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新课标地理学科命题策略——张亚楠教授讲座课件
理解新课改,体现新理念—新课标地理学科命题国家考试中心文科命题组秘书长张亚楠临汾平阳中学李俊整理2010年11月27日,张亚楠老师在太原市同山西省地理教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交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新课改背景下地理高考备考的指导;第二部分回答教师的问题。张亚楠老师思维敏捷,妙语连珠,讲座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当然,张亚楠老师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她的讲话只能从思想政策层面上来传达,但从她的讲话中体会到了她所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而且她会将这些思想通过试题的形式传递给社会、学生!张亚楠老师站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的讲话,身处汾河谷地的我们只能仰视,理解的高度也注定有限!思想上贴近新课改,形式上沿循传统。高考地理命题继续“考对学生终生有用的东西,考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东西”。“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级测试目标基本要求没变。四级测试目标注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更加注重素质的培养。所以四级测试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处理问题能力的统一,更具操作性,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一、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2、课程内容一纲多本、选修模块(给学习兴趣浓厚、有余力、有能力的学生准备的)。考试以课程标准为本。不学选修也不影响地理必修知识的完整性和饱满型。考试命选修内容中的旅游、灾害、环境三个题目,学生任选一个作答。分值为10分。要求只答一个,建议认准一个来复习,学生上去直接答这个就行,因为没时间来权衡到底哪个题目更简单。3、学习方式转变关注过程和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注重探究。二、注重评价学生地理学思维品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1、独立获取解决问题能力2、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试题及参考答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儿的开放指的是“限定性开放”。例:2007年宁夏卷第37题37.(24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10分)(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4分)(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答案要点】(1)有利条件:接近原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措施等。(2)b地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C地有利:(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对有利、不利条件的说明反映了态度、价值观,(如一些地方领导基于政绩的决策,反映了其价值观)。此为非常显著的变化,要尤为关注。2009年宁夏第37题: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图6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区。(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14分)【解析】命题类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综合考察考生的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迁移转化、总结阐释的能力。读材料,明确新颖命题;分析已知图,区域定位,经纬线、年降水量线、图例、注记。内蒙古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第2问,为“自圆其说”的开放性命题,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化地区,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立足于:恢复植被;且已知题干明确点明: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进而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湿润,干旱得以缓解。【答案】:(1)干旱、半干旱地区距海远近(2)选①选②或③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物,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张亚楠评析:植树,成活率低,地上森林,地下沙漠。一位教授提出中国每年投巨资植树,可成活率低,林业部极为不高兴,因为一旦种活了国家就不给拨款了!(张很生气)沙特以植活一棵树120美元的价格承包出去,日本人去每人承包6棵树开车拉水植树挣钱。虽费用高,但成活率也极高!桉树现象。2009年海南第21题:2l.图6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并就其中一项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10分)【解析】:该题以“围海造陆”的对比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考生读图、析图、解图,知识迁移、拓展分析的能力。细致读图,是充分解题的关键;对比两图,变化如:后一幅图中,森林减少、湿地消失山体坡度增大、山坡植被覆盖率下降等。分析某一方面变化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后果极其对策,则可仔细筛选,力求选取高得分率的分析项予以解答。【答案】:围填海前后的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2分)(答出三项即可得2分)负面影响及对策:(8分)(选任何一项变化,负面影响答对得4分,对策答对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湿地消失——负面影响:影响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繁殖和鸟类栖息。对策:在新生土地上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建设人工湿地和水域。山林被破坏——负面影响:填海采石场破坏山林景观,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灾害。海滩消失——负面影响:造成海滩旅游资源破坏。对策:利用新增围海大堤和土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可营造人工湖泊和人工沙滩。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负面影响:大堤容易造成排水不畅、诱发次生盐碱(渍)化。对策:开挖人工湖泊、降低水位以及加强围填海区抗洪排涝能力等。海湾消失——负面影响:海湾渔业和养殖业迁出,影响渔民的生产生活。对策:应通过合理的补偿安置,解决该区域渔民的生产生活问题。2010年课标卷第37题:3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C,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8分)(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答题技巧看图把话说利索!迅速抓住最主要的变化来叙述,得分!(3)题中的答案可看出态度、价值观!以上试题依然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三、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探究学习的含义研究途径各种活动2.特征①提出问题(科学型问题)②收集数据观察测量实证③形成解释、假设④评价结果⑤检验结果:交流验证所提出的假设②—⑤都可以考查,是重点!3、研究方法:空间定位,抽象,联系例:2008,海南13-14题(空间定位)最能表现地理与其他学科的思维差异(重视)图3中a为纬线,P、Q两地经度相同,相距800千米。完成13~14题。13.若Q地5时30分日出,a的纬度为15°,这时的月份可能是A.12月B.2月C.6月D.10月14.若P地19时太阳已落,Q地仍夕阳西下,这一季节A.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B.美国大平原麦翻金浪C.潘帕斯草原绿野千里D.尼罗河进入丰水期例:2009,宁夏6-8题(比较分析)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2,完成6-8题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本题以特定的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定位、分析、判断,对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6)据图分析,经纬网判读、疆界轮廓判读,准确定位:甲:荷兰,乙:肯尼亚。继而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区域的自然特征进行判别。(7)地处热带地区的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光、热角度分析(高原地形、草原气候不能成为对比后的优势)。(8)A选项“价格较低”值得商榷(至少存在一个劳动力成本问题),B、C选项皆有明显描述性错误:“土地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答案】:6.B7.A8.D【区分度】:中“不要迷恋一些传说,即使从现在一直到永远,都考非洲都有题可考,不重复。”“现在考虑问题都要考虑赞成或不赞成”是否会成为今后的考点,极有可能!2010年课标卷36,“雪期”——分析,比较解释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12分)(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2009年宁夏卷第36题。大型钢铁企业,很重要的区位条件:港口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企业众多。近年来,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所需铁矿石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大量进口;钢铁企业布局呈现由接近煤炭、铁矿石产地向沿海转移的趋势。图5示意甲、乙、丙三地的位置。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甲地建设大型钢铁企业(M公司),所需铁矿石依赖进口,但限于港口条件,大型货轮无法直接停靠,进口的铁矿石部分需在乙地港口转运。近期,M公司并购了乙地的钢铁厂,并计划在丙地建立大型钢铁厂。简述我国在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7分)根据图示信息说明甲地港口难以营建深水泊位的原因。(10分)M公司并购乙地的钢铁厂后,炼铁和炼钢在甲地和乙地该如何分工?为什么?(11分)说明在丙地建大型钢铁厂相对于甲地应具备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提取、分析信息,阐述规律、原因的能力,当然其中涉及简单的区域判读思考。以“钢铁工业的布局”,临海型工业布局中港口的作用为考点依托。判读海岸线轮廓,联系区域特征:甲上海宝钢,乙宁波北仑港,丙广西防城港。依托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厂,着眼点在于:交通最有,便于原料或产品的运输。港口建设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甲地,上海发展大型港口的陆域条件、经济腹地等皆具备,但水域条件中的水深、航行条件不佳。乙地作为甲地钢铁工业生产的铁矿石转运港,处于外国铁矿石的输入第一地,因此两地间的生产环节分工,也即较为明晰。乙地用铁矿石炼铁,甲地用乙地提供的产品炼钢,减少了大比重减重型原料在运输过程中的运费。在丙地建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可从:港口优势(深水良港)、距离优势(靠近原料输出国澳大利亚)、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带(地价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答案】:(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运输成本便于钢材进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3
本文标题:新课标地理学科命题策略——张亚楠教授讲座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7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