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主讲:张营周2税收筹划的基本策略•税制要素与基本策略的提出•税收筹划的基本技术•规避纳税义务•税负转嫁•缩小税基•适用低税率•延迟纳税•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33.1税制要素与基本策略的提出•税收筹划方案要因事而异,不能生搬硬套;•真正的税收筹划是随时能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和税收政策的变化提出新的有效的税收筹划方案;•税收筹划方案是综合税收、财务、市场、技术等诸多因素的企业经营方案•具体的筹划方案具有差异性和可变性4•有必要从成千上万的税收筹划案例中归纳出若干最基本的规律、思路或策略•税收筹划的基本策略是以税制基本要素为主要线索来寻求•本节将提出税收筹划的六个基本策略–根据税制要素而提•注重六个基本策略的综合应用–由于各税种特点不同,不同的税种筹划应用到的主要策略不尽相同–某一个企业的同一个税收筹划方案中也可能同时应用好几种基本策略5•税制要素: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税目、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违章处理等•第一个策略:(规避纳税义务)设法避免成为某种税的纳税人或落入该税种的征税对象;第二个策略:(税负转嫁)当某种税的纳税义务难以规避时,可以考虑是否可以通过税负转嫁的方式达到实际上未负担或少负担税负的目的。(名义纳税人;实际负税人)6•第三、四个策略:(缩小税基和适用低税率)当企业无法规避某种税的纳税义务,又无法转嫁税负时,税收筹划的目的是尽量减少纳税额;第五个策略:(延迟纳税)当应纳税额确定之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要考虑的就是合适进行纳税申报及何时纳税,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第六个策略:(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用足,充分利用73.2税收筹划的基本技术•尽量争取免税期最大化的“免税技术”(TaxExemptionTechnique)。•争取减税待遇和减税最大化的“减税技术”(TaxReductionTechnique)。•利用税率的差异适用低税率的“税率差异技术”(TaxRatesDifferenceTechnique)。•使所得、财产在多个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割以减小计税基数降低适用税率的“分割技术”(SplittingTechnique)。8•使税收扣除额、宽免额和冲抵额等最大化,缩小计税基础的“扣除技术”。•充分利用国外所得已纳税款、研发费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抵免政策的“抵免税技术”(TaxCreditTechnique)。•尽量推迟申报和纳税期限的“延期纳税技术”(TaxDeferralTechnique)。•利用国家的退税规定争取退税待遇和使退税额最大化的“退税技术”(TaxRepaymentTechnique)。93.3规避纳税义务•规避纳税义务是指纳税人通过避免成为一个税种的纳税人或者征税对象,从而减轻或免除纳税义务。–注意:规避纳税义务并不是指企业完全不承担纳税义务。事实上,完全能够规避掉纳税义务的企业几乎不存在,完全规避掉纳税义务的税收筹划方法也不一定就是最优方案。规避纳税义务通常是指回避重税负而选择轻税负。•本节讨论–规避纳税义务的两个途径–应纳税种的减少–应纳税种的替换103.3.1规避纳税义务的两个途径——避免成为纳税人•税法对每个税种的纳税人的确认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如果能使自身条件不吻合税法中关于某税种纳税人的规定,则可以规避该税种纳税义务。–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各种形式的企业或组织,但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营业税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纳税人。但不包括不动产投资、股权转让。如:A欲售不动产于C,B欲投资于C,如何筹划?财税[2002]191号–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承担的纳税义务不同11案例3-1•杜先生是美国华裔,退休后定居中国上海,自2001年来华已经在中国境内居住满5年。每年杜先生都会因为度假或处理个人账务等原因离华。2007年起出入境记录为:1月31日离华,3月1日入境;5月20日离华,6月18日再入境;6月30日离华,7月15日入境;10月25日离华,11月6日入境。当年其出租在美国的房产全年获得租金折人民币12万元,获得在美国投资的收益折人民币30万元。•杜先生应如何向中国政府缴纳个人所得税?12•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即就来源于中国境内和境外的全部所得,依法交纳个人所得税(全球所得纳税)。(条件两者具一)•非居民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来自于中国境内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两个条件都不具备)13•税法上的住所,习惯性居住地,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个人,而无论其是否实际在中国境内居住。它是指个人因学习、工作、探亲等原因消除之后,没有理由在其他地方继续居留时,所要回到的地方。而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民法上的住所,通常是指永久性住所,是公民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在境内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居住365日。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中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14居住时间纳税人性质境内所得境外所得境内支付境外支付境内支付境外支付90日(或183日)以内非居民√免税×*×90日(或183日)~1年非居民√√×*×1~5年居民√√√免税5年以上居民√√√√注:√代表征税,×代表不征税,*代表高级管理人员也具有纳税义务15•在境内居住满5年的个人,如果从第6年起以后的各年度中,凡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应当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申报纳税•对于在中国境内居住5年以上的个人,按照90天规则确定是否是居民纳税人。•对无住所个人居住时间规定1.判定纳税义务及计算在中国境内居住的天数个人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一天计算其在华实际逗留天数。•2.对个人入、离境当日及计算在中国境内实际工作期间对其入境、离境、往返或多次往返境内外的当日,均按半天计算其在华实际工作天数。16•2007年杜先生离境时间:–第一次1月31日至3月1日28天–第二次5月20日至6月18日28天–第三次6月30日至7月15日14天–第四次10月25日至11月6日11天–每次离境不超过30天,累积离境81天。不扣减居住天数:杜先生是居民纳税人。