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点集训(十四)第2单元第六节文言文的分析综合模块一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及景王薨,嘏(傅嘏)与司马文王径还洛阳,文王遂以辅政。语在《钟会传》,会由是有自矜色。嘏戒之曰:“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选项:傅嘏敢于直劝。司马景王去世,司马文王便让傅嘏辅佐朝政,当钟会小有战功便洋洋自得时,他直言劝谏钟会要谦虚谨慎。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果混乱。选项“钟会小有战功便洋洋自得”错误,原文是司马文王让傅嘏辅佐朝政这事被记录在《钟会传》里,钟会因此而洋洋自得,并非是因小有战功而洋洋自得,原因错误。【参考译文】等到司马景王去世,傅嘏与司马文王直接回到洛阳,司马文王便让他辅佐朝政。这事被记录在《钟会传》里,钟会因此而洋洋自得。傅嘏劝诫(钟会)说:“你的志向大于你的才能,功业难以成就,难道不应该谨慎些吗?”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选项: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强加因果。曾巩“声名闻于四方”是在他“甫冠”的时候,不是因为他“数百字的文章,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和“写成《六论》,言辞奇伟”。【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的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考中嘉祐二年进士。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高叡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叡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选项:高叡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时序颠倒角度设误,“长斋念佛,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参考译文】高叡从小丧父,聪慧早熟,特别受到北齐神武帝的钟爱,将他抚养在后宫中。高叡阅读《孝经》,每当读到“帮助并侍奉父亲”时,就会流泪感慨。(高叡)十岁时母亲去世,神武帝亲自把他送到领军府,高叡为此而深哀痛绝,三天不吃不喝。(高叡)在居丧期间长期吃素,骨瘦如柴,用拐杖支撑才能起身。神武帝去世后,高叡哭得吐血。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初,(许仲宣)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选项: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不仅逮捕县府所有小吏,而且把县令及自己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最终找到了县印。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偏概全。“逮捕县府所有小吏”错,文中只有“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的说法。【参考译文】当初,(许仲宣)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则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信阳守备刘大辩怙势希赏,广招流民,而夺见户熟田以与之。栻(张栻)劾大辩诈谖,所招流民不满百,而虚增其数十倍,请论其罪,不报。章累上,大辩易他郡。选项:张栻嫉恶如仇,敢于弹劾权贵。他连续上书检举揭发信阳守备刘大辩强夺有主耕田、虚报流民数量的欺诈行为,直到刘大辩被贬到别郡。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曲解文意。选项中“直到刘大辩被贬到别郡”错,原文是“大辩易他郡”,应为被调到别的郡,对“易”的理解出现偏差。【参考译文】信阳守备刘大辩依仗权势希望求得奖赏,大量招募流民,强夺土地有主的耕田给他们。张栻弹劾刘大辩欺诈(朝廷),所招募的流民不满一百,却虚报增加了十倍的人数,请求判定他的罪行,朝廷没有答复。张栻就连续呈上奏章,最后刘大辩被调到别的郡。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选项: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张冠李戴。“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倪思的意思是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1187)中举为进士。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帐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又主管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王充)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好杰友雅徒。选项:王充幼年时恭顺仁厚,未曾受父母责备鞭打。他追求好名声,喜欢结交杰出高雅的朋友。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曲解文意。原文中说“不好徼名于世”,意思是“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选项中说“他追求好名声”,显然是错误的。【参考译文】(王充)六岁时,家里人就教他认字写字,他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缺点。他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他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尽力把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来沽名钓誉……喜欢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朋友。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英宗即位,(蒋贵)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率师讨之。选项: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中生有。“英宗很生气”于文无据,文中只有“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的说法。【参考译文】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率领军队讨伐。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选项: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书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误解形象。“故上疏直言进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并非“直言进谏”。【参考译文】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对他非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10.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原文: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选项: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比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空间错位。“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的地点不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参考译文】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他的志向。担任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用竹笼装石筑堤,堤第二年就损坏了。陈尧佐请求放进柴薪装满泥土才坚固耐久,丁谓不以为然,(陈尧佐)移任京西转运使,后来钱塘江的筑堤工程最终按陈尧佐的建议实行。(陈尧佐)移任河东路转运使,因为河东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陈尧佐奏请朝廷免除他们的赋税。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税几十万。天禧年间,黄河决口,起用陈尧佐任滑州知州,制造木龙来减轻水浪冲击,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移任并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虑不安,陈尧佐为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靠此受益。多次升官至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于是授官枢密副使。模块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张欣泰,字义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集训(十四)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六节 文言文的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6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