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知识点判断课前预习抓双基课后提能再巩固课堂达标点对点课前预习抓双基一、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_________的发展。2.产生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_________和_________出现。3.地域差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_________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种植经济水田稻作黄河流域长江流域4.结构特点以________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畜”常与“_____”相提并论。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耕作工具的不断改进(1)工具材质的变迁①原始的农具主要是石斧、木耒、骨耜等,进入文明时代____、___仍是重要工具。②_________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石制、骨制农具。种植业五谷耒耜春秋战国(2)耕犁的发展春秋后期,______开始出现。___代,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灌溉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古代的灌溉工具主要有_____、______等。牛耕唐翻车筒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著名水利工程(1)内地: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先民兴修水利的艰难历程。春秋、秦汉时期兴修了著名的_____、_______、郑国渠、漕渠、______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2)边疆:西域地区兴建的_______,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灌溉工程。芍陂都江堰白渠坎儿井2.水利经验的积累中国古代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__________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称作“千耦其耘”。2.春秋以后:________经济发展起来。(1)经营方式:以_____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以___________作为补充,形成“__________”的特点。简单协作自耕农家庭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2)作用及影响①积极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农民勉强___________,自耕农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②消极方面: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___________的发展。③自耕农的地位:自耕农是国家__________的主要承担者。自给自足交换经济赋税徭役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出粟和小麦的国家。()2.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指的是古代农民生活的丰衣足食。()3.唐代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4.都江堰是西汉时期在四川地区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5.铁犁牛耕的出现是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课堂达标点对点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1.《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相传神农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百谷”,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据此推测他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百草”泛指农作物,故D项错误。答案:A2.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A.玉米B.马铃薯C.水稻D.番茄解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之一,C项正确;玉米、马铃薯和番茄都原产于美洲,A、B、D三项错误。答案:C知识点二从耒耜到曲辕犁3.《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西周B.春秋战国C.唐代D.宋代解析:“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指的是铁犁牛耕,它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B项正确。答案:B4.(2018·天津和平区高三一模)《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解析:从材料中“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可知,这指的是唐朝江南地区的曲辕犁,D项正确。答案:D5.(2018·安徽屯溪一中高一期中)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风力水车解析:翻车是一种脚踏或手摇的灌溉工具,从材料中的“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来看,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翻车,故答案为B项;耧车是播种工具,不是灌溉工具,排除A项;筒车是以水流作动力、风力水车是以风力为动力取水灌田的工具,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以人力为动力,排除C、D两项。答案:B知识点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6.(2018·浙江绿色评价联盟)地方志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和记述。《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据此可知,“华阳国”位于今天的()A.四川B.陕西C.河南D.山东解析:根据题目中“于是沃野千里,……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可知,该水利工程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所以“华阳国”位于今天的四川,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7.下列有关坎儿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地区B.唐朝时开始兴建C.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D.在干旱地区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杰作解析: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B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知识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8.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国家走向统一C.铁犁牛耕的推广D.封建制度的确立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农民能耕种更多的土地,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铁犁牛耕的推广,C项正确。答案:C9.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此俗语反映了()A.古代农民生活的极端贫困B.古代农民的市场意识强C.小农生产的自给自足D.小农经济脆弱性解析:从材料中“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可知,家畜饲养主要是满足家庭生产生活,是自给自足的体现,C项正确。答案:C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2)依据材料二,概括《野老歌》反映的社会现象。(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自耕农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答案:(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2)政府赋税沉重;贫富分化严重;贫苦农民陷入绝境;富人生活奢靡;贫苦农民逃到山区生活。(3)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7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