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二 知识备览 诗家语课件
知识备览诗家语步步为赢知识先导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独特;另外,它距离现在的语言形式又较远,给理解诗歌内容增加了难度。只有了解了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才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所以读懂诗歌要回归本源,从理解“诗家语”开始。1.“诗家语”之变形中国古代诗人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等。①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作者所炼之“意”。例如: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活用作动词,且一旦活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的“老”“肥”便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风使莺雏老,雨使梅子肥”。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又一个雨“肥”梅子。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②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古人吟诗作赋,受到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的要求,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就成了倒装语序。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二十四桥仍在,冷月无声,波心荡”。诗里也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但词里面的倒装语序要多得多,鉴赏时一定要字字揣摩。诗词中的语序倒装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第二,宾语前置。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陈亮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在句中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第三,定语变化。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如陆游的《昼卧》“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实为“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又如《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实为“锦官城花重”。第四,状语后置。“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是“桃花在春风中笑”的意思,“春风”做“笑”的状语,在诗中跑到“笑”的后面去了,是状语后置。2.“诗家语”之跳跃“诗家语”是跳跃的、跨越时空的,好比中国的水墨画,存在大量的“空白”,在诗词鉴赏中,需要读者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和补充。例如《鹧鸪天》(辛弃疾):“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乱,却爱微风草动摇。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再次被罢官,闲居瓢泉时所作,内容写一次在乡村中的应邀赴宴。先说吆喝家人上酒,又吩咐赶快摆菜,显然客人已到,怎么接着又说殷勤好客的“野老”到词人家里来苦苦地相邀呢?下面又来个“杖藜忽避行人去”,更好像前言不搭后语,接着冒出一个“翁来却过桥”,与“野老”又是什么关系?如此读来,如入迷宫之中。原来作者用的是“诗家语”,既有倒装,又有省略。“野老”先前到词人家中苦苦相邀,在约定的日子里,他拄着拐杖(杖藜)又去迎客,走到桥边,忽然看到桥那边有一个老翁过来,他老眼昏花,看不清来人是谁,准备让那个老翁先过了桥(因为乡下的独木桥窄狭),自己再过桥去请客,但他后来终于辨认出,走来的老翁正是他要邀请的词人,就忙不迭地抢先过桥前去迎接,把客人接到了家中,“呼玉友,荐溪毛”,殷勤招待。词人把宴会喝酒放在最前面写,然后再倒回去写请客、迎客,与散文里“倒叙”的笔法有点类似,但是这中间没有任何的交代,而是一下子由这个场景径直跳到另一个场景,而写迎客时,又省去了许多的细节,不懂“诗家语”就难以解读。3.“诗家语”之剪裁诗歌受到篇幅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表现主题,必须“缩千里于尺幅”,在极短的篇幅里包容极多的内容,所以在剪裁上有一些特殊的手段。例如《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杜牧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游览黄州赤壁矶,写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虽然是咏史诗,但终究不是历史,不能用读史的方法来读诗。就读史说,国家的存亡、人民的命运自然远远比两个女子重要。用读史的眼光来评诗,那么,诗人只关心两个女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自然成大问题。但诗和史不同,诗是文学,诗要用形象说话,要以小见大,从个别反映一般。而诗中“二乔”并非一般人物,大乔是孙策之妇,孙权之嫂,小乔是周瑜之妇,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的尊严。如果连她们都成了曹操的囊中之物,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可见,“铜雀春深锁二乔”,绝非什么“轻薄少年语”,乃是富于形象性的以小见大的“诗家语”,是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4.“诗家语”之含蓄诗贵含蓄而恶浅露,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所谓含蓄美,就如清人刘大櫆所说:“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论文偶记》)又例如《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诗人描绘了一幅黯淡而凄凉的图画:满头白发的宫女在冷清的行宫中无聊地对着宫花,闲说玄宗遗事。“说”什么?作者引而不发,点到为止。但是,读者从诗中“寥落”“古”“寂寞”“白头”等词,完全可以揣测出来,她们说的是当年玄宗之时唐朝的繁盛,如今之时唐朝的衰落,“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20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复习 专题十二 知识备览 诗家语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2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