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九章社会卫生策略第一节全球卫生策略一、“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一)概念:到2000年,所有国家的全体人民都应该具有使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也就是说,到本实际末,全球人民都能达到使他们能够有成效的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理想的健康水平。(二)全球卫生战略产生的背景1联合国的两个十年规划2世界卫生状况的不平衡性:国与国之间,一国之内;3健康是基本人权阿拉木图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4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医生护士最不发达国家为17000:16500:1发展中国家为2700:11500:1发达国家为520:1220:15联合国总干事马勒博士的考察(三)全球战略目标1.每个国家的所有人至少已经使用基本卫生保健和第一级转诊设施;2.所有人在其可能的范围内积极参加对他们自己及其家庭的保健工作,并且积极参加社区的卫生行动;3.全世界的社区都能同政府共同承担对其成员的卫生保健责任;4.所有政府对其人民的健康都担负起全部责任;5.全体人民都有安全的饮水和环卫设备;6.全体人民都得到足够的营养;7.所有儿童都做抗儿童重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8.发展中国家传染病在公共卫生学上的重要程度到2000年不超过发达国家在1980年的程度;9.使用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影响生活方式和控制自然和社会心理环境来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10.人人都得到基本药物。各国最低限度指标:1.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已得到政府认可作为官方一级的政策,即以国家领导人发表宣言的形式承担义务;平均分配足够的卫生资源;社区积极参加;为国家卫生发展建立一套适宜的组织体系管理程序;2.吸收人民群众及社团参加初级卫生保健的计划与实施机构,广泛听取人民的要求与需要;对卫生事业的决策权充分下放到各个行政机构;3.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4.有一个适当比例的卫生经费用于地方卫生保健,包括工厂、农村、街道、卫生站的卫生保健费用;5.资源分配公平,人力、经费、设施等按人口、地区、城、乡公平分配;6.发达国家的卫生经费至少有0.7%转发给不发达国家,以支持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策略;7.全体居民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至少达到:(1)在家中或步行15分钟的距离之内有安全水,以及在家中或在邻近地方有适当的卫生设备;(2)做抗白喉、破伤风、百日咳、麻疹、小儿麻痹和结核的免疫接种;(3)在坐车或步行1小时行程距离内有当地的卫生保健机构,包括得到至少20种基本药物;(4)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并至少到1岁的儿童护理;8.儿童的营养状况要求:(1)至少90%新生儿出生体重达到2500克;(2)至少90%儿童的体重符合其相应年龄组的体重标准;9.婴儿死亡率下降到50‰以下;10.平均期望寿命在60岁以上;11.成人男女受教育比例超过70%;1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美元。二、全球卫生面临的挑战(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全球卫生策略取得的进展许多国家传染病发病率已经下降,天花已经消灭计划免疫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儿童死亡率和发病率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加,1950年46岁,1995年65岁,富裕国与贫穷国的差距由1955年的25岁缩减到1995年13.3岁(二)实施全球卫生策略进程中的主要障碍1.对实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治承诺不足2.在获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方面未能实现公平;3.妇女地位继续低微;4.社会经济发展缓慢;5.部门间在协调卫生行动方面尚有困难;6.人力资源分布不平衡及其支持的力度薄弱;7.健康促进的活动普遍不足;8.卫生信息系统薄弱和缺乏基线数据;9.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差,缺乏安全水供应和环境卫生设施;10.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流行模式迅速变化;11.昂贵技术的不适当使用和资源分配不合理;12.自然和人为灾害。(三)21世纪影响健康的新问题1.广泛的绝对和相对贫困2.人口变化:老龄化和城市化3.流行病学变化:传染病持续高发病率;慢性非传染病、损伤的发病率和暴力发生率上升4.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威胁5.新技术:信息和远程医学服务6.生物技术的发展7.私立和公立部门以及居民和社会之间的卫生伙伴关系8.贸易、旅行以及价值观和思想传播的全球化三、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一)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价值1.承认享有最大可能的健康水准是一项基本人权2.伦理3.公平4.性别观(二)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总目标1.使全体人民增加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改进健康的公平程度3.使全体人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卫生系统提供的服务(三)到2020年全球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具体目标关于卫生成果:1.到2005年,将在国家内和国家间使用健康公平指数作为促进和监测健康公平的基础,最初将以测定儿童发育为基础来评价公平2.到2020年将实现在世界会议商定的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期望寿命的具体目标3.到2020年全世界疾病负担将极大减轻。这将通过疾病控制规划得以实现。4.到2020年麻疹将被根除,淋巴丝虫病将被消灭;到2010年恰加斯病的传播将被阻断,到2010年麻风将被消灭;到2020年沙眼将消灭。此外,维生素A和碘缺乏症在2020年前也将被消灭。关于部门间的行动:5.到2020年所有国家将通过部门间行动,在提供安全饮用水,适当的环境卫生,数量充足和质量良好的食物和住房方面取得重大进展。6.到2020年所有国家将通过管理、经济、教育、组织和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规划,采纳并积极管理和监测能巩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减少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策略关于卫生政策和系统:7.到2005年所有会员国将制定、实施和监测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政策相一致的各项具体政策的运行机制。8.到2010年,全体人民将在其整个一生获得由基本卫生职能支持的综合、基本、优质的卫生保健服务。9.到2010年将建立起适宜的全球和国家卫生信息、监测和警报系统。10.到2010年研究政策和体制的机制将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各级予以实施。(四)行动的政策基础1.使健康成为人类发展的中心2.发展可持续卫生系统旨在满足人民的需要(五)四项战略性行动1.与贫困作斗争2.在所有环境中促进健康3.使部门卫生政策相一致4.