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中心的优势地位。(2)西欧各国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政治经济[记]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观念有同根。政治形势不够稳,统一思想源头深。2.过程(1)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3)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煤钢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拓]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且程度不断加深;由一个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变为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3.影响(1)西欧国家不断加强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的外交政策。(3)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1)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2)美国帮助:1948年后,随着“”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3)国际机遇: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经济独立自主冷战朝鲜战争(4)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大国的目标。教育美国政治[补]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启示(1)要始终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2)要与时俱进,适时地对生产关系做出改革和调整。(3)要重视科技和教育。(4)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二战后,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2)新独立的广大国家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亚非拉[辩]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只是不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地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等;它有道义上的结盟的含义。其本质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举行。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4.主张(1)初期:制止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2)20世纪70年代: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建立。贝尔格莱德新殖民主义国际经济新秩序5.影响(1)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的崩溃。(2)标志着广大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3)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格局。6.中国振兴(1)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重视与的关系,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殖民体系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两极[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还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两极格局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到目前为止,多极化政治格局尚未形成。主题(一)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史料实证]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大批涌入欧洲,欧洲的公司……认为,建立更大的公司来对付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是关键所在。——《跨国公司》[解读]材料一反映欧洲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欧洲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的经济威胁。美国材料二我相信,在今天这个紊乱的世界里……法德两国的紧密合作对于改造这个世界是很重要的。——1963年西德总理阿登纳[解读]材料二认为关系的缓和,扫除了欧洲联合的最大障碍,必将产生重要影响。法德材料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思考]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带来的影响。[提示]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系统认知]1.必要性(1)二战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合”。(2)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人民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恢复发展经济。(3)西欧各国面积狭小,资源相对匮乏,原有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纷纷独立。(4)二战后,西欧既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2.可能性(1)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经济联系比较密切。(2)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制。(3)西欧各国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4)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5)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即时演练]1.1958年,戴高乐在法国重新掌权后推行下列措施: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核保护;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用缓和的外交政策代替冷战。这主要表明()A.昔日欧洲霸主地位的情结仍在其心中B.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应掌握自己的命运D.和平发展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主题解析:根据材料“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可知是摆脱美苏控制,掌握自己的命运,故C项正确。答案:C主题(二)欧共体、日本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比较[史料实证]材料一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年份美国欧共体日本195634.88%15.85%4.26%197327.08%27.017%18.023%[解读]材料一说明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国家走向联合以及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的局面,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三足鼎立材料二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9)[解读]材料二反映的事件是的兴起,从此,在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外,出现了一支由绝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思考]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提示]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系统认知]1.性质不同。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虽然反对美国控制,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中间随时会有妥协。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第三世界国家历史上受过殖民压迫,他们的斗争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斗争是坚决彻底的。2.宗旨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联合美国对苏进行“冷战”。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3.形式不同。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来看,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上的斗争到经济上的斗争。[即时演练]2.“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它展示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前景,而到那时为止,这种关系一直受到集团激烈对峙的抑制。……它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并力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它要求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与这段话中的“它”直接相关的是()A.从欧共体到欧盟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C.从北约到华约D.联合国的成立解析:欧共体或者欧盟并没有“阐明了当代世界的矛盾以及国际关系不稳定的原因并力主消除这些矛盾和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中“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新的国际关系”“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表明是不结盟运动,故B项正确;北约、华约都是军事组织,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联合国是美国倡导建立的,战后一直受控于美国,故D项错误。答案:B[随堂达标验收]题组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半个多世纪以来,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中心的欧洲,最终走向联合且和平相处至今。欧洲能够走向联合的关键是()A.“北约”成立B.法德矛盾化解C.“华约”成立D.欧洲共同体建立解析:在欧洲的多次战争中,法德两国是政治宿敌,因此,欧洲要想联合必须要解决法德问题,故B项正确。答案:B2.1970年开始,西欧不顾美国反对,开始加强同东欧的经济联系,希望能缓解东西方紧张气氛、减少东欧对苏联的依赖、更多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并试图以经济的让步换取苏联在其它方面的让步。这表明()A.西欧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B.欧洲的经济联系政治色彩浓厚C.缓解危机成为西方的迫切需求D.苏联改革优化了外商投资环境解析:据材料“加强同东欧的经济联系……并试图以经济的让步换取苏联在其它方面的让步”可知通过东、西欧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缓和欧洲局势,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故B项正确。答案:B3.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对外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并制定了对亚非拉地区的共同政策。说明欧共体()A.军事联合正在发展B.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C.成为经济政治军事联盟D.压制亚非拉国家的崛起解析:欧共体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外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说明向政治一体化发展,体现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故B项正确。答案:B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北约集团内部的分裂B.国际局势要求北约加强合作C.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D.西欧各国开始摆脱美国控制解析: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和越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而这一时期欧洲的实力却得到增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调整与欧洲的关系。答案:C题组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5.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1951年前还是个只能生产卡车的工厂,而且已濒临破产,甚至由于准备裁员而引发了劳资冲突。但该公司在1951年就一举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发展得更快。丰田汽车公司的这种转变与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关()A.第二次世界大战B.朝鲜战争C.苏联入侵阿富汗D.越南战争解析: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经济得以恢复和好转,因此B项正确。A、C两项明显错误;越南战争的发生也有类似的作用,但是在时间上不符合,D项错误。答案:B6.1983年7月日本首相在演讲中称:“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反映了()A.中国的崛起已经引起日本的关注B.经济实力增强使日本政治诉求提升C.日本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政治影响D.日本已经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解析:审题时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83年”,此时的日本已经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反映了日本希望成为政治大国的诉求。故选B。答案:选B题组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7.某组织规定,参加会议的国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A.联合国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不结盟运动D.欧洲共同体解析: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它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据此可判断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不结盟运动。答案:C8.1974年,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一项文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6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