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基础巩固]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1.图中甲地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准噶尔盆地2.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哪种外力影响形成的()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3.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关系不大()A.岩石条件B.生物条件C.土壤条件D.气候条件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解析:图中表示的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冲刷作用形成的,与岩石、生物、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答案:1.B2.A3.C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4~5题。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5.石林地貌发育过程中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解析:第4题,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为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为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项正确。第5题,石林地貌分布区会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流失,故地表水资源贫乏,A项错误;地形变得崎岖不平,B项错误;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C项错误;石林地貌独特,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D项正确。答案:4.D5.D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在它们背面。读下图,完成6~7题。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6.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甲——断层下陷B.乙——流水堆积C.丙——流水溶蚀D.丁——冰川侵蚀7.有关丙图中地貌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B.化学作用的结果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甲是壶口瀑布,乙是泰山,丙是桂林山水,丁是长江三峡。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而成,泰山是断块山,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而成,长江三峡是地壳抬升、江水下切形成的。第7题,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其过程既包括流水的机械侵蚀,也包括流水的化学溶蚀,因此A、B项均不全面。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在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作用下产生的,在热带、亚热带的石灰岩地区具备这样的条件,而比较干旱的石灰岩地区则不会发育大片的喀斯特地貌。答案:6.C7.C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1)图乙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资料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2)根据图甲,试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3)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4)该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形成“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解析:(1)从图乙中的最冷月气温判断为亚热带,再从降水集中在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根据图甲中的经纬度判断为我国的云贵高原,再结合图例中碳酸盐类岩石的符号判断其在本区有广泛的分布,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3)喀斯特地貌成因可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河流、岩石等方面来回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云贵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回答。(4)可联系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等进行分析。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温和湿润,雨热同期。(2)喀斯特地貌。(3)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4)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地表水容易流失。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能力提升]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严重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地表发育着峰林,地下发育着溶洞、石笋和石钟乳等,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这种地貌主要在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形成的。第1题,图中所示的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先有岩石的形成,然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形成溶洞和地下河,再后就是岩溶水滴落,逐渐沉积形成石钟乳和石笋等地下地貌景观。第2题,因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地区,可溶性岩石遭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地表水流入地下河,土壤贫瘠。答案:1.D2.C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喀斯特地貌”一词是岩溶地貌的代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喀斯特地貌形成了许多典型的自然景观并由此衍生出灿烂的文化。下左图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梯田”景观—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下右图为人造梯田景观—广西龙胜梯田,读图回答3~4题。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3.云南白水台的钙华天池的形成与哪种外力作用有关()A.冰川运动B.风力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淀积作用4.关于广西龙胜梯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保持水土,体现人地协调发展B.可以增加当地农业粮食的产出,提高农民的收入C.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资源D.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并由此导致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解析:第3题,钙华是流水中Ca(HCO3)2的淀积作用形成的。第4题,水平梯田有利于保护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答案:3.D4.D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下图表示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5~7题。5.图中表示喀斯特地貌的是()A.aB.bC.cD.d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6.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A.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B.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风化作用C.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侵蚀和淀积作用D.含有二氧化硫的水对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7.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的透水性B.岩石的可溶性C.水中所含二氧化碳的多少D.水中所含有机酸、无机酸数量的多少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解析:第5题,四种地貌景观中a、c、d分别是风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海岸地貌,它们显然不属于喀斯特地貌;b为地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第6题,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第7题,选项中提供的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岩石的可溶性。答案:5.B6.A7.B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8.读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貌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2)图示地貌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地区分布广泛,形成该地貌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桂林地区该地貌“甲天下”,试描述桂林地区该地貌的发育条件。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答案:(1)峰林溶蚀洼地孤峰落水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2)云贵高原流水的溶蚀、淀积作用(3)①桂林地区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②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充沛;③东部、西部、北部地势高,中部、南部地势较低,漓江谷地自北向南纵贯全境;④地表水、地下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⑤气候条件利于生物的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9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