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北宋王安石变法第一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第四章北宋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概括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问题。理解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分析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了解王安石受到重用的原因。一、冗官、冗兵、冗费与尖锐的社会矛盾1.宋初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集中兵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实行__________,最高军事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②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院管理军事、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相权;派文臣任知州,另设__________来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③集中财权:设立转运使,将地方赋税大部分运送中央。更戍法通判(2)作用①积极作用:对巩固政权、防止__________局面出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②消极影响:使北宋王朝陷入冗官、冗兵、冗费和积弱积贫的困境。藩镇割据[深度认知]北宋初年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其消极作用同样突出,“三冗”“两积”局面的出现就是其制度弊端的重要体现。2.北宋中期的困境(1)积弱:过度集中__________,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作战指挥失灵的状况,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澶渊之盟”、宋辽、宋夏战争的结果,反映了北宋政府的腐败和兵力的虚弱。(2)冗官:增设大量官僚机构,实行“__________”特权制度等,形成冗官现象。兵权恩荫(3)冗兵:军队数量激增。(4)冗费与积贫:冗官、冗兵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加上支付辽和西夏的高额__________,北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5)社会矛盾尖锐: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起义连续爆发。岁币[深度认知]北宋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使贫富分化更为激烈,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导致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北宋统治集团的矛盾日益尖锐。二、庆历新政及其废止1.实施:北宋庆历年间,宋仁宗任命__________为首的改革派实施改革,史称“庆历新政”。2.内容:中心是整顿吏治,还提出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生产和提高军队素质等改革方案。3.失败:遭到__________官僚的抵制与反对,仅施行一年多便夭折。范仲淹保守派三、王安石受命变法1.背景(1)改革的呼声:庆历新政夭折后,北宋朝野士大夫要求改革、变法图强的呼声一直不断。各类有识之士不断提出改革方案。(2)王安石上书:先后上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变法的必要性。(3)皇帝的支持:宋神宗力图富国强兵,重用王安石。2.实施: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又称“__________”。本朝百年无事劄子熙宁变法1.北宋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内不能平息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对外无力抗击少数民族政权的进攻,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北宋统治岌岌可危。这是北宋中期迫切需要改革的最重要的因素。2.社会矛盾激化是北宋中期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社会矛盾的激化具体表现为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3.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它却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和借鉴。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与社会危机史料朝廷大有①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②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宋史》卷二八四①指的是冗官、冗兵、冗费现象。②表明三冗现象已经威胁到国家的生存安全。(1)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冗费”现象出现的原因。提示原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将地方上的军权、财权、政权收归中央,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现象,修建寺庙、给辽、西夏支付岁币等也加强了上述现象。(2)史料中的“三冗”危害从反面提供了怎样的教训?提示“三冗”的危害:军队战斗力低下,官府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困难,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教训: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效率,财政量入为出等。“三冗”现象与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关系北宋中期,形成冗官、冗兵、冗费,即所谓的“三冗”。其中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岁币,给北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使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因此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史料一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中期的著名官员)①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赵翼《廿二史札记》史料二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②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①表明北宋中期的军费比唐朝中期成倍增长,加大了财政负担。②说明当时北宋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1)依据上述两则史料,概括说明赵翼、范仲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看法。提示(1)赵翼提出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弊端;范仲淹则指出北宋官僚机构庞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2)史料二中的“夷狄”和“寇盗”各指什么人?据此说明范仲淹的基本立场。提示“夷狄”指辽和西夏;“寇盗”指起来反抗的农民。基本立场:范仲淹站在汉族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北宋统治集团的利益。正确认识庆历新政(1)庆历新政是在北宋进入统治中期,制度逐渐成熟、各类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的情况下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2)庆历新政的失败,既有保守派坚决反对的原因,也有改革过猛,实际操作中遭遇强劲阻力的原因。一、北宋中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社会矛盾激化(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2)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3)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所谓“三冗”问题。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二、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新法。(3)改革措施太激进,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4)改革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2.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改革者还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功。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第一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的失败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5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