将卫生列入可持续发展计划第二节西太平洋地区的卫生策略---《健康新视野》一、西太平洋地区的基本卫生状况(一)西太平洋地区近20年来卫生状况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几个战略目标已实现。19801990平均期望寿命6368婴儿死亡率40‰31‰各个国家、地区间发展仍然不平衡。如婴儿死亡率老挝为117‰,日本为5‰;孕产妇死亡率老挝为300/10万,日本为9/10万平均期望寿命日本为80岁,老挝为50岁。(二)西太平洋地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1.人口结构老龄化,医疗费用增加日本的老年保健费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1977年是27.1%,1985年是37.5%;2.人口增长,城市化速度快;3.疾病谱的改变,疾病与贫困、疾病与富裕相混杂。二、未来的工作方向与对策(一)未来的工作方向---健康促进与健康保护1.健康新视野:未来的工作方向必须将侧重点从疾病本身转向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促进健康方面来;卫生专业人员必须与其他部门和学科的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确保将技术和有限的资源用于保证促进健康的工作上;未来的卫生干预必须是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是未来年代的两个核心概念。2.健康保护:是在承认人类生命脆弱性的前提下,向居民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援助,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3.健康促进:是指有关能鼓励和促进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共同努力改善和解决他们自己的健康问题的措施。重点是通过健康教育来调动内在的力量,以发挥人固有的潜能。(二)对生命全程提供卫生保健服务1.生命的准备期2.儿童与青少年时期3.成年的生命保护期4.晚年的生活质量三、《健康新视野》策略的实施(一)生命的培育目的:确保婴幼儿不仅能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内得以存活,并适当培育,以便在一生中发挥其潜能。目标:1.确保每个母亲在最适当的时间间隔怀孕,在充分的产前保健、丰富的营养和母乳喂养等有助于健康的环境中安全地产下健康婴儿。2.改善环境卫生,免疫接种,并对作为主要死因的传染病提供充分的疾病管理,提高儿童的存活率并降低婴儿发病率。3.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改善其健康及健康行为,创造安全的环境,来支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发展,从而培养起终身的良好习惯。(二)生命的保护目的:支持个人全面发展和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他们免受潜在有害环境所引起的疾病的困扰。目标:1.制定综合的国家政策和规划,促进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健康生活方式。2.改善营养状况,特别是母亲和其他脆弱人群,提倡适宜而均衡的膳食和安全的食品。3.降低结核、疟疾和其他对公共卫生有重要意义的疾病的发生,发病率和死亡4.预防和延缓包括职业病以求最大限度地使人们在老年阶段免受残疾困扰,并过上富有成果的生活。5.促进有利于环境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有效地预防和管理与环境卫生相关的疾病与伤残。6.预防包括失明和失聪在内的残疾以及为身体缺陷、体弱、残疾者提供康复治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三)晚年的生活质量目的:使所有人获得并保持充满创造力及有意义生活所必需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1.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2.确保卫生系统提供有组织的、管理完善和持久的、使所有人都能享用并能负担得起的服务,促进实现个人健康潜能和改善生活服务质量。3.发挥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在治疗和健康方面的潜能。4.确保每个人都有权利享有高质量的生活,促进平等拥有达到理想健康状况所必需的资源。5.提供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三节中国卫生策略一、中国卫生状况(一)居民健康水平1.平均期望寿命(1977年为70.8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5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均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2.疾病控制方面:血吸虫病(391-278)、计划免疫(85%),地方病病区不断缩小3.疾病谱的改变4.居民营养及青少年、儿童发育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二)卫生服务与卫生资源利用1.卫生机构与卫生人力2.卫生费用1996年占GDP的4.2%,1997年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2.45%。3.卫生服务利用:医疗服务利用(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6.95%);预防保健服务利用(四苗接种率为85%);二、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防病治病形式严峻:某些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仍较高(病毒性、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四苗”还保持较高的接种水平;性病、医源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二)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卫生状况和人群健康状况的差距呈拉大趋势。城乡人均卫生费用差别3—5倍(三)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四)卫生事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卫生体制亟待改革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卫生体制亟待改善(五)卫生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强三、中国卫生工作方针(一)以农村为重点(二)预防为主(三)中西医并重(四)依靠科技和教育保证重点领域的投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五)动员全社会参与四、2010年中国卫生发展的总目标与主要任务(一)卫生发展总目标2010年的总目标: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二)主要健康指标1.平均期望寿命:2010年达到73—74岁,任何地区不低于68岁。2.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4,任何地区不高于50‰。3.孕产妇死亡率在2000年基础上降低1/3(三)卫生工作的基本任务1.积极推行区域卫生规划,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2.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3.基本控制已有有效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疾病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5.建立
本文标题:社会卫生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3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