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速度。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能简单应用黄赤交角规律解释地理现象。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甲图))北极俯视:_______旋转(乙图)南极俯视:_______旋转(丙图)逆时针顺时针2.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用时____小时恒星日:以_____为参照物,自转360°,用时23小时56分4秒3.速度(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大约是____________。(2)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______。15°/时递减24恒星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轨道:是一个______,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2.方向:__________,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3.周期:1恒星年约为__________________。4.速度位置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____月初最____B点远日点7月初最慢椭圆自西向东365日6时9分1快三、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1)形成:地球的________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2)大小:目前约为____________。(3)影响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之间回归运动。黄道面23.5°南北回归线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移动过程(如图)(2)周期: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即一个回归年。一、判断题1.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天24小时是以太阳为参考点的,是地球自转了360°所用的时间。()2.地球上的各点,其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3.北半球夏至到秋分,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4.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同,与极圈的度数互余。()5.纬度相同的两个点,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二、选择题6.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北半球的夏至B.是北半球的冬至C.地球公转速度最慢D.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答案:D7.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四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依次增大C.南、北纬3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赤道上的一半D.南、北极点自转线速度为0,角速度为15°/h解析:选A。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的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均为15°/h;而自转线速度则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四地的纬度越来越高,故自转线速度应该越来越小;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线速度才约是赤道上的一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回答8~9题。8.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半球是夏季B.我国北方的学校所在地区正处于冬季C.南京白昼时间达一年中的最大值D.北回归线上昼夜平分9.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及运动状况是()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且向南移动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南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解析:第8题,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第9题,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国庆节是10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点移过赤道(还未到达南回归线),且向南移动。答案:8.C9.B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及航天基地的选择【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毛泽东《送瘟神》材料二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1)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60°N纬线圈上的线速度是多少?二者有什么关系?(2)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为什么世界各国建设航天发射基地时多建在本国纬度较低的地区?卫星发射方向如何?为什么?提示:(1)赤道。837km/h。赤道上的线速度大致为1670km/h,60°N上的线速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即837km/h。(2)原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在发射时可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节约发射时所需的燃料,降低发射成本。方向:向东发射。与地球自转方向保持相同,可获得一定的初速度。【核心归纳】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2.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度量的参考点不同,有恒星日和太阳日之分。恒星日(A)太阳日(B)概念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太阳除外)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参照物恒星太阳时间长度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24小时(昼夜交替周期)恒星日(A)太阳日(B)自转角度360°360°59′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的原因恒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它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可以认为是固定不变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有明显变化3.地球自转的速度自转速度是否变化文字描述数字描述图像描述角速度不变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地点都相同约15°/h线速度变化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赤道约1670km/h;60°纬线处约837km/h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线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4.航天基地的选择(1)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多建立在山区、沙漠地区。(2)发射时间、方向①发射时间: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②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冬季发射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③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的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3)卫星返回基地的选址条件平坦开阔、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城市稀少、人烟稀少的地区;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降水较少,空气能见度高的地区。如我国卫星返回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稳定。【跟踪训练】读图,回答(1)~(2)题。(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多4分钟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少4分钟D.时间为23时56分(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c最大解析:第(1)题,题意实际是地球相对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间隔,即太阳日,因此选B。第(2)题,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除极点外),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南北极点为0。因此选D。答案:(1)B(2)D地球公转的一般特征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1)黄赤交角反映了地球哪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2)黄赤交角的大小是恒定不变的吗?其目前是多大?(3)太阳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有何关系?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提示:(1)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2)不是,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23.5°。(3)太阳直射的范围相当于黄赤交角的二倍。在24.5°N~24.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变大。【核心归纳】1.近日点、远日点的判断方法(1)从日期判断: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2)从公转速度判断:地球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快;地球在远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较慢。(3)从地球公转轨道的长轴和短轴判断:近日点和远日点位于长轴两端,距离太阳最近的点为近日点,距离太阳最远的点为远日点。(4)从直射点位置判断:连接太阳和地球的中心,观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若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则位于近日点附近,若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则位于远日点附近。(5)从节日角度判断:元旦时接近近日点。2.相关数据间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弄清相关数据间的关系。如图:(1)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2)黄赤交角的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影响的方面黄赤交角变大(小)太阳直射范围扩大(缩小)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扩大(缩小)五带的范围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缩小),温带的范围缩小(扩大)4.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如下表:日期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5.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速度我们通常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认为是匀速运动,在一个回归运动周期里,太阳直射点南北往返移动的纬度距离为23.5°×4=94°,据此可估算出其平均速度约为每月8个纬度,或者约为每4天1个纬度。【跟踪训练】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B.直射点位于⑤处时,节气是秋分C.直射点位于①处时,节气是春分D.直射点从①处到③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2)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②向③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慢—快—慢D.快—慢—快解析:第(1)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做回归运动。图中①②③④⑤对应的节气和时间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次年春分(3月21日前后)。故C正确。直射点由①处到②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由②到③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少。第(2)题,直射点由②到③移动时,地球经过远日点(7月初),在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故D正确。答案:(1)C(2)D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典图示例】结合上图分析,请填写:(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北回归线(2)赤道(3)赤道(4)南回归线【判读技巧】1.公转
本文标题:(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3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29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