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节文言文基础题:抓标志,重积累文言文断句题和古文化常识题都涉及对考生知识文化素养的考查,旨在让考生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高自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这两种题型是近几年的热考题型,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推断能力,属于文言文基础能力考查题。题型一文言断句:意标结合,先缩后排一、失误探因考查方向失误原因文言断句题不顾及文意,缺乏对断句基本技巧的掌握因缺乏断句的标志意识、句式意识、修辞意识和结构意识而失分忽视语境,单独理解而错误断句二、得分指导高考文言文断句一般截取文本中的几句话,要求考生用“/”把句子断开,将原文的结构、停顿、语气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文言文断句需要考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同时还要求考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典题印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杨再思,郑州原武人也。少举明经,授玄武尉。充使诣京师,止于客舍。会盗窃其囊装,再思邂逅遇之,盗者伏罪,再思谓曰:“足下当苦贫匮,至此无行。速去勿作声,恐为他人所擒。幸留公文,余财尽以相遗。”盗者斋去,再思初不言其事,假贷以归。累迁天官员外郎,历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守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转凤阁侍郎,依前同平章事,兼太子右庶子。寻迁内史,自弘农县男累封至郑国公。再思自历事三主,知政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誉之。然恭慎畏忌,未尝忤物。或谓再思曰:“公名高位重,何为屈折如此?”再思曰:“世路艰难,直者受祸。苟不如此,何以全其身哉!”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再思对曰:“昌宗往因合练神丹,圣躬服之有效,此实莫大之功。”则天甚悦,昌宗竟以复职。时人贵彦范而贱再思也。时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刺之,再思闻之甚怒,出令言为长社令,朝士尤加嗤笑。再思为御史大夫时,张易之兄司礼少卿同休尝奏请公卿大臣宴于司礼寺,预其会者皆尽醉极欢。同休戏曰杨内史面似高丽再思欣然请剪纸自贴于巾却披紫袍为高丽舞萦头舒手举动合节满座嗤笑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长安四年,以本官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转侍中,以宫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又为册顺天皇后使,赐物五百段。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竟不能发明其枉,致同皎至死,众冤之。再思俄复为中书令、吏部尚书。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其年薨,赠特进、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曰恭。(选自《旧唐书·卷九十·列传第四十》)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B.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C.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D.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结合文本及选项信息,解答题目,找到类题规律。第一步:理解大意初判断通读画线语句,可以看出这几个句子表达了这样的意思:。由此,可以将画线部分简单地切分: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长安末年,昌宗被解职,由于再次申冤,武则天准备重审此案第二步:巧抓标志定关键“为……所……”是句,因此,“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后面应断开;“司刑少卿桓彦范”是名词性短语,应作主语,谓语是“断解”,宾语自然是“”,这样该句后面也应断开;“称冤”为“昌宗”的谓语,“抗表”是状语,故不能分开;“廷问宰臣曰”中的“曰”是断句的标志,因此,后面应断开。这样整个画线语句断开的情况大致如下: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第三步:断后通读比选项断完句后,将所断开的结果与四个选项进行比对,找出最为接近的选项,再细致比对异同,最后确定正确答案。答案:A被动其职[参考译文]杨再思,是郑州原武人。少年时参加明经科考试中举,授玄武县尉。他被派遣到京师出差,住在客舍。小偷偷窃他的包袱,刚好被杨再思碰见,小偷当面认罪,杨再思对他说:“足下肯定是贫困至极,才有此行。你快点离开不要作声,小心被他人捉住。希望留下公文,余财全部送给你。”小偷打发走后,他也不讲这件事,借钱返回。后升任天官员外郎,先后任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年,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年,调任凤阁侍郎,依旧代理宰相,兼任太子右庶子。不久,迁任内史,从弘农县男晋封至郑国公。杨再思在朝廷任职经历了三主,管理政事十余年,从来没有推举人助人发展的事。他为人巧佞邪媚,能体会主上的细微心意,皇上心中不想的,他一定抨击毁坏,皇上心中所希望的,他一定称扬赞誉。但是他待人恭顺、处事慎重,谨小慎微从未违忤他人。有人问杨再思:“您名高位重,为什么卑躬屈膝如此呢?”再思答道:“世路艰难,直者受祸。如果我不这样,怎么保全自己呢?”长安末年,昌宗已被法司拘留受审,司刑少卿判决解除昌宗的职务。昌宗不久又上表申冤,武则天本意想审理宗昌的案件,在朝廷上问宰相道:“昌宗对国家有功没有?”杨再思回答道:“昌宗过去因合炼神丹,陛下服用很有效,这实在是没有什么能比得了的功劳。”武则天听了很合心意,恢复了昌宗的官职。世人看重桓彦范,看贱杨再思。