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课前交流备考点课堂定向打基础课后综合提能力课前交流备考点一、选择观赏位置1.距离峰峦类——_____山中峡谷、幽洞、一线天类——______________——适当距离仰视2.角度江河湖海——位置较高的_________之上______面积较小的湖沼池塘——低临水面观赏地貌的天然造型——_____________3.动态要求:沿着一定的风景线山水有机组合景观——乘________沿______观赏两岸风景远观置身其中亭台楼阁俯瞰特定的观赏点船(筏)水路瀑布二、把握观赏时机1.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时机北方山水:_____季节观赏南方一些千米以上的高山:夏季观赏北国风光:冬季2.随天气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时机泰山观日出:晴天凌晨黄山观日落:晴天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__________(既可观赏到云海,又可观赏到日出日落)夏秋雨过天晴3.特定时间出现的自然景观时机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鸟岛:_____大理蝴蝶会:农历四月十五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特定气象条件交流讨论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明了旅游欣赏的哪个方法?五月提示:选择适当的观赏位置。三、抓住景观特色1.景观观赏前的要求(1)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如景观介绍、________等);(2)了解主要______及其分布;(3)确定旅游_____;(4)了解景观形成____及景观的美学价值或_________价值。2.景观观赏中的节奏建筑、园林及一些风景区的结构布局都有一定的节奏,一般分为序幕、发展、______、结束等景区。导游图景点路线原理历史文化高潮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1.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亭、阁、___、摩崖石刻等。这些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____、____,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_______的作用。2.人文景观建设中:要求再现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与人文和谐。3.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塔因势得体自然美五、以情观景1.以情观景,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_________。2.观赏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地貌的酷似造形,需要__________。3.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应神思游于自然之间,移情于景,__________。4.登山涉水,_________。综合感受发挥想象情景交融求质求真交流讨论②:历史上58岁的李白流放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李白的感受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以上材料说明了应该在旅游欣赏时做到哪些方面?受何种因素的影响?提示:做到以情观景。受心理活动影响较大。课堂定向打基础考点一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4题。1.图中景观欣赏需选择特定地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景观欣赏易选择动态形式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景观欣赏需把握时机的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景观适合选择至高点俯视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1.选B2.选C3.选A4.选D根据所学知识即可选出答案。“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二,结合下面两幅图,回答5~6题。5.欣赏“断桥残雪”时最重要的是()A.选择至高点B.把握观赏时机C.选择特定位置D.乘船观赏解析:选B“断桥残雪”只能在积雪将要融化完或半融时,才能欣赏到,否则将不会看到一座完好的桥是怎样“断”的,因此观赏该景观应把握观赏时机。6.欣赏图中“平湖秋月”中的“月”时应该()A.平视B.俯视C.远眺D.仰视解析:选C月亮挂在湖面上远方的天空,因此以远眺最佳。7.读下面六幅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近观的是________。(填代号,下同)(2)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的是________。(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天气的是________。(4)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的是________,这个时间是每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__________。(6)在六处景观中,属于断块山体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__。(7)在六幅图中,有“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成景”的景观是________。(8)属于石灰岩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解析:钱塘江大潮要在高潮位和东南风强盛时才可达到最佳观赏效果;黄果树瀑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宜选择适当距离仰视;松花江雾凇需要一定的天气条件才能达到最佳观赏效果;一线天指从岩石的缝中观看苍苍蓝天,在我国各大名山景区多可见到,需置身其中,方可体验其奇观;三叠泉是庐山的著名景观,庐山是断块山;有“近看不如远看,顺光不如逆光,绕以薄雾轻纱则最为成景”景观特点的是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水域风光。答案:(1)D(2)B、E(3)C(4)A农历八月十八左右(5)B、E、F(6)E(7)F(8)B、F考点二抓住景观特色、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以情观景赵州桥在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资源,结合赵州桥景观图,回答8~9题。8.欣赏赵州桥巧妙的设计,游客需注意()A.选择适当位置B.查看相关资料C.以情观景D.发挥想象9.赵州桥桥身巨大空灵,稳固坚轻。其拱肩加拱的“敞肩拱”桥型,是世界桥梁史上之首创,具有较高的()A.历史价值B.科学价值C.经济价值D.美学价值解析:8.选B9.选B赵州桥科学而巧妙的设计不仅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加大了洪峰的下泄量,其设计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只有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才能了解赵州桥的精妙之处,欣赏时才会抓住重点有目的地欣赏。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赵州桥具有的是较高的科学价值。10.要达到以情观景的最高境界,通过的途径是()A.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登山涉水、求质求真B.移情于景→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登山涉水、求质求真C.登山涉水、求质求真→发挥想象→移情于景→综合感受D.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综合感受→发挥想象→移情于景解析:选A以情观景首先应综合感受;其次是发挥想象;第三要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最后要登山涉水,求质求真。欣赏自然景观不仅要达到悦形、怡情,还应追求精神上的升华。11.观赏乐山睡佛,能体会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方法是()A.把握观赏时机B.发挥想象,特定位置远眺C.移情于景,情景交融D.置身其间,求质求真解析:选B乐山睡佛是天然形成的地貌酷似造型,要欣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整体美,需要发挥想象,并在特定位置远眺才可。(2019·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期中)台湾的金针山,原名为太麻里山,但因盛产金针花,开花期间从高海拔山顶一路向下绽放,在盛夏季节满山遍野的黄,十分美丽,因此也就成为了众人口中的金针山。读图完成12~13题。12.要欣赏到“盛夏季节满山遍野的黄”应()A.发挥想象B.把握观赏时机C.乘船观赏D.置身其中近观解析:选B金针花的花期有特殊的时间,故应注意把握好观赏时机,B正确。13.金针花景观属于()A.水域风光B.地文景观C.生物景观D.人文活动解析:选C作为旅游资源的生物景观,主要是指由动、植物及其相关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各种过程与现象。金针花景观属于生物景观,C正确。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杭州西湖部分景观图。(1)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国自然风景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人文景观的布局、设计________,在突出自然美的同时,又注重用________的形式来渲染。(2)图中的桥低临水面方便游人欣赏,这体现了旅游欣赏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陶醉于自然美,这体现了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是________。(4)白居易的“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点出了西湖采用了园林构景中的________手法,我国古代园林善于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西湖风景区采用的构景手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5)西湖的园林有“粉墙黛瓦,竹影兰香,小阁临流,曲廊分院,咫尺之地,容我周旋”的诗画境界,这体现了()A.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B.取自然景观的形象美与色彩美C.当地的民族风情D.与北方风光、气候协调解析:第(1)题,自然风景区中的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就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用神话传说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增加了对游人的感染力。第(2)题,低临水面的桥,方便游人欣赏面积较小的水景,体现了旅游欣赏方法中的选择适当的位置。第(3)题,诗人欣赏自然景观时,陶醉于自然之美,体现了以情观景中的移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欣赏方法。第(4)题,诗句“乱峰围绕水平铺”点出了西湖借远处的山峰,来衬托水面的景色,属于借景的手法。另外,园林构景手法除借景外,还有主配、层次、框景等,西湖的园林构景手法以框景和障景(隔景)较多。第(5)题,材料中“竹影兰香……咫尺之地,容我周旋”点明了园林规模较小,体现了南方园林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答案:(1)和谐生美因势、得体文学艺术(2)选择合适的观赏位置(3)以情观景(4)借景隔景和障景框景(5)A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二节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98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