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了解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及其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表现,全面评价其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作用。2.围绕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背景、特点、作用、严重的弊端及影响等展开讨论,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历史问题。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并评价斯大林模式。3.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梳理点拨巧记课前自学基础梳理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1)1924年,列宁逝世,________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2)192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3)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尽快实现国家____________。斯大林工业化2.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_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3.方针: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民族独立社会主义工业化4.建设(1)从1926年起,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2)1926~1928年,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建扩建,并新建几千家企业。(3)1928~1932年,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____________。(4)1933~1937年,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5.成就(1)1937年,实现了____________,并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1937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优势。(3)工业总产值到1937年已跃居____________第一位、世界第二位。6.弊病:形成了____________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国家工业化欧洲重工业【易错提醒】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是在特定的国内外背景下制定的,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途径;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则经历了先轻工业,后重工业的发展道路。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背景(1)十月革命后,苏俄农业是落后的个体小生产农业。(2)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逐步____________的方针。2.目的:配合____________建设的顺利进行,克服粮食危机。集体化工业化3.过程(1)从1929年下半年起,集体化运动开始。(2)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哄而起,并出现强迫命令现象。(3)1930年3月,斯大林发表了《____________》一文,对集体化运动进行整顿。(4)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5)1937年,____________基本完成。胜利冲昏头脑农业集体化4.影响(1)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2)农业集体化不可能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3)1932年底,____________作为一个阶级基本被消灭。富农苏联的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弊端(1)农业集体化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多数农民不愿加入集体农庄,而且国家无法为集体农庄提供必需的农业机械和财政支持。(2)违反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立即加入集体农庄。(3)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不景气。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苏联的____________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____________的确立。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2.表现(1)经济①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____________计划模式。②国家对经济直接管理,排斥____________。③优先发展____________,尤其是军事工业摆在了首位。指令性市场调节重工业(2)政治①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②以党代政,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通过党中央指示的表决机器。党(3)思想文化①个人崇拜: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党内外,并迅速发展为一股社会风潮。②思想文化体制: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对____________领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学术文化3.特点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4.评价(1)经济方面: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得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刻不容缓的难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____________的发展;但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生产力(2)政治方面:斯大林模式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这种模式使社会主义民主和____________遭到严重破坏。(3)思想方面:导致个人崇拜之风弥漫于党内外;思想理论单调划一,学术及艺术创作日趋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压制。法制斯大林模式的特点(1)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3)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用行政手段管理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轻巧识记】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1924年列宁病逝,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在资本主义包围中的苏联为了加强国防以维护民族独立,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资金,从1928年开始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第一是美国)。但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农民为工业化付出代价过大。2.为配合工业化发展,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集体化方针,以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和资金问题,因此农业集体化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3.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这一模式一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存在明显弊端,重工业过重,严重影响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使经济失去活力。在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斯大林,容易产生个人崇拜,破坏党内民主和法制,思想理论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压制。探究突破升华互动探究重难突破要点一苏联的工、农业建设之路[史料探究]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材料二: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年份项目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拖拉机不详42121电力15107432石油232121钢555432注:1932年是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材料三: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思考:(1)读材料一,斯大林强调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就外部环境而言,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主要原因: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加强国防建设。(2)根据材料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到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3)材料三漫画中粗壮和瘦弱的两部分分别代表什么?体现出苏联工业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何弊端?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代表:粗壮: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发达;瘦弱:农业、轻工业落后。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弊端: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史论升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1)增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需要发展军事工业。(2)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4)斯大林认为工业化的基础就是重工业。2.评价(1)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了综合国力。(2)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要点二斯大林模式[史料探究]材料一: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为走一条粗放发展的道路。——刘靖北《关于苏联败亡的思考》材料二:斯大林时期产值增长表产值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8.1%轻工业产值210%重工业产值550%材料三: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苏]罗·亚·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思考:(1)材料一体现了苏联工业化怎样的发展道路?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牺牲农民利益来推动工业化;走粗放发展的道路。(2)根据材料二,从农、轻、重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评价:短期内苏联的重工业飞速发展,但农业和轻工业落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学生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现象: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党内外,成为一股社会风潮。[史论升华]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经验及教训1.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2)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3)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4)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2.经验(1)计划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3.教训(1)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3)制定农业政策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4)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一、学习思考1.(教材P136)提示: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高积累政策;农民的贡献;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等。2.(教材P138)提示:总体特点是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经济方面,国家对经济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排斥市场调节;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政治方面,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政不分,党包揽一切;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总书记斯大林手中;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和干部任职的终身制;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机制,民主和法制缺乏制度保障。思想文化方面,盛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严厉控制思想舆论,采取粗暴的行政手段干预科学文化艺术,否定学术思想自由和艺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7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4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