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知识点判断课前预习抓双基课后提能再巩固课堂达标点对点课前预习抓双基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2.兴起与发展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__________》,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昭文新报3.通俗性报刊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知识性与________相结合。趣味性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近代广播事业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2.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1896年,上海放映了“_________”,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西洋影戏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______________;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中央电视台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出现:_____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影响(1)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民众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2)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3)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4)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19931.互联网是把双刃剑。()√2.有了互联网,报刊和影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说明: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都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其侧重点不同:报刊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需要;互联网则全方位地、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课堂达标点对点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近代开创国人办报的先例的是()A.《邸报》的问世B.《昭文新报》的创办C.《中外纪闻》的创办D.《时务报》出版解析:《昭文新报》创办于1873年,被认为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故答案为B项;“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最早出现于汉朝,排除A项;《中外纪闻》创办于1895年,《时务报》创办于1896年,排除C、D两项。答案:B2.(2018·宁夏长庆中学四模)“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B.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D.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量才的《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体现了社会史观的角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这属于革命史观,不是文明史观,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体现了报业的现代化,属于现代化史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史量才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体现了全球史观,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3.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材料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追求国家进步,追求新思想。产品畅销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即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选B项;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排除A项;C、D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答案:B知识点二广播影视的普及4.1905年,中国自行摄制了第一部京剧电影《定军山》。它的出现不能说明()A.中国电影制作事业的序幕被揭开B.国粹艺术被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C.一种新的传媒形式在中国出现D.中国的电影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解析:《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D项说法错误,A、C两项正确;《定军山》属于京剧影片,说明B项正确。答案:D5.(2018·山西榆社中学调研)1896年6月30日,上海《申报》上的《徐同告白》登出告示:本园于廿日起,每夜开放至十二点钟止,内设西洋影戏。……同时穿插唱戏、“杂耍”和“戏法”。这反映了()A.徐同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院B.西方电影成为主要的娱乐方式C.西洋电影与传统戏曲互为促进D.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解析:依据题中的《徐同告白》可知其园中有西洋影戏、戏曲、杂耍、戏法,反映了当时娱乐方式多种多样,故D项正确;A、C两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B项错误,该广告只能说明上海已经有了西方电影,不能说明电影成为主要娱乐方式。答案:D6.《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我们根据歌词可以判断这部电影产生于()A.20世纪初B.20世纪30年代C.抗日战争结束后D.改革开放后解析:根据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可以判断日本正加紧侵略中国,故选B项;A、C、D三项都没有这样的历史背景。答案:B7.改革开放以来电视日益走进千家万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黑白电视逐渐被彩色电视所取代。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发展的是()A.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质量明显降低B.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C.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D.《今日说法》等法制类报道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各电视台在节目中推陈出新,使节目内容更加充实,质量大为提高。答案:A知识点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8.(2018·福建东山二中期中)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大阅兵。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①电影②电视③广播④互联网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根据材料“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时效性强,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北京大阅兵的盛况,故②③④正确;电影的时效性差,故①排除。所以答案选C。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互相叫詈,亦已数见不鲜,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之取缔,一瓢冷水,灌顶醍醐,败人豪兴之催租吏,亦恶作剧哉。虽然,以我国之言论机关,竟予外人以扰乱治安之口实,而干涉,而取缔,而封禁,言论自由之特权,无端剥夺于外人之手,抑亦言论界之大污点也。——《大公报》1913年5月5日材料二:报纸除了有娱乐民众的功能之外,在政治方面经常成为讥讽时政的阵地或政党的喉舌。以上材料是民国初年天津《大公报》针对报业所发表的评论。(1)材料一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政治背景与舆论环境?(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新闻舆论问题的看法。答案:(1)背景与环境:反映出整个社会处于复杂混乱的政党政治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确实相当自由开放,但是实际上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相当混乱。(2)看法:新闻舆论是对政府行为有效监督的一种手段,也是保持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要言论不依仗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力强制推行,确保多元的自由争辩,不但不会威胁和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反而会推动公民在自由思考中逐步成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舆论没有约束,它必须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引导民众,发挥它的积极作用,离开了这一点,就会造成社会舆论的无政府主义。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4 中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件 人民版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4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