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0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概述本单元时间跨度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为止。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连绵不断的国内战争,中国经济萧条,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通货膨胀已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经过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1953年开始实施的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1957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但由于未认识到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还缺乏经验,在探索中遇到了困难,但仍在曲折中前进,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的腾飞又带来了社会进步和生活巨变,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在加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逐渐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考纲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本课导读1.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如何起步的?其特点是什么?本题注意把握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实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一五”计划实施是工业化的开端,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方面认识三大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步骤。【解答】(1)1953年,中共中央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并要求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并于1957年底提前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从1953年开始,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2.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有哪些失误?有什么经验教训?前两问可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概括。经验是实践中需要发扬的做法,教训是失误中需要改正的做法,经验教训应结合前两问进行总结。【解答】(1)成功的探索:1956年,中共召开八大,做出了关于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失误:1958年党的八届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接着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1966—1976年,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文革”十年中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3)经验教训: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加以坚持,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不可照搬别国模式。③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课前预习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背景(1)经过调整: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2.纲领:1953年,____①____总路线中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图解识记3.特点(1)借鉴苏联经验,“一五”计划确定优先发展____②____。(2)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4.成就(1)到1957年底,初步建立了独立的____③____。(2)初步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会主义工业化由此全面展开。图解识记“一五”计划思考感悟:“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1)农业1953年,试办以土地入股、____①____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掀起兴办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高潮。(2)手工业: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推进手工业合作社运动,开始从供销方面入手,后来变为一次性合作化的办法。(3)资本主义工商业建国后,国家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策略,将其变为国家资本主义。1953年底,党中央调整政策,实行个别企业的____②____。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3.意义:三大改选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____③____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二、三”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两大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三项成果: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思考感悟:1956—1976年正确的探索、错误的探索及启示三、1956-1976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和教训1.成就(1)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蓬勃开展。其主要内容有:①当前形势: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胜利,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②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③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____①____。(2)“八字方针”:1960年冬,常中央提出“____②____、巩固、充实、____③____”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3)建设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失误(1)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____④____,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2)1958年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____⑤____”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3)1966-1976年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浩劫,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归纳总结:1956-1976年2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的失误,围绕的中心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文化大革命”)。图解识记答案一①过渡时期②重工业③工业体系二①统一经营②公私合营③计划经济三①工业国②调整③提高④高速度⑤大跃进重难点阐释1.“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2)四大成因: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区别“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20年中的“左”倾现象及其教训事件特征影响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典型例题解析【例1】(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解析】材料漫画反映了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背景下,矿产资源勘探工作的展开,D项正确。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时,排除A项;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C项。【答案】D【例2】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因此发展速度较快;而美英等国工业早已确立的主导地位,因此发展速度较慢,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20世纪50年代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冷战并没有制约美英工业的发展,此时美英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其传统的工业产业也没有到衰落的地步,故B项和D项不符合史实;“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是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故C项不符合本题的时间信息。【答案】A【例3】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解析】我国至今尚未实现工业化,故A错误。“一五”时期绿色环保理念尚未被倡导,故B错误。C项抓住图片中的背景画面,得出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的结论,这既不是海报宣传的主题,也不符合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史实,故错误。海报反映的是工人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故D正确。【答案】D【例4】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解析】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出行政区域扩大的信息,与题干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颁布,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53年以及材料中“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的信息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与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有很大渊源,这与新中国“一五”计划有关,故D项正确。【答案】D课文问题解答自我测评解答1.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2.(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2)不能机械地照搬外国经验,必须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3)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要坚持改革开放。(5)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4-18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