当时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来讥讽他。他知道了很是恼火,贬戴令言到长社去做县令,朝中官员更加嗤笑他。杨再思做御史大夫时,张易之的兄长司礼少卿张同休曾上奏请公卿大夫到司礼寺参加宴会,参加的人皆尽醉极欢。张同休戏弄杨再思说:“杨内史面似高丽人。”杨再思欣然,并剪纸贴在巾上,披着紫袍,跳起高丽舞来,摇头摆手,举动合着节拍,满座嗤笑。还有一次,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以姿貌讨得武则天的宠爱,杨再思又奉承说:“别人说六郎(张昌宗)面似莲花,我看是莲花似六郎,哪里是六郎似莲花!”他倾巧取媚达到如此的地步。长安四年,杨再思以他原有官职又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后转任侍中,以太子属官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又册令顺天皇后使,赐五色绸缎五百段。当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杨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一同受旨审理此案。竟然不能发现王同皎所受到的冤屈,致使王同皎被处死。众人都认为此案有冤情。杨再思不久又任中书令、吏部尚书。景龙三年,迁任尚书左仆射,加光禄大夫。就在同一年,杨再思去世。赠特进之职和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号恭。[技法点拨]断句意标结合法“3步骤”第一步:理解大意初判断先通读所给语段,弄懂文言文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应要弄清说话的人物是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对文意的了解,初步判断选项中易切分的地方。第二步:巧抓标志定关键断句时,要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巧抓标志。常见的标志主要有三类:一是词语标志,包括需在其前面停顿的5类词(谦敬词、代词、关联词、发语词、疑问词)、需在其后面停顿的2类词(语气助词、对话词)、需在其前后都要停顿的词(感叹词);二是句式标志,包括判断句式、反问句式、被动句式或其他固定句式;三是修辞标志(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第三步:断后通读比选项断完句后,应通读一遍全段文字,检查句意是否完整,语意是否连贯,句间衔接是否圆合,最后与四个选项比对,确定出正确答案。(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结合文本及选项信息,解答题目,找到类题规律。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对照上面4个选项,根据相同点多者为一组的分组原则,可将划为一组,划为一组。A、DB、C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先排除一组第一组的两个选项在“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处停顿不一致,仔细分析可以看出,“于郡中”是介宾结构,前面有谓语动词“闻”,“闻于郡中”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可断开,D项明显不正确;“吴廷尉”是“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也不宜断开,A项也不正确。再排除一项第二组两项在“召置门下甚幸爱”处存在断句分歧,仔细分析这句话,“门下”是状语,“置门下”省略了介词“于”,“甚幸爱”的主语是“吴廷尉”,而非“门下”,故“甚幸爱”前应断开,排除B项。答案:C[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太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爱(他)。汉文帝刚刚即位时,听说河南太守吴公政绩是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曾向李斯学习且侍奉过他,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于是就(向文帝推荐贾谊,)说贾谊年纪虽轻,却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汉文帝就征召贾谊为博士。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当诏令交下来讨论时,各位老先生都说不出什么,贾谊却能一一对答,人人都觉得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谊。汉文帝非常喜欢他,越级提拔,(贾谊)一年之内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建立到汉文帝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融洽,就应该改正历法,改变车马服饰的颜色,制定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于是一一详细起草准备了上述各项仪式法度的草案,色彩崇尚黄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职名称,全都改变了秦朝的旧制。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没来得及实行。各项法令修改审定,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国去,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提出来的。于是天子提议让贾谊担任公卿的职位。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恨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因此天子后来也疏远了他,不采纳他的提议,就让贾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五 文言文预读 第1节 文言文基础题:抓标志重积累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7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