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末复习知识系统整合规律方法收藏1.图形中的归纳推理问题主要涉及某些固定图形的个数,所以常常需要转化成数列问题来求解,常用的思路有两种:(1)直接查个数,找到变化规律后再猜想;(2)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2.探索性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如探讨数列的通项、前n项和、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性质等,在处理时,先采用合情推理猜想、再采用演绎推理的论证方法.3.对于较为复杂的数学命题,不论是从“已知”推向“结论”,还是由“结论”靠向“已知”,都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单靠分析或综合显得较为困难.为保证探索方向准确且过程快捷,人们又常常把分析与综合两者并列起来使用,即常采取同时从已知和结论出发,寻找问题的一个中间目标.从已知到中间目标运用综合法思索,而由结论到中间目标运用分析法思索,以中间目标为桥梁沟通已知与结论,构建出证明的有效路径.把分析法与综合法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寻求问题的解答途径的方式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分析综合法,也就是常说的“两路夹攻,一攻就通”的证明思路.4.解决数学中的证明问题,既要掌握常用的证明方法的思维过程、特点,又要有牢固的数学基础知识.另外,还应掌握证明的一些常用方法与技巧,证明常用的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几种:(1)换元法.换元法是结构较为复杂且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不甚明了的命题,通过恰当地引入新变量,代换原命题中的部分式子,简化原有结果,使其转化为便于研究的形式.常见的有代数换元与三角换元.在应用换元法时,要注意新变量的取值范围,即代换的等价性.换元法步骤:①设元(或构造元)――→转化②求解――→等量③回代――→等价原则④检验(2)放缩法.放缩法常用于证明不等式.欲证A≥B,可通过适当放大或缩小,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量使得B≤B1,B1≤B2,…,Bi≤A或A≥A1,A1≥A2,…,Ai≥B,再利用传递性,以达到证明的目的,这种方法叫放缩法.应用放缩法时,放缩目标必须确定,而且要恰到好处,目标往往要从证明的结论考察,常用的放缩方法有增项、减项或利用分式的性质、不等式性质、已知不等式、函数的性质等.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2+1|a|;nn+1n;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当a,b,c0时,ab+c+ba+c+ca+baa+b+c+ba+b+c+ca+b+c;③利用基本不等式,如:lg3·lg5lg3+lg522=lg15lg16=lg4;④利用常用结论ⅰ.1k的放缩:2k+k+122k2k+k-1;ⅱ.1k2的放缩(a):1kk+11k21kk-1(程度大);ⅲ.1k2的放缩(b):1k21k2-1=1k+1k-1=121k-1-1k+1(程度小);ⅳ.1k2的放缩(c):1k244k2-1=212k-1-12k+1(程度更小);ⅴ.分式放缩还可利用真(假)分数的性质:bab+ma+m(ba0,m0)和bab+ma+m(ab0,m0).(3)判别式法.判别式法是根据已知或构造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的根、解集、函数的性质等特征确定出其判别式所应满足的不等式,从而推出结论的方法.利用判别式法证明时,应先将问题转化为与二次三项式相关的问题,再利用判别式法求解,要注意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此外还有导数法、添项法、几何法、构造函数法等.5.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0=1或n0=2)时结论正确.(2)假设当n=k(k∈N*,k≥n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断定结论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正确.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步骤要完整、规范,即“两步一结论”缺一不可,且第二步证明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2)n的第一个值n0应根据具体问题来确定.(3)假设当n=k(k∈N*,且k≥n0)时结论正确,并不一定都是证明n=k+1时结论也正确.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偶数时xn-yn能被x+y整除”,第一步应验证n=2时,命题成立;第二步归纳假设成立应写成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则当n=k+2时,命题也成立.(4)用数学归纳法可证明有关正整数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正整数问题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例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n(n∈N*)的单调性就难以实现.一般来说,从n=k时的情形过渡到n=k+1的情形时,如果问题中存在可利用的递推关系,则数学归纳法有用武之地,否则使用数学归纳法就有困难.做题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科思想培优一、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应用例1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比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A.289B.1024C.1225D.1378[解析]由图形可得三角形数构成的数列通项an=n2(n+1),正方形数构成的数列通项bn=n2,则由bn=n2(n∈N*)可排除D.又由an=n2(n+1),当an=289时,即验证是否存在n∈N*,使得n(n+1)=578,经计算n不存在;同理,依次验证,有1225×2=49×50,且352=1225,故选C.解析[答案]C答案拓展提升解决此类题目时,需要细心观察图形,寻找每一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注意抽象出的是数列的哪类公式.例2在平面上,我们如果用一条直线去截正方形的一个角,那么截下的一个直角三角形,按图所标边长,由勾股定理有:c2=a2+b2.