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语言表达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各个句子之间的组合和衔接,做到话题前后统一,顺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考查连贯的题型主要有补写句子和语句排序题。补写句子“补写句子”题一般是预先设置好一段结构严谨、行文清楚的文字,命题者挖去几处内容,要求考生根据文字内容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且有字数限制。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理清行文结构,明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上下文语境中去提炼、概括、推理出要补写的语句。按补写句出现的位置一般可分为:总括句、展开句(含过渡句)和总结句。1.总括句总括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内容的语句。总括句的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语段压缩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当然也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________________。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的视觉美,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它。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解析]这是一道补写总括句的题目。通读整段文字,确定语段内容,依据后面有关“连环画”的主要信息,就可以确定所填内容。[答案]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2.过渡衔接句所谓过渡衔接句,指位于语段中间,起承上启下、递进延展作用的句子。补写时应根据上下文合理推导,要注意语段中的一些明显标志如标点符号(分号、冒号、破折号等)以及关联词(因果、并列、假设等关系)的作用。一些有提示作用的词语也值得我们关注,比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这些词语有助于把握语段层次。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________________,在管仲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曰“伤事”。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管仲如何看待“消费”的问题,要求补出一个过渡性的句子,根据前后语境不难看出所填的内容一定是管仲的主张。[答案]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3.总结句所谓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个层次的内容做出总结的句子。在语句补写题中,这样的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提示性语言。总结句的补写,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有的则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总结时要准确全面,不可漏掉要点。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很多人都在读书,但未必谁都能把书读好。书读不好的原因之一是这个人的书读得全然没有个性。其实,读书也有个拒绝媚俗的问题。除了一些大家都应该读的基本书之外,一个人读书应有自己的选择。做人忌雷同,一个没有个性的人一定是一个索然无味的家伙;做文章忌讳雷同,写得似曾相识的文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读书也忌讳雷同,读雷同的书将造成个性的匮乏。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前文来看,这段话主要是谈如何读书,总结句必须根据前面的内容,指出读书应有“个性”,不应盲从。[答案]聪明人读书不盲从,有个性排序题语句排序题要求将一组顺序错乱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使之具有“合理的语序”,也就是要求句间排列要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表达习惯。解答此类题可从三方面着手:(1)保持表述一致。看语段中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句式是否一致、内容是否一致等。(2)注重前后呼应。看语段中前后句子是否呼应、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呼应。与前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前文,与后文呼应的句子则紧贴后文,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紧密的句子排列在一起。(3)注重关键标志。①语段前后内容的衔接,有时以关联词做标志,比如,“虽然……但是……”“因为……所以……”等。②注意暗示性的词语,比如,“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同时”表示并列关系;“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语句;“首先”“其次”“再次”表示先后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的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可见”表示提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总结等。③如果给出的语句中含有指代性词语,一定要把指代的内容弄清楚。一般来说,代词往往紧跟在它指代的对象后面。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由于人生只有一次,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________________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就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①两者均未得到智慧的真髓。②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④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欲望。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A.④⑤③①②⑥B.②⑥①④⑤③C.④①⑤②⑥③D.②④①③⑥⑤[解析]由第①句“两者”可知,①前应该有列举的两种情况,由此判断,①句应该放在表述“颓废者”和“执迷者”之后,即④的后面;②表述的是“零和全的统一”,是一个总结句,那么②前面或后面的句子应该是表述“零”和“全”的;③表述的是一种转折,代词“这”表示前一句应该有对某种情况的“简化的描述”,⑥句符合这一描述;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知道,③在⑥后,②在⑥前;⑤中“智慧是在两者之间”是承①中的“智慧”而来,可以判断⑤应该在①后。由此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答案]C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节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6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