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1.重点:马丁·路德、加尔文和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概括。2.难点: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自主预习探新知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1.基督教概况(1)派别:基督教分为天主教、、新教三大派别。(2)核心: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和“救赎”。东正教原罪2.天主教会地位经济方面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政治方面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罗马教皇高高在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社会生活中世纪的西欧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事事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天主教会教阶制度3.新经济因素产生14、15世纪,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因素逐渐产生。天主教会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4.天主教会的腐朽(1)从西欧各国搜刮了巨额财富。(2)许多教士和僧侣奢侈腐化,荒淫无度,根本不管教务。(3)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和对教会不满的人。资本主义进步人士5.天主教会控制下的德国由于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图解示意]从不同角度认识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天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天主教会与欧洲各阶层的矛盾→社会基础教皇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导火线[课中思考]旧的意识形态能够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占据统治地位吗?【提示】不能。以宗教改革为例,宗教改革前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要求打破旧的天主教会的沉重束缚,所以不能。(随着新的社会形态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日益发展成熟,它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为其进一步发展服务。)二、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1.序幕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2.内容(1)反驳了的功效,指出信徒得救,只能靠终生“悔改”。(2)主张“”,全体信徒皆教士。(3)信仰的唯一根据是《》,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4)简化了复杂的圣礼,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九十五条论纲赎罪券因信称义圣经天主教3.影响(1)揭开了的序幕。(2)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发展。(3)创立了新教派路德宗,主要在、北欧传播。欧洲宗教改革德国[误区警示]“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实质不同“因行称义”是封建天主教会所宣扬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因信称义”宣称人得救不靠教会,不靠复杂的圣礼,每个人只要诵读马丁·路德的《圣经》即可得救。“因信称义”给人精神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深度点拨]结合马丁·路德的主张,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①“信仰得救”即“因信称义”的原则。认为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的虔诚信仰,圣礼不是主要的,更不需要靠教士的监督和干预。②《圣经》高于一切,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③简化了天主教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④政教分离(这是近代主权国家观念的萌芽)。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手段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三、加尔文与日内瓦的试验1.主要主张(1)认为《》的权威至高无上。(2)主张信仰得救,把信仰得救解释为。(3)主张简化和宗教仪式,规定神职人员由信徒选举产生。(4)认为教会应当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把日内瓦改造成的神权共和国。圣经先定论教会组织政教合一2.影响(1)教义更加符合的利益。(2)教会组织严密有力,很快传播到法国、尼德兰、英国等国家。新兴资产阶级[误区警示]宗教改革≠否定宗教信仰宗教改革主要针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张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教会组织,他们仍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四、英国王权与天主教会的决裂1.背景(1)宗教改革前英国就形成了统治下的统一的民族国家。(2)英王亨利八世利用国内各阶层反对天主教会的情绪,借欧洲大陆发生宗教改革之机,建立起附属于王权和政府的。专制王权民族教会2.亨利八世改革(1)1534年,通过了《》,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2)保留的基本教义和仪式。(3)下令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3.伊丽莎白一世改革(1)重申《》,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宣誓效忠。(2)通过了《三十九条信纲》,标榜信仰得救,把《》定为信仰的唯一标准。至尊法案天主教至尊法案国王圣经4.特点(1)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2)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误区警示]英国宗教改革并不彻底英国的宗教改革表面上是王权与教权的冲突,实际上是新贵族、资产阶级与旧贵族特别是教会贵族的矛盾,是形成中的民族国家与外国干涉、掠夺的矛盾。英国的宗教改革是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课中思考]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独特之处?【提示】①中世纪后期的英国是一个王权日趋强化的民族国家,那里的宗教改革是自上而下发起,从王室利益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其结果主要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都铎王朝的统治。②此外,英国没有像德国和法国那样发生宗教战争,也是由于有比较强大的国家力量起到了控制全局的作用。五、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1.背景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罗马天主教会为抵御新教的攻势,重振天主教的声威。2.措施(1)天主教会革除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惩治贪污腐化,加强对神职人员的监督。(2)加强了宗教裁判所的活动,加紧打击“异端”。(3)西班牙人伊纳爵·罗耀拉创立的耶稣会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改革活动的最重要工具。3.影响(1)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2)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六、宗教宽容1.原因(1)天主教和新教各派之间冲突不断。(2)各国君主希望利用加强自己的统治,各教派的领袖也希望利用君主打击“异端”。(3)一些有识之士谴责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呼吁实行。宗教宗教宽容2.表现(1)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定“”。(2)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在基督教国家中第一次赋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教随国定南特敕令3.