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0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原因。2.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考纲要求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发展本课导读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变化的影响,同时它的变化又对政治、经济、思想产生了影响。如中国礼俗的变化,是受到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而随着风俗礼仪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并对这种思想的先进性产生认同感,这就促进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社会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课前预习1.服装(1)鸦片战争前后①____①____服饰传入,引起服装变革。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③清政府不得不对官定服饰进行改革。(2)民国期间①政府颁布了____②____的形制。②洋装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如中山装和____③____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习俗(1)“断发”运动①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②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革除此陋习。(2)不缠足运动①清政府下令禁止____④____,但屡禁不止。②维新派倡导以不缠足为内容的____⑤____。康有为与康广仁创立“不缠足会”。思考感悟:由于清政府入关后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色彩,妇女缠足是在封建男权社会形成的畸形审美标准,“断发”、不缠足本身就是反封建斗争。3.传媒(1)报刊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报纸成为抢手货。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____⑥____。④《____⑦____》开新闻画报之先河。⑤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的是《绣像小说》《小说林》《月月小说》和《新小说》。⑥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政治斗争的武器。⑦新文化运动后,读报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图解识记近代报刊业的发展(2)电影①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②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谭鑫培的京剧短片《____⑧____》。③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的《____⑨____》。④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____⑩____》。4.礼仪(1)日常礼仪①古代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形成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礼仪。②民国之初,____⑪____、____⑫____取代跪拜、作揖,显示____⑬____、____⑭____精神。(2)婚姻礼仪: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阶层以及官宦人家。(3)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思考感悟: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根本上说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冲击,然后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又共同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变迁的结果。答案①西式②男女礼服③旗袍④缠足⑤女权运动⑥申报⑦点石斋画报⑧定军山⑨难夫难妻⑩歌女红牡丹⑪鞠躬⑫握手⑬平等⑭自由重难点阐释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进入近代社会,西方国家把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过来,对中国的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冲击。②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地区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③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④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如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前后,这一主张得到进一步实施。(2)特点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②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③社会生活的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自通商口岸向内地发展。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特征。2.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欲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的舆论。后来,报刊上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活动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电影也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3.“断发易服”和不缠足运动“断发易服”这一主张最早由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提出,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下,维新派人士请求清政府“断发易服”。20世纪初,民主革命兴起,促使青年学子剪辫易服。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提倡穿中山装、洋装,使人们的服饰和发型有了革命性变化。“断发易服”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于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不缠足运动是戊戌维新时期由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并发动的。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促使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它不但是一次社会改革运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图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妇女解放之先声。典型例题解析【例1】(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析】材料反映了婚礼仪式上中西习俗的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婚姻自主、门当户对,故排除A、C。D项中“政府主导”不符合题意。【答案】B【例2】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从“19世纪中期以后”“洋货日益增多”“必有所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项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例3】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析】A项中“普遍选择”的说法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部分妇女的选择。材料给出的信息是警察厅欲禁止妇女剪男式发型,不能体现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说女性剪男式发型“有伤风俗”,可知新潮女性的举动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正确。材料未能体现法治精神,D错。【答案】C【例4】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解析】解题关键是获取材料中“《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等有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知当时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故正确答案选B。A项表述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D项太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答案】B课文问题解答解析与探究概要提示:上述材料说明,清末民初,对于废除蓄辫陋习,绝大多数人持肯定、欢迎的态度,但仍有少部分人因循守旧,持抵制态度。从中得出的结论:近代以来,传统陋习的变革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传统思想对一部分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也说明社会变革需要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自我测评解答①从根本上说是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强烈冲击的结果。②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带来的影响和结果。③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的结果。④很多方面也有当时政府推动的结果,如:“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礼仪的革新等。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12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