•如何筹划?173.3.1规避纳税义务的两个途径——避免成为征税对象•避免成为征税对象是指纳税人通过改变自己的经营产品、行为或对物品的所有权方式,从而避免自己的产品、行为属于某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如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对象范围: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的土地征税。–如果纳税人选择将企业设立在以上区域以外的地方,则就避免成为这两税的征税对象。案例3-2(P78-79)183.3.2应纳税种的减少•大多数情况下,规避纳税义务的策略并不是企图完全不承担纳税义务,有时其目的就是由缴纳多个税种转变为缴纳相对较少的税种,以减少所承担的税收负担。•当房屋租赁的用途是作仓库时,可以将房屋出租变仓储•案例3-3(P80-81)193.3.2应纳税种的替换•有时候,以另外一种税负更轻的税种来替换原有的应纳税种,也属于规避纳税义务的范畴。•如手机销售的税收筹划–销售毛利率高的手机:选择缴纳营业税或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销售毛利率低的手机:选择按一般纳税人身份缴纳增值税经典案例3-4(P81-82)(委托代销与买断代销选择)203.4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将自己应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在税负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才是经济意义上的承担主体。•税种的直接纳税人通过税负转嫁,自己并不承担实际税负,而仅仅是充当了税务征管部门与实际纳税人之间的中介桥梁。•税负转嫁既没有损害国家财政利益,也没有违反国家税收法规制度。因此,税负转嫁成为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之一。21•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可分为税负前转、税负后转、税负散转三种。–税负前转: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增加销售价格,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转嫁给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承担。(后手)–税负后转:纳税人通过压低进价,将已纳税款向后逆转给货物的供给者和生产者承担。(前手)–税负散转也称混合转嫁:纳税人将其缴纳是税款一部分前转,一部分后转,将其已纳税款分散转嫁给购买者、消费者或其货物生产者、供给者的过程。22•税负转嫁主要通过影响价格决策来体现,影响其实施的因素基本上与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相同。因此,税负转嫁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弹性•市场结构•税种性质233.4.1供求弹性•能否实施税负前转,取决于需求弹性–需求完全无弹性:税负可完全前转,如大米。–需求缺乏弹性:税负容易前转。–需求富有弹性:提价导致购买者强烈反应,税负不易前转,如化妆品等奢侈品。•能否实施税负后转,取决于供给弹性–供给完全无弹性:税负可完全后转。(一个买方)–供给缺乏弹性:税负容易后转,如钢材。–供给富有弹性:不易后转。谷贱伤农。243.4.2税负转嫁——其他影响因素•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不易转嫁到可完全转嫁•税种性质–课税范围广,则税负转嫁较易–课税范围窄,课税商品有代用品,税负转嫁难–间接税易转嫁,直接税不易转嫁253.5缩小税基•税基是各种税额的计算依据,直接影响应纳税额的多少。•计税依据愈小,税额也愈小。如消费税对自产自用产品的有关规定,以及企业所得税对所得的界定。•企业在计税依据的确定上有一定的自主权,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回旋空间:如果能够缩小计税依据,就能达到减少税额的目的。26•缩小税基主要应用于从价税的税收筹划•缩小税基主要从减少应税收入和加大可扣除额两个方面来考虑•案例3-8;3-9273.6适用低税率•若税基确定,应纳税额的多少取决于税率。•对于任何一个税种,基本都是实行差别税率,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适用低税率的含义就是指纳税人应通过“避重就轻”方式,让实际承担的综合税率较低。•纳税人可以主动出击,创造条件,尽量适用低税率。•适用低税率在具体应用中有三种表现形式:在一个税种中适用低税率;在多个税种中适用较低的税率;名义税率提高但实际税率降低。•(案例3-10;3-11;3-12;3-13)283.7延迟纳税•西方国家纳税理念之一:不多缴一分钱,也不早缴一分钱。•许多税种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都具有选择性。•在合法前提下,将纳税时间延迟,企业无疑将得到资金周转和资金时间价值方面的好处。29•从资金的使用价值看,延迟纳税相当于取得了一笔政府的无息贷款,或者是说节省了企业的利息支出。从企业的财务状况看,延迟纳税可以增加流动资金,有利于资金周转。•通过改变纳税期限、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纳税环节等有可能实现延迟纳税。(案例3-14;3-15;3-16)303.8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筹划,具有操作性强、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特点。•充分利用的含义:一是企业经过变动经营决策以扩大使用优惠政策范围,或延长适用优惠政策的时间,从而将可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用足、用好。二是纳税人要密切注意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动与更新,及时甚至提前改变自己的经营决策,以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创造条件利用企业原本难以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深入挖掘、查找对自己有利的税收政策(案例3-17,3-18)313.8.1税收优惠的主要形式(一)税收减免(二)起征点(三)免征额(四)税收扣除(五)优惠退税(六)盈亏互抵(七)税收抵免(八)优惠税率(九)税收递延(十)税收饶让323.8.1利用税收优惠筹划的主要形式和方法•利用税收优惠的税收筹划,首先要积极主动地获取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信息。•其次还要求纳税人主动为自己创造条件,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要求。(一)直接利用筹划法•国家为了促进某些行业、地区的发展,给予相应的纳税人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纳税人可以正大光明地加以利用。–例如纳税人可以直接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改变生产方向,获取税收优惠和经济利益
本文标题:税收筹划的基本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05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