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采用第三人称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形象有时兼而有之,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例如《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诗歌是作者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作者的痕迹。作者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的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作者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古代诗歌中作者的自身形象一般有以下类型:抒情主人公形象类型示例傲视权贵的形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类型示例钟情田园的形象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爱贤惜才的形象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类型示例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友人送别的形象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送别朋友时,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这表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依依不舍的情怀。类型示例思念故乡的形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现了诗人独处异乡,到了重阳节,分外想念亲人和家乡,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报效国家的形象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们身经百战,黄金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这流露出一腔爱国豪情。类型示例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杜甫《兵车行》中“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艺术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这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完成问题。渡黄河①范云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注】①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占领整个黄河流域。此诗作于公元492年,诗人以南朝使者的身份出使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须渡河北上。本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以及渡河的危险、困难。第五至八句写河畔所见,庭户空落,旧木倒塌,田地荒芜,了无行人,村庄完全破败,这是诗人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从这些描写中可以见出诗人的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纪实,也兼喻异族统治者。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实际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的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灵涂炭的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诗人以渡河之危险与艰难喻国家之危局与世事的艰难,从环境的荒凉萧条喻国家民族的衰落,以一句询问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忧虑。在偏重叙事或作者隐身的诗歌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奉陪封大夫①九日登高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②。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注】①封大夫:即封常清。诗中“亚相”“吾君”都是对他的尊称。②中军:此处指代主帅。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将军形象相比,本诗中的封大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题时,可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如颔联写了封大夫给人以“霜威”和“杀气”的感觉,体现了他的威严峻厉;颈联写他与将士们宴饮歌舞的情景,体现了他能苦中作乐的洒脱;尾联“边头幸无事”体现了他能征善战,威名远播,“醉舞荷吾君”通过士兵对他的爱戴从侧面表现了他的魅力。范词中的将军因思念亲人通宵难以成眠,为操持军计发亦变白,但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还乡无从谈起,空有思乡之情。[答案]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描写了一位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将军形象。①本诗描写了封大夫特有的“霜威”“杀气”,突出了他能征善战、声威远震的特点。②将士们的纵情“醉舞”、感荷“吾君”,表现了他治军有方、深受爱戴的特点。③登高饮酒、聆赏笛歌,也暗示了他高雅的情趣和苦中作乐的洒脱境界。1.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词)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词)人(作者)的形象特点。辨别的标志是:①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包含诗(词)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②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2.掌握鉴赏要点(1)了解背景,知人论世。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以及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不能任意拔高。(2)整体感知,确定身份。从诗(词)句出发,借助意象、重要的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3)抓住描写,分析形象。要注意诗(词)人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其语言、肖像、动作,特别是细节描写,体悟情感,定格形象。(4)析典故,明形象。诗中如果引用典故,往往是将典故中人、事与诗中人物做类比或对比,此时要善于利用典故分析人物形象。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词人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3.牢记答题步骤(1)审题。①审清题干要求,分清是鉴赏诗(词)中人物还是诗(词)人自己。②细读诗歌,找出有无具体的描写、抒情语句,有无相关的注释或提示。(2)答题。第一步: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第二步:结合诗(词)作分点说明、概括。第三步: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通过形象所寄寓的感情来分析诗(词)人。[典例示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请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干的要求是“分析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意思是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特点)什么(形象类别,如隐者、游子、将士等)形象,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的形象,(第一步)通过对边关将士在恶劣环境中不畏艰苦、早起晚睡、为国杀敌的描写,(第二步)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诗人希望像边关将士那样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第三步)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梦李白二首(其二)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告归”至“若负”六句,从不同角度将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景,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答案]①“告归”两句,写李白的神态;“江湖”两句是李白的独白,通过双关手法描写李白现实处境的险恶。②“出门”两句,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也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③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了李白的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九日①水阁韩琦②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此题要读懂全诗。全诗写了诗人重阳登高的所见所感。首联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可以请老友一同过节;颔联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颈联写重九宴会生活的趣味;尾联写自己年老虽不能豪饮,但诗兴仍豪。[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①首联两句写诗人对住处的水阁古榭的倾颓破败毫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示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③尾联两句写此时诗人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古代诗歌阅读 第二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核心知识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6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