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知识导图学习目标1.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2.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知识整合·新知落实1.我国基本国情:_______的大国,肩负着提高__________、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_____________的历史任务。2.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1)人口众多:庞大的人口数量,尤其是低素质的人口过多。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要点梳理】发展中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2)资源问题:资源_________,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_______较低。(3)深刻的环境危机问题具体表现发展趋势环境污染______、水体、__________、噪声污染等仍在发展,迅速由_____向_____蔓延生态破坏水土流失、_________、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_______多样性减少等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相对短缺利用率大气固体废弃物城市农村荒漠化生物3.解决措施:走_____________之路。4.《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发布时间:1994年3月。(2)主要内容: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对策以及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行动方案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基数【深化拓展】2.严重的资源短缺3.深刻的环境危机1.《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据此完成(1)~(3)题。(1)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④深刻的环境危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即时应用】(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使生育率保持较低的水平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3)下列属于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城市环境恶化B.酸雨C.水土流失D.温室效应增强解析第(1)题,中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2)题,我国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增长过快,应首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第(3)题,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答案(1)C(2)B(3)C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要点梳理】1.循环经济(1)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__________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2)手段:环境________技术。(3)核心:提高__________。(4)资源利用方式:___________。循环利用无害化生态效益环境友好(5)原则:资源输入________、资源再利用和使废弃物____________。(6)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_________。2.工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清洁生产(1)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________利用,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______。(2)经济效益;有利于_________和________调整。减量化再生资源化生态化可持续来源技术改造工业结构3.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农业(1)原理:用__________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__________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2)方式:调整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协调各层关系。(3)目的:形成_______________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原有的生态结构种植业和林、牧、副、渔业生态上和经济上可持续发展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理解循环经济的含义必须从概念、生产模式及意义等方面入手。【深化拓展】项目含义循环经济①农业资源得以再生;②综合效益突出;③实现良性循环实现循环工业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经济的途径农业生态农业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生态经济效益以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表解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方法技巧】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化利用资源利用一次利用,利用率低多次利用,利用率高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大量排放废弃物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物质循环流动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即时应用】2.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排放甲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乙(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B.乙图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甲图模式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乙图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2)下列哪组生产方式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A.广西贵港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B.杭州成功研制出节水生态型“泡沫公厕”C.不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D.海尔集团成功研制出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乙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第(2)题,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因而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是C项。答案(1)D(2)C典例剖析·规律总结[典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题型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这些地区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3)③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4)④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有____,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5)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__________。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些都是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解析】本题以我国面临的环境危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我国各地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的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重大措施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①地地处内陆,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燥。②地降水较少,过度放牧、垦殖,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化。③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降水、土质、植被、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分析。④地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大量二氧化硫,酸雨严重。【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2)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三北”防护林(3)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强烈植树种草(4)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综合治理,回收利用或减少排放量(5)环境危机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图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方法技巧]1.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变式拓展](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A.①B.②C.③D.④(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④秸秆作为沼气原料时制出的沼气,可以作为生活能源,又可以产生沼渣和沼液充当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秸秆作为燃料直接燃烧,产生了烟尘和灰烬,既会造成大气的污染,同时也失去了饲料和工业原料,造成资源的浪费。燃烧产生的灰烬不是有机质,所以不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秸秆无论作为燃料燃烧还是制成沼气,利用的都是生物能。答案(1)D(2)A[典例2](2018·天津)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题型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解析】A项中,稻田提供杂草和虫类养鱼,鱼的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形成物质循环,属于循环经济;B项中,共享单车与消费者使用之间相互联系的互联网运营和资金回笼不属于物质循环过程,因而不属于循环经济;C项中,城市生产生活垃圾燃烧发电,残余粉灰制造混合砖材并用于城市建设,形成物质循环,属于循环经济;D项中,火电厂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同时利用热电厂产生的热海水进行海水淡化和生产盐,实现了废物减量排放,属于循环经济。【答案】B2.下图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读图完成(1)~(2)题。[变式拓展](1)影响该生态产业园区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能源B.技术C.原料D.市场(2)该生态产业园区中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B.技术协作带动了企业间的集聚C.企业彼此间形成厂生产工序上的联系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解析第(1)题,由图知,该生态产业园区的各企业是围绕制糖厂建立的,即产业园的核心企业是制糖厂,影响制糖厂的主导因素是原料,故选C。第(2)题,图中甘蔗来自于第一产业,其产品在制糖厂、纸浆厂、发电厂等第二产业间循环利用,第二产业产生的化肥、废糖浆等又被第一产业利用,故D正确。答案(1)C(2)D图表解读·迁移应用教材P104图6.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分析留民营村是怎样调整产业结构的?(2)由图分析留民营村是怎样开展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的?(3)由图分析其生态系统的环境效益如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读图指导](4)据资料及图分析留民营村在开发利用新能源中主要利用了哪些新能源?分别是怎样利用的?(5)据图分析生态农业的实质是什么?提示(1)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2)农作物的秸秆和粮食加工后的米糠、皮做饲料,牲畜的粪便和部分秸秆作沼气的原料,沼渣和沼液养鱼、肥田,部分沼渣又可以做饲料,塘泥可以肥田。(3)降低污染,美化环境,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4)太阳能和生物能。太阳灶、太阳能采暖房、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池。(5)地尽其力,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和消除环境污染,达到节约高效的目的。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299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