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末整合提升自我校对①纯合子②等位基因③隐性基因④显性性状⑤表现型⑥测交实验⑦分离定律⑧实验验证1.概念不同(1)自交是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交配,植物指自花受粉或者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动物指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交配。(2)自由交配是指群体中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能进行交配。专题一自交与自由交配的比较2.交配组合种类不同(1)若某群体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自交方式只有AA×AA、Aa×Aa、aa×aa三种交配方式。(2)自由交配方式除上述三种交配方式外,还有AA×Aa、AA×aa、Aa×aa,共六种交配方式。3.结果不同含一对等位基因(Aa)的生物,连续自交n代,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2n,而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各占1/2×(1-1/2n);若自由交配n代,产生的后代中AA∶Aa∶aa=(1∶2∶1)n。[易错提醒]若某群体中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1/3DD和2/3Dd。自交时不能写成1/3DD×1/3DD,而应该写成1/3DD×DD。因为这个群体中基因型为DD的比例为1/3,其自交结果所占的比例仍为1/3(DD×DD),也就是说这个群体中基因型为DD自交结果占后代总数的1/3。[例1]已知某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1∶1,且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A.1/2B.5/8C.1/4D.3/4[解析]从题干信息不难发现,只需考虑Aa、AA的遗传即可。双亲中Aa∶AA=1∶1,则随机交配,A占3/4,a占1/4,后代中有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出现的概率分别是9/16、6/16、1/16,即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aa所占比例为5/8。[答案]B一、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个体Aa,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试分析下列问题1.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2∶1,说明该对性状为不完全显性,即AA和Aa表现不同。专题二遗传定律中“3∶1”和“9∶3∶3∶1”性状分离比的变式2.若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3.若存在隐性纯合致死现象,则后代表现型全为显性。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异常分离比类型1.双杂合的F1(AaBb)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或相互影响的话,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类型一子代有两种表现型的三种分离比分析1.分离比为15∶1(1)原因:有显性基因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双隐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2.分离比为9∶7(1)原因: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性状,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性状。3.分离比为13∶3(1)原因: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2)基因型分析: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类型二子代有三种表现型的三种分离比1.分离比为9∶3∶4(1)原因:双显性(A-B-)表现为一种性状,一种单显性aaB-(或A-bb)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其余表现为第三种性状。(2)基因型分析: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2.分离比为9∶6∶1(1)原因:双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双隐性表现为第三种性状。3.分离比为12∶3∶1(1)原因:双显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双隐性表现为第三种性状。(2)基因型分析:可能有如下两种情况。[例2](2018·全国卷Ⅲ)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表。组别杂交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红二×黄多红二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红多×黄二红二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乙圆单×长复圆单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圆复×长单圆单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_______的比例。[解析](1)依据甲组实验可知,不同性状的双亲杂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红二);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红果与黄果、子房二室与多室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同理可知乙组中,圆形果单一花序为显性性状,F2中圆∶长=3∶1单∶复=3∶1,但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乙组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乙组的两个F1“圆单”为双显性状,则“长复”为双隐性状,且F2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圆单”个体不能产生1∶1∶1∶1的四种配子,因此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测交,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1∶1∶1∶1的比例。[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2)1∶1∶1∶1[例3]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F2扁盘形南瓜基因型为A-B-,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bb或aaB-,长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abb,各表现型比例约为9∶6∶1,此性状分离比是由AaBb自交后代的9∶3∶3∶1分离比衍生而来的,故F1基因型为AaBb,所以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答案]C1.不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就是指杂合子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性状之间的现象,即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不同。如紫茉莉花色遗传:专题三分离定律性状分离比的偏离2.致死现象(1)类型:①隐性致死: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对个体发育有致死作用。如植物中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②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质症(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③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活力的配子的现象。④合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夭折的现象。(2)实例——小鼠毛色遗传Aa(黄色)×Aa(黄色)↓1AA(不存活)∶2Aa(黄色)∶1aa(黑色)2∶1[例4]白斑银狐是灰色银狐中的一种变种,其特点是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灰色银狐,其余均为白斑银狐,由此推断合理的是A.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B.后代灰色银狐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C.白斑银狐与灰色银狐交配,后代中白斑银狐约占1/2D.后代白斑银狐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解析]假设控制毛色的基因为A、a。由题意可知,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灰色银狐,说明灰色银狐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进一步可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根据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可推断出显性基因纯合(AA)致死。纯种白斑银狐(AA)不存在,则用于测交的白斑银狐是杂合的(Aa)。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灰色银狐(aa)一定是纯合子。白斑银狐(Aa)与灰色银狐(aa)交配,后代中白斑银狐(Aa)的比例为1/2。[答案]C[规律方法]据子代性状分离比的偏离确定遗传类型的方法F1――→⊗F2性状分离比1∶2∶1⇒不完全显性2∶1⇒纯合致死现象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章末整合提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3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