设想正方形换成正方体,把截线换成如图所示的截面,这时从正方体上截下三条侧棱两两垂直的三棱锥O-LMN,如果用S1,S2,S3表示三个侧面面积,S4表示截面面积,那么你类比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解析]在进行类比推理时,应该注意平面图形中的点、线分别与空间图形中的线、面类比;平面图形的长度、面积分别与空间图形中的面积、体积类比,结论易得.解析[答案]S21+S22+S23=S24答案拓展提升类比推理应从具体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归纳而得出结论.通常情况下,平面图形的边长、面积往往类比空间几何体的面积、体积.二、演绎推理的应用例3将下列演绎推理写成三段论的形式.(1)所有偶数都能被2整除,0是偶数,所以0能被2整除;(2)循环小数是有理数,0.332·是循环小数,所以0.332·是有理数;(3)通项公式an=2n+3的数列{an}为等差数列;(4)函数f(x)=x3是奇函数.[解](1)所有偶数都能被2整除,(大前提)0是偶数,(小前提)0能被2整除.(结论)(2)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大前提)0.332·是循环小数,(小前提)0.332·是有理数.(结论)答案(3)数列{an}中,如果当n≥2时,an-an-1为常数,则{an}为等差数列,(大前提)通项公式an=2n+3时,若n≥2,则an-an-1=2n+3-[2(n-1)+3]=2(常数),(小前提)通项公式an=2n+3表示的数列{an}为等差数列.(结论)(4)对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f(x),若f(-x)=-f(x),则函数f(x)是奇函数,(大前提)函数f(x)=x3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f(-x)=(-x)3=-x3=-f(x),即f(-x)=-f(x),(小前提)所以函数f(x)=x3是奇函数.(结论)答案拓展提升用三段论写推理过程时,关键是明确大、小前提;有时可省略小前提,有时甚至也可大前提与小前提同时省略,在寻找大前提时,可找一个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作为大前提.三、直接证明例4设a,b,c为三角形三边,面积S=12(a+b+c),且S2=2ab,试证:S2a.[证明](分析法)要证S2a,由于S2=2ab,即2a=S2b,所以只需证SS2b,即证bS,因为S=12(a+b+c),所以只需证b12(a+b+c),即证ba+c,由于a,b,c为三角形三边,所以上式显然成立,于是原命题成立.(综合法)因为a,b,c为三角形三边,所以a+cb,所以a+b+c2b,又因为S=12(a+b+c),即a+b+c=2S,所以2S2b,所以S·Sb·S,由于S2=2ab,所以2abbS,即2aS,所以原命题得证.答案拓展提升知识链之间的等价联系是产生一题多解的本质所在,掌握了这个“法宝”,必然会促进解题能力的逐步提高.四、反证法例5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1)推导{an}的前n项和公式;(2)设q≠1,证明:数列{an+1}不是等比数列.[解](1)设{an}的前n项和为Sn,当q=1时,Sn=a1+a1+…+a1=na1;当q≠1时,Sn=a1+a1q+a1q2+…+a1qn-1,①qSn=a1q+a1q2+…+a1qn,②①-②得,(1-q)Sn=a1-a1qn,答案∴Sn=a11-qn1-q,∴Sn=na1,q=1,a11-qn1-q,q≠1.(2)证明:假设{an+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N*,(ak+1+1)2=(ak+1)(ak+2+1),a2k+1+2ak+1+1=akak+2+ak+ak+2+1,a21q2k+2a1qk=a1qk-1·a1qk+1+a1qk-1+a1qk+1,∵a1≠0,∴2qk=qk-1+qk+1.∵q≠0,∴q2-2q+1=0,∴q=1,这与已知矛盾,∴假设不成立,故{an+1}不是等比数列.答案拓展提升当命题结论中出现“至多”“至少”“不可能”“都不”“不是”等否定性词语时,常用反证法.对于“否定”型命题,从正面证明需要证明的情况太多,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改变其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进行反面思考,问题可能解决得十分干脆.五、数学归纳法例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n∈N*,1+122+132+…+1n2≥3n2n+1.[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3×12×1+1=1,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1+122+132+…+1k2≥3k2k+1,答案则当n=k+1时,要证1+122+132+…+1k2+1k+12≥3k+12k+1+1,只需证3k2k+1+1k+12≥3k+12k+3.因为3k+12k+3-3k2k+1+1k+12=34k+12-1-1k+12=1-k+12k+12[4k+12-1]答案=-kk+2k+124k2+8k+3≤0,所以3k2k+1+1k+12≥3k+12k+3,即1+122+132+…+1k2+1k+12≥3k+12k+1+1,所以当n=k+1时不等式成立.由(1)(2)知,不等式对一切n∈N*都成立.答案拓展提升本题在知道结果以后,执果索因,用分析法进行证明.在解题过程中数学归纳法通常与其他方法综合运用,如比较法、放缩法、配凑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例7已知点的序列An(xn,0),n∈N*,其中x1=0,x2=a(a0),A3是线段A1A2的中点,A4是线段A2A3的中点,…,An是线段An-2An-1的中点,….(1)写出xn与xn-1,xn-2之间的关系式(n≥3);(2)设an=xn+1-xn,计算a1,a2,a3,由此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解](1)当n≥3时,xn=xn-1+xn-22;(2)a1=x2-x1=a,a2=x3-x2=x2+x12-x2=-12(x2-x1)=-a2,a3=x4-x3=x3+x22-x3=-12(x3-x2)=-12-12a=14a,由此猜想an=-12n-1a(n∈N*),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答案①当n=1时,a1=x2-x1=a=-120a,猜想成立;②假设当n=k(n∈N*)时,猜想成立,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章末复习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88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