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改革开放30年专题复习策略
改革开放30年专题复习策略■广义的改革开放1、改革:选修一的九大改革;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改革等2、开放: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近代被迫开放等;■狭义的改革开放1978——2008年我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复习热点的原因■时政热点:30周年纪念、十七大、历史地位十七大报告第二部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3014字)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十七大报告第二部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006-06-30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这85年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回顾和总结即将过去的20世纪时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改革开放成为复习热点的原因■时政热点:30周年纪念、十七大、历史地位■高考特点:不回避热点,史鉴功能2007年山东文综试卷关注社会现实和时政热点(1)第27题“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和谐社会;(2)第12题“抗日根据地”:七七事变七十周年;(3)第16题中美关系;(4)第10题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0周年;(5)隐含热点:第33题王安石变法措施涉及民生;35题二战后西欧国家团结发展,成为中日关系的借鉴。改革开放专题复习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课标与考纲的关系■各版本教材之间的关系■专题知识的达标度■专题知识的广度■专题知识的深度■专题知识的高度■基础知识与材料运用之间的关系一、课标与考纲的关系(1)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以课标为主,以考纲为辅,求同存异二、各版本教材之间的关系岳麓版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国有企业的改革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二、各版本教材之间的关系人教版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浦东的开发与开放二、各版本教材之间的关系人民版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工作重心的转移;■农村改革的起步;■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第2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历史性的跨越;■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步入新世纪各版本教材相互借鉴举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岳麓版:“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人教版:“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岳麓版:“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稳健的步伐。”人教版:……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开放的阶段性(78——92——08)岳麓版和人教版:只体现专题,未体现阶段人民版: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92年南巡讲话、十四大、浦东开发、内地沿江沿边与省会城市开放、十五大等)各版本教材相互借鉴举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3、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4、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5、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第2、3、4点为人教版要点)三、专题知识的达标度:知识清单(1)十一届三中全会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社义市场经济■背景:2点■时地:■内容:3点■意义:3点(思想、政治、组织路线)(转折、重心、标志)■原因:3点■概念:4点■意义:4点(生产关系、内容与形式)(三农、由此及彼)■中心环节■基本内容■改革目标■意义:3点(生产关系)(企业、生产力、国民经济)■邓小平■十四大■十五大■意义(思想解放)(各版本均无)三、专题知识的达标度:知识清单(2)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特区:5+1■14个沿海城市■4个开发区与东部沿海■开发浦东■5种新形式■对外开放格局(点线面体、图示)■组织的由来与发展■中国入世艰难历程■影响与作用(1947、1986、1995、2001年)(人教、人民版均在全球化单元)三、专题知识的达标度:知识清单(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现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在农村重点是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为中国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化创造了条件。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1: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1、战略地位: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直接影响中国稳定;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直接影响社会发展;2、历史原因:人民公社化体制压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贫困;3、现实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安徽等地农民已经成功地自发实行了包干到户实验。四、专题知识的深度:重点和难点突破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影响不同四、专题知识的深度:重点和难点突破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3: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上的弊端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过于平均四、专题知识的深度:重点和难点突破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05001000150020002500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7年1998年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乡村新曲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事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故事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请根据两个故事说明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4:为什么要改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上:高度集中单一的公有制平均主义四、专题知识的深度:重点和难点突破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5: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从1985年开始,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2、第二阶段从1992年开始,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专题知识的深度:重点和难点突破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专题知识的深度:例5国有企业改革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后政策调整阶段管理体制高度集中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制单一公有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制度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制度创新阶段产权制度国有制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例6: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一系列环节;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四、专题知识的深度:重点和难点突破⑴建立: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⑶积极作用: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⑷消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例7:计划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十二大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提出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进一步提出要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十三提出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党的上述一系列决策反映了怎样的特点?始终在探索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步子不大,不能跨越计划为主的框架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计划与市场等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积极作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消极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四、专题知识的深度:例8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建立特征作用积极消极一五计划末期21世纪初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促使“一五”计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30年专题复习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