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背景。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及著作。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开始传入(1)1902年,梁启超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2)1906年,朱执信介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2.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1)时间: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__________以后。(2)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给正在苦苦寻求救国之道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五四运动(3)主要表现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②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________________》,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背景:新思潮竞相争鸣,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思潮的论战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2.表现(1)三次论战①李大钊与______的问题和主义之争: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等展开。②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的论战: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展开。胡适③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展开。(2)组织学会: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向转型: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1)李大钊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社会、经济所作的科学分析。(2)陈独秀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无产阶级专政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1)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把《________》改为公开理论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创办《共产党》月刊,介绍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共产国际与俄共组织情况。(2)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深入______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3.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新青年工人【名师指津】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问题与主义之争实际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思想之争。【知识拓展】五四运动后,法国成为继日本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另一重要渠道。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通过各种途径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国内。以周恩来和蔡和森为代表的留法知识分子,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名师指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经济前提和阶级基础。【特别提醒】(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意味着近代中国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方向发生了转折,开始由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转为向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学习,由以欧美为师转向以俄为师,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2)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它在中国的传播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在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方案都失败之后,中国人民急需一种新的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就在这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需要与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迅速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知识卡片】问题与主义之争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营垒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论战。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胡适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对用政治革命的办法对中国社会实行根本的变革,他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改良。为此,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针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指出,仅仅依靠“一点一滴地改良”是不行的,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这场论战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斗争的第一个回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的公开分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料①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三四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我在李大钊手下做图书馆助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我第二次赴沪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②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其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毛泽东自传》①说明十月革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②说明陈独秀等人对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产生深远影响。(1)依据第一段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要原因。(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倾向马克思主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毛泽东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谁?提示(1)十月革命的影响以及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2)原因: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获得成功,这给探索救国之道的中国人以新的希望。对毛泽东影响较大的人主要有:李大钊、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必然性(1)理论条件: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征服了中国广大进步青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政治学说为理论武器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阶级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表明马克思主义一开始传入中国,就注重和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3)外部条件: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由无产阶级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出路,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4)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形成了一股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5)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之先声”“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他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非把知识阶级同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他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革命力量。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一、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异同前期后期异领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指导思想民权、平等和进化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内容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前期后期异作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同都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对点演练】1.五四运动后,在中国思想界形成的强大潮流是()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C.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解析:选D。结合“五四运动后”这一时间,只有D项吻合。二、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从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后,先进知识分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首倡者。2.以著书立说和创办报刊为主要传播手段。先进知识分子一方面发表文章,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道路,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办报纸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又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广大知识分子亲眼看见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革命要求,不少先进分子主动接近工人,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这样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一开始就带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特点。4.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五四运动以后,国内出现了宣传和介绍社会主义的热潮。先进知识分子对各种社会主义流派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研究。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以其无限的生命力开拓着自己的前程,逐渐为更多的青年所接受。【对点演练】2.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和途径有()①发表文章②利用讲坛③进行思想论战④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 人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