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1.重点:20世纪30年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特点。2.难点:埃塞俄比亚抗击侵略意大利战争失败的原因、西班牙内战的性质。自主预习探新知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1.亚洲: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概况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抗战。②七七事变后,在中共政策推动下,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局部(2)表现①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企图;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重创日军,歼敌一万余人。②敌后战场:中共开展,在华北、华中开辟了_______________,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敌后抗日根据地三个月灭亡中国平型关战役台儿庄大捷游击战争(3)意义①到1938年10月,日本速战速决战略计划破产。②中国为______________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2.非洲: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1)起因:意大利为加强在东地中海的势力,企图控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亚。世界反法西斯(2)概况①1935年10月,军队不宣而战。②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不久,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3)失败原因①意:准备充分,装备先进。②埃:装备陈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③英法:对意侵略采取政策。纵容意大利亚的斯亚贝巴二、西班牙内战1.背景(1)西班牙于1931年成立。(2)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上台执政,打击了保守势力。2.爆发:1936年7月,代表西班牙右翼势力的将军发动叛乱,内战爆发。佛朗哥共和国人民阵线3.扩大(1)德意:提供装备,直接参战。(2)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援助。(3)共产国际:组成“”,支援西班牙。4.结果:1939年,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5.性质: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__________,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_____________。民族解放战争国际纵队革命战争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1.背景:德、意、日三国在对外扩张中加快了相互勾结的步伐。2.过程(1)1936年10月,德意签订,形成“柏林—罗马轴心”。(2)1936年11月,德日签订《》。(3)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意大利柏林协定反共产国际协定3.影响:欧亚分别出现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一个最富侵略性的____________集团。法西斯国家[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3“学思之窗”,请思考: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提示】由于全面发动世界大战的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过早地刺激西方大国,同时又都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对它们的侵略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法西斯国家为了蒙蔽西方大国而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进一步勾结起来。合作探究攻重难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史料一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然资源丰富。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不仅能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还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到印度洋的航道,加强其在地中海东部的势力。所以,墨索里尼上台后,处心积虑地准备入侵埃塞俄比亚。[解读]由史料一中“战略位置”“自然资源”“控制……航道”“加强……势力”等信息来分析原因。史料二国际纵队由54个国家的反法西斯主义者组成。国际纵队的战士在志愿参与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时,都在一份誓言中签过名,这一誓言的结尾是这样的:“我自愿来到这里,为了拯救西班牙和全世界的自由,如果需要,我将献出最后一滴血。”[解读]由史料二中“国际纵队由54个国家的反法西斯主义者组成”来分析特点。[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西斯国家侵略埃塞俄比亚的原因。【提示】埃塞俄比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并且自然资源丰富。法西斯国家企图控制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扩大战争做准备;遏制英法,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势力。(2)根据史料二,指出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战争的主要特点。【提示】得到了世界各国反法西斯人士的支持,形成了专门的反法西斯军事组织。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败的原因(1)对外扩张是法西斯国家的既定政策,它们准备充分,被侵略国家往往不够重视,受到侵略后大多是被动应付。(2)法西斯侵略往往是突然发动进攻,令被侵略国家防不胜防。(3)法西斯国家属于较为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非常强大,而被侵略国家一般是落后国家,实力远不如法西斯国家。(4)有的被侵略国家没有一致对外,有的国家的统治者向法西斯力量妥协,有的国家内部还出现与法西斯国家勾结的势力。(5)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对外侵略的军事同盟,而被侵略国家大都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战线。(6)法西斯势力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而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疯狂的对外扩张却麻木不仁,对其采取了纵容姑息的态度。[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世界人民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主要包括中国的抗日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等,由于该阶段反法西斯国家相对落后且各自为战,其斗争都以失败告终。2.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政策,助长了其侵略气焰。3.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形成,1937年,德、日、意又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初步形成了。讲练测评重落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协定签订后,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材料二日本驻英国大使吉田茂指出:“尽管日本军部说防共协定只不过是反共的意识形态问题,但这个完全是表面上的借口,骨子里显然是要和德意联合起来对抗英法,并进而对抗美国。”(1)材料一中的“协定”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吉田茂为什么说德、意、日要联合起来对付英法和美国?(3)请以20世纪30年代的事例证明德、意、日三国已挑战了英法和美国。【规范解答】第(1)问,根据“德国是反赤祸的决定性堡垒”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应围绕旧格局由谁主导,而法西斯国家要打破旧格局回答。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举例即可。[答案](1)“协定”:1936年11月德日签订的《反共产国际协定》。原因:这一策略表面上打起了“反共”的旗号,好像站在了英法的一边。(2)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英法和美国主导,德、意、日三国受到束缚。随着三个法西斯国家势力的增长,它们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注定最终会打破原有的国际秩序。(3)德: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于次年占领莱茵非军事区;意: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以上两国挑战了英法主导的凡尔赛体系。日: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全面侵略中国。日本挑战了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1.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C[A项开始于1935年;B项开始于1936年;C项开始于1931年;D项本身不属于局部战争。]2.促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西班牙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主要原因是()A.佛朗哥发动军事叛乱B.“国际纵队”参战C.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D.德、意法西斯公开进行武装干涉D[正是因为德、意法西斯公开进行武装干涉,才使反击右翼势力的内战变成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3.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相继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B.都没有得到国际援助C.法西斯势力较早实现了联合D.各国反法西斯的力量相对弱小B[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和力量,成为法西斯势力侵略的帮凶。反法西斯国家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的状况,力量相对较小,但并非都没有得到国际援助,如西班牙内战期间,西班牙人民就得到了苏联及“国际纵队”的援助。]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知道,你们很清楚,我们的军用物资已通过苏伊士运河……你们希望在希特勒问题上,我们同你们站在一起。我们认为作为代价,你们会同意我们在埃塞俄比亚的行动。——皮雪利(意大利资本家)在英国议会中的讲话(1935年)材料二我们强烈希望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友好地解决问题,但当务之急和首要的目的是确保法国、意大利和联合王国在欧洲的安全。——霍尔(英外交大臣)在下院的讲话(1935年)(1)材料一、二反映出哪两国在进行什么交易?其实质是什么?导致的结果如何?(2)意大利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问题解决后,英国、法国的“当务之急和首要目的”达到了没有?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中涉及的国家及结合英法的实际态度回答。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目的,然后结合德、意、日法西斯的行动来判断。[答案](1)英、意在进行交易,英国以牺牲埃塞俄比亚的方式换取意大利对自己的支持。实质:英国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实行绥靖政策。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2)没有。原因:1937年意大利与德、日结成了法西斯同盟,它们要挑起重新瓜分世界、称霸世界的战争。Thankyouforwatching!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件 新人教版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