全文的总纲。3.对应目标2第四段中作者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说明剩余价值被发现的意义?有何作用?[明确]4.第六段中为什么说“每一个新发现”“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明确]因为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些新发现必然能带来历史的发展、革命的进步。5.对应目标2分析结尾一段的含意及作用。[明确]恩格斯最后庄严地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仅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简短有力,富有鼓动性,既是对马克思一生的总评,也感召后人继往开来。它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是对全文的总结,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方法归纳:提问方式: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提问变体: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好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或句?某段或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解答分析:“句段作用”类题目的三大答题角度:(1)内容角度。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感情等有哪些作用。(2)结构角度。注意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不可机械照抄。如答“承上启下”,必须写出承上解说(或说明,或总结,或照应)什么内容,引出下文什么内容;答“照应”时,必须写出与哪些内容相照应。(3)表现手法(或写作目的)。或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或为下文的抒情(或议论)做铺垫,或以小见大,突出(或象征)什么主旨。答题步骤:开头句段作用:1.开篇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2.引起下文开头句或段,一般是呼应了题目,还点明了题旨。还有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等作用。3.奠定基调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4.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5.景物开篇,烘托渲染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烘托(多为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答题模式: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表现了……,渲染了……,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做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中间句段作用:第一,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前后呼应的作用;或照应开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近几年高考题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第二,中间句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答题模式:文字本身要表达的内容(形象、主旨、情感等)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反衬、对比等关系)+结构作用(含相关结构作用的文本内容分析)。结尾句段作用:第一,首尾呼应(照应)使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第二,有暗示主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件 苏教版必修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1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