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历史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第33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01自学——必备知识02探究——热考重点04精练——高效作业03追踪——命题动向知识点一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3)思想:汉初道家“____________”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无为而治2.内容(1)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___________”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____________”和“天人感应”学说。(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汉代儒学成为主流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时,对于思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郭志坤《评议武帝的“独尊儒术”》核心论点: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不是独崇儒学排斥其他各学派思想,是以儒术为核心,吸收和杂糅其他各派学说的综合。知识点二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规定____________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兴办______,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家经典太学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______,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统思想【构图解史】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信息提取: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吸收诸子百家思想,改造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构图解史】董仲舒的新儒学信息提取: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适应了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实质是文化专制。【漫画解史】太学的影响信息提取:太学的建立,开启了儒学教育的官方化,有利于儒家思想主流思想地位的巩固。重点一董仲舒改造儒学的背景、特点“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黄老之学(1)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2)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特点是“无为而治”。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2.天人合一(1)董仲舒认为,天、地、人是构成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人类社会与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天,因此其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便是如何调节天人关系。(2)在董仲舒看来,天似乎是具有人一样的意志感情,天的运行规律也有道德含义,而这正是人的形体和内在思想的来源。这种观点把天神秘主义人格化,使儒学具备了类似宗教的束缚力。[对点训练]1.“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解析:选D。据题干可知,“灾异示警”和“君权神授”是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同时统治阶级也接受了这一思想,并且“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意即统治阶级借助宗教思想而稳定统治秩序,故选D项。3.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但最早源于孔子。(1)“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2)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在一定时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但是经过董仲舒改造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哲学,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对点训练]2.班固《白虎通德论》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据此可知东汉“三纲六纪”思想()A.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B.顺应了确立专制主义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注重谶纬神学世界观的养成解析:选A。依据题干材料“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朋友有旧”可知,东汉“三纲六纪”思想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故A项正确。“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董仲舒改造新儒学的背景史料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摘编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解读】史料主要阐述了儒家和法家自春秋战国以来争论到汉代合流的最终结局。【思考】分析史料,论证说明为什么“儒法之争”的结局必然是儒法合流。试答:【提示】儒家强调德治(礼治),侧重于“如何治国”,法家强调集权、法治,侧重于“如何立国”。儒法之争的实质是“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大政治问题。秦汉时期,中央集权政治的不断发展,农耕经济和社会逐步走向繁荣,文化发展多元一体,儒法合流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1.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为”转变。(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和形势的变化,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维护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2.比较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董仲舒新儒学先秦儒学重点讨论神学问题讨论现实问题功能为现实政治服务是对“真理”的追求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包含民本思想,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地位官方化,是封建正统思想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重点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1.王道、霸道、帝道(1)王道一词,最早出自孟子的学说。儒家认为:圣人成了君王,其统治即是王道,故也可说成“圣王之道”。王,顾名思义,就是高高在上的意思。“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代指儒家的治国思想。(2)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代指法家的治国思想。语出《荀子·王制》:“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王道”与“霸道”是一对相对的称呼。(3)帝道: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道家的“无为”政治即所谓“帝道”。[对点训练]1.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据此可知,陆贾()A.告诫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B.反对汉初黄老思想的治国方略C.阐述了社会教化的必要性D.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可知,陆贾的思想深受儒学“为政以德”理念影响,故选D项。材料强调了“文武并用,长久之术”“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未体现汲取秦亡教训,故A项错误;同理,材料不能反映反对黄老之学,故B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守天下应“文武并用”“道德为上”,故C项错误。2.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1)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从总体而言,就是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使儒家思想成为刑事的、民事的、婚姻家庭的、行政的、诉讼的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原则和灵魂,也就是说儒家伦理道德获得法律上的效力和权威。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对点训练]2.(2020·广东江门调研)《汉书》《后汉书》等记载了两汉时期许多奉公守法的官吏事迹,他们在理讼中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这说明了汉代()A.实际上以法家为统治思想B.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C.司法制度不够健全D.儒法结合思想渗透入司法解析:选D。据题干中“他们在理讼中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可知,儒法结合思想已渗透入司法,故选D项。据题干中的时间“汉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法律儒家化的问题,B项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司法制度的问题,C项错误。“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史料一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史料二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解读】史料一说明新儒学对当时及后世的积极影响;史料二主要说明董仲舒新儒学的消极影响。【思考】据上述材料,填写下表空白处。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特点试答:角度2新儒学的积极影响巩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产生积极影响角度3新儒学的消极影响试答:【提示】角度1:先秦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角度3:新儒学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导致了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性格特点。“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认识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打击和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研真题·引领航向]一、转换
本文标题:(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 第33讲 汉代儒学成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54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