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0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考纲要求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本课导读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情况初中已经学习过,但对原因的分析比较简单,教材从全新的视角进行了阐述,突出了消费和需求的矛盾,为后面学习罗斯福新政和理解凯恩斯主义作了铺垫。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课本特别说明了传统政策不能解决问题,罗斯福就任总统面临严峻的形势,推行新政的突出特点就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其形成的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开辟了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道路。教材进一步通过凯恩斯主义来探讨理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贯穿于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引发经济危机,西方国家通过政府干预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罗斯福新政是典型的代表。课前预习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3)直接原因:____①____过度,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2.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严重。3.影响(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____②____,实行货币贬值。(3)政治危机:____③____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4)经济政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____④____。图解识记:30年代经济大危机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采取____①____的政策加剧了危机。(2)1933年,____②____当选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经济危机。2.内容(1)整顿____③____,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2)调整工业生产,通过____④____和发动“蓝鹰行动”。(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____⑤____。3.核心: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节供需矛盾。4.评价(1)积极方面①美国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②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2)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图解识记罗斯福新政思考感悟: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到充分发挥。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私人资本主义的盲目性,促进经济的有序发展和缓和社会矛盾。三、凯恩斯主义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____①____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2)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使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自身有很多缺陷。2.提出:英国经济学家____②____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3.内容:凯恩斯认为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____③____,对付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____④____。政府必须放弃____⑤____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__⑥__”。4.影响: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思考感悟: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控制进口,实行高关税,采取贸易保护;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自由放任,低关税;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各方面干预经济,扩大需求,增加就业,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答案一①股票投机②关税③法西斯主义④宏观调控二①自由放任②罗斯福③财政金融④《全国工业复兴法》⑤以工代赈三①自由放任②凯恩斯③供给④需求⑤自由放任⑥看得见的手重难点阐释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②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a.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消费者的购买力低于生产能力;b.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c.股市投机行为使得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③直接原因:股价暴跌。(2)影响:①这场大危机涉及的范围特别广(地域上包括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及其殖民地,涵盖各个行业),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破坏性特别大。②从世界范围来看,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大幅衰退,大量工人失业,导致了德日法西斯上台、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再加上各国转嫁危机,世界局势紧张。③从制度层面看,资本主义制度、民主制度遭遇空前危机。④从全球化角度看,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连成整体,其危机的传染性也空前增强。2.关于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新”的体现①新的理论和政策:采用凯恩斯主义即政府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②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③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2)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新政在很多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经济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③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政策,成为资本主义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④保存民主制度,为美国后来参加二战并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创造了条件。但新政仅仅是对解决引起经济危机的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初见成效,并没有消除导致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因此,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3)多种史观看罗斯福新政①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挽救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了法西斯上台,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②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问题),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③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都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了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3“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1)“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①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详细阐述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②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对于政府而言,“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没有政策就是好政策”。③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打破了亚当·斯密为人们设计的经济模式。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由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市场经济主体具有天然趋利性和盲目性,因而也产生了单纯市场主体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2)“看得见的手”(国家干预经济)①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了一整套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和经济危机产生的理论。②凯恩斯认为,30年代整个西方世界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低于商品的供给,因此,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③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带来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④任何一种理论在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时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又导致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新症状,即“滞胀”局面出现。西方有学者曾开玩笑说,凯恩斯不仅是“战后繁荣之父”,也是“战后滞胀之母”。典型例题解析【例1】(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表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C与此相符。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排除A;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排除B;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材料所述现象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排除D。【答案】C【例2】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由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可知,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A项是规范工业生产,C项是调整农业生产,D项是调整劳资关系,故三项可以排除。【答案】B【例3】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解析】罗斯福设立工程振兴局,目的是通过兴建工程以增加就业,也就是新政中的“以工代赈”,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金融方面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制定法规,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而不是对市场控制,故D项错误。【答案】A【例4】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为了稳定农业,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目的是恢复工业,A、C两项与题目不符;提高进口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防止外来商品占领本国市场,B项错误;D项意为美元贬值,有利于增加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刺激出口,D项正确。【答案】D课文问题解答课中思考题1.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地生产。这说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产存在什么问题?答案提示:说明出于资本家个人扩大生产并追求更大利润的需要,美国的社会生产处于盲目大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风险。2.结合当时的背景想一想,为什么德国纳粹组织能在这个时期获得迅速的发展?答案提示:德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又受到《凡尔赛条约》的束缚,民族复仇心理严重。特别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带来剧烈的社会动荡,魏玛政府软弱无能,无力复兴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15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