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思想上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创造了条件天主教会现代社会[深度点拨]正确认识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运动①从其原因看,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出现和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②从其斗争对象看,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③从其内容看,简化宗教仪式,反对奢侈腐化,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课中思考](1)耶稣教会为什么要不择手段进行传教?【提示】①耶稣会成员绝对服从教皇和上级,他们深入宫廷,结交权贵,开办医院和学校,运用一切方式为天主教会服务。②其主要目的是为维护天主教的政治、经济利益,从思想上控制人的精神世界。③在海外传教中,它一方面充当殖民侵略的急先锋,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2)今天的世界是否已经完全实现了宗教宽容?【提示】①在基督教各宗派之间,基本上实现了宗教宽容。但是,在不同的宗教之间和其他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实现宗教宽容仍需时日。②“冷战”结束以后,宗教冲突更显突出,并且与民族冲突、政治冲突、经济冲突等交织在一起。提倡宗教宽容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合作探究攻重难探究点一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史料解读史料一马丁·路德提出在信仰上“唯独圣经”,破除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他提出“唯独信心”,告诉人们个人灵魂的救赎不靠教会的活动来实现;他的诸多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圣经》的德译本,这无疑使任何识字的德国人都可能亲自学习《圣经》,这项工作在宗教改革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唯独信心”表明马丁·路德信仰得救的主张,而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史料二英国与罗马教廷的正式决裂发生在1534年。这一年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纠正错误、镇压异端和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另一项法律宣布切断与教皇的一切来往,凡否认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者,均处以叛国罪。《乌托邦》的作者莫尔和罗切斯特主教约翰·费希尔由于继续坚信教皇权力至上而被处死。——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史料二表明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在王权领导下进行的。史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史料三表明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它进一步解释为先定论。【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提示】《圣经》至高无上;信仰得救(或因信称义)。(2)根据史料二,指出英国的宗教改革核心内容。【提示】英王取代罗马教皇,成为英国宗教首领;王权得到加强。(3)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主张的不同之处。【提示】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主张先定论。欧洲各国宗教改革的异同点(1)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异同点①相同点a.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b.认为《圣经》是基督教教徒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人人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联系、交流,不需要教会的中介。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②不同点a.加尔文的基本思想比马丁·路德更激进,提出了先定论的神学学说。b.加尔文认为人的得救与否,都是上帝预先决定的事。因为上帝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两种,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c.加尔文又宣称,上帝的决定秘而不宣,每个人均可在生前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中体会到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2)加尔文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同点改革项目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起因适应资产阶级要求英王与罗马教廷矛盾激化领导以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领袖英国国王主张反对教皇权威,简化宗教仪式保留天主教的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结果建立了带有一定民主性质的教会建立了以英王为首的国教教会探究点二宗教改革的特点和影响史料解读史料一封建主义表层下面形成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于王权,王权是进步因素。注意史料一中“王权是进步因素”,从而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史料二恩格斯说:“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史料二说明加尔文宗教改革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英国宗教改革中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提示】英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能承担起领导宗教改革的重任,只能依附于希望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英国国王。(2)史料中恩格斯为什么称“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提示】①加尔文宗教改革的主张进一步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体现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激烈竞争中的胜利者的要求,鼓舞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②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激进派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要求。(3)综合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提示】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宗教改革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②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或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的,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建立起适应本民族的宗教。(2)影响①政治方面: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增强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力量。②经济方面: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③文化方面: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④思想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成为西欧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课件 岳麓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4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