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本章学习思路人口的地域分布形成了聚落,而城市是聚落的一种高级形式,不同的人口分布和迁移特点,对城市的发展、性质、规模和空间组织等都产生影响,因此本章是上一章的延续。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与城市化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章分三节,第一节,讲述城市空间结构,首先介绍城市的概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二节,主要介绍城市化的概念、表现、衡量指标、意义、动力机制和特点等基本知识。第三节,侧重于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城市病”,进而探究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合理布局。重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城市功能分区;中心地服务范围的特点及其商品等级和服务等级的关系;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及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城市发展趋势。难点: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逆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课标要求学法指导高考导航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本节主要讲述了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空间结构等知识1.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和乡村的区别与联系2.通过对教材活动的分析思考,了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城市区位选择的原则3.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城市空间结构特征4.结合实例,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5.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高考对本节知识的考查频率较高,5年20考。试题以选择题为主,所占分值一般为2~8分,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布局原则以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等课堂思维导学知识点一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城市的概念与特点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产业:从事产业活动职能:一定地域的社会、、文化中心(1)概念(2)特点:与乡村相比人口和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城市区位分析(1)城市区位的类型:区位类型区位因素特点理想区水源河流自然地理区位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________,有利于形成城市在________汇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有利于形成较大城市矿产资源港口或边境铁路交会处经济地理区位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经济事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________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会处,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2)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①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________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②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的________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③在交通运输枢纽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④在________、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温馨提示】(1)在我国的近现代史上,扬州、济宁等城市的沉浮与运河息息相关,它们是成也“大运河”败也“大运河”。此事实表明区位因素对城市的影响往往具有可变性、不稳定性,尤其是经济因素可变性更强。(2)图解法归纳记忆城市的区位因素:自我校对1.(1)非农业经济(2)产业交通运输2.(1)绿洲干流与支流交通运输工矿(2)①物流②河流入海④历史文化胜地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影响原因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地区,气候较为凉爽地形山区城市沿河谷或开阔低地分布水源充足,地势相对平坦条件恶劣干旱荒漠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分布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气候气候适中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临海边缘地带有适当的降水和适中的气温河运起点与终点促使城市形成货物在此转运干支流汇合处良好区位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和中转河口良好区位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和中转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许多古代城市的选址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2.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因素评价(对区位的影响)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典型事例经济水平水平越高,城市越多、越大推进或制约城市发展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多,中西部较少资源(矿产)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产生新兴城市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或某种矿产资源利用发生结构变化,城市发展受影响①英国阿伯丁(石油),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鞍山、包头、攀枝花(铁矿),大庆、玉门、东营(石油),大同、抚顺、开滦(煤炭);②德国鲁尔区20世纪50~70年代城市的衰败与世界煤炭能源地位下降有关;③我国的矿业城市面临资源枯竭前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交通交通便利的沿海、江、铁路线、高速公路线形成城市轴线①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城市区位不同,如车船时代大多在河流、大道会合处,现代交通时代在交通枢纽和沿线则出现城市;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城市产生影响①我国古代城市大多在河流交汇、大道会合处;②依靠铁路枢纽发展起来的城市有石家庄、洛阳、开封、蚌埠、宝鸡、株洲;③以扬州、济宁为代表的运河城市在古代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运、铁路开通,发展速度放缓政治、宗教、历史、军事①政治中心使得首都成为大城市,新建城市作为首都;②宗教兴起城市;③军事要塞兴起城市政治中心消失会影响城市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当前宗教、军事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力日益下降①许多国家的首都为大城市;有些国家把新建城市作为首都,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美国首都华盛顿、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②我国“十五”计划和十六大报告中的城镇化战略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③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的兴起是因为宗教【核心笔记】(1)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代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经济地理条件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2)主导区位因素相同的城市:区位因素城市举例煤炭美国匹兹堡、英国伯明翰、我国大同石油美国休斯敦、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铁矿鞍山、包头、攀枝花金矿南非约翰内斯堡铁路石家庄、株洲、蚌埠运河埃及塞得港、我国的扬州行政中心合肥政治中心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旅游黄山、桂林、承德科技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技巧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很多,如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和政治、军事、宗教等,而且各个区位因素存在包含或交叉的关系,从而增加了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的困难。分析城市区位因素时,应分两步,如下图所示:现以上海为例进行分析:1.自然因素(1)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2)上海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适宜农耕,从而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3)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河流径流量丰富,为上海市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入海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形成河海联运。2.经济、政治文化因素(1)上海市交通发达,水运方面既有河运联系内地,又有海运与外界联系;同时京沪线、沪杭线经过,现在又有京沪高铁连接,带动了上海市的发展。(2)上海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3)上海市不仅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还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之第三产业、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为上海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9·课标全国Ⅰ)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有海港,A项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南京和上海沿长江分布,B项错误;这些城市中,仅有上海位于长江口,C项错误;这些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南京、合肥、杭州为省会城市,苏州和宁波为地级市,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故选D项。第(2)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以上海为核心,这些城市均分布在长三角的外围,距上海市较远,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的特点,故选B项。第(3)题,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和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邻近上海。在上海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下,这些城市与上海市进行产业整合与区际协作,有利于这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故A项正确。【答案】(1)D(2)B(3)A1.读某地1965年和2008年区域简图,回答(1)、(2)题。(1)1965年时,A、B均已形成村镇,B村比A村具有的优势是()A.水源充足B.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C.水运便利D.煤铁资源丰富(2)2008年,B地仍没有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可能是()A.水源枯竭B.铁路的修建,使其交通地位下降C.离煤、石油较远D.地形崎岖答案(1)B(2)B解析第(1)题,A村与B村均处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离能源产地较近、缺少铁矿,B村处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条件更优越。第(2)题,该地区铁路的修建使B地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知识点二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商业用地、________、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________和农业用地等。城市功能分区(1)类型:________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________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2)影响因素:________、历史文化因素、________、交通运输状况等。(3)中心商务区——整个城市的商业________地区。①主要功能:商务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②特征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为主便捷、零售商业发达城市空间结构(1)西方城市结构学说:________模式________模式________模式(2)我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指导思想:以皇权为中心反映:严格的等级制度【温馨提示】(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化的影响显著。一方面,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等条件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不同。另一方面,商业、工业、住宅用地的竞争能力不同,主要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的不同。(2)工业用地往往分布于城市的边缘,该地区的地价较低、交通便捷,其污染对城区的影响也较小。自我校对1.工业用地交通用地2.(1)商业工业(2)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3)核心②高层交通运输3.(1)同心圆扇形多核心1.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三大功能区的形成、形态、特征及位置具体如下表所示:形成形成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形态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集聚成片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工业化后出现分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与环境 2-1-1 城市空间结构课件 湘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0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