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十四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前排查练课堂导学练栏目导航限时规范训练第十四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纲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自建知识系统填充:①往往双向②全球性③循环性④单向流动⑤逐级递减⑥抵抗力⑦负相关⑧自我调节能力自查知识短板先判断对错,再分析原因1.细菌都是分解者。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3.生产者能固定CO2。4.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答案:1.×细菌也可以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2.√3.√4.×捕食和竞争通常用来描述不同物种的种间关系,而非同种生物。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6.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7.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8.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答案:5.×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6.√7.×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8.√10.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1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12.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高。9.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答案:9.×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生物部分的层次是个体,而不是细胞之间。1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11.√12.×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也高。14.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15.湿地调节气候属于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1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三个不同层次。答案:13.√14.√15.×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澄清生态系统成分的4个误区误区类型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寄生细菌属于动物都是消费者蚯蚓、蜣螂等属于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等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蓝藻、硝化细菌消费者2.理解能量流动的1个流程和3个关系式(1)摄入量=同化量+。(2)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同化量-。粪便量呼吸量呼吸量3.正确判断有关生态系统图示的4种组成成分(1)先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B为。(2)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分解者D和A4.牢记生态系统中的3类信息、3种作用及2个应用〉〉题组一生态系统成分与结构的分析【例1】(2018·辽宁省朝阳市一模)以下对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动物的食性越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大B.分解者可通过细胞呼吸来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C.生产者在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答案:A解析:动物的食性越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小,A错误;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中的细胞呼吸来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B正确;生产者在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如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而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C正确;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D正确。1.如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中只体现了2种成分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若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的数目将不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在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有食虫鸟、蜘蛛、蟾蜍和猫头鹰,食草鸟属于初级消费者;猫头鹰分别占据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蜘蛛和蟾蜍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若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可从草中获取的能量变多,所以数目会增多。食物链(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剖析(1)食物链上只存在捕食关系。①被捕食者减少→捕食者减少。②被捕食者增多→捕食者增多。(2)食物网中的连锁反应。①a种群的数量减少导致:b种群的营养级比a种群低时→b的数量将增加;b种群的营养级比a种群高时→b的数量将减少。②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用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小。③分析数量变化时,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依据,从高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题组二能量流动的计算【例2】(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考)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Z2B.图中Z、Y1、Y2、Y3过程表示通过细胞呼吸释放的CO2C.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贮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能量流向分解者D.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对初次捕获的60只进行标记,再次捕获的20只中被标记的有4只,若每只个体平均含4kJ能量,生产者最少应有12000kJ能量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答案:B解析: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未被消化吸收的生产者的Z1,A错误;题图中Z、Y1、Y2、Y3过程表示通过细胞呼吸释放的CO2,B正确;每年输入生产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贮存在生产者体内,其余能量的去向是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C错误;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初次捕获并标记60只,再次捕获的20只中被标记的有4只,经计算该种群约有300只个体,共含能量300×4=1200kJ,最少消耗能量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生产者最少应有6000kJ能量,但消费者种类多,实际需要的能量远多于这些,D错误。3.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量/(102kJ·m-2)750200.98500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D.除去甲和丁后,丙增多乙减少B解析:由题意可知,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则这五种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构应为,A错误;若甲与丙无捕食关系,则食物网为,则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依次为20+50500=750=0.987=0.14,B正确;甲捕食乙、丙,若甲数量增加,则乙、丙的数量都减少,C错误;除去甲和丁后,则乙、丙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错误。4.若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A.10kgB.28kgC.100kgD.280kg答案:D解析:本题可用转换法。将纯文字信息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转化为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然后用逆推法分别计算每一条食物链所消耗的植物量,最后将各条食物链所消耗的植物量相加即可。5.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kJ/(m2·a)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C解析: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和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三个途径。因此,题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同化的能量为(5.1+2.1+0.25+0.05-5)×103kJ/(m2·a)=2.5×103kJ/(m2·a),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为(2.5+4+9+0.5)×103kJ/(m2·a)=16×103kJ/(m2·a),传递效率=2.5/16×100%=15.625%。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食物链中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3+70+23)+(4+0.5+9-2)+(2.1+5.1+0.25+0.05-5)]×103kJ/(m2·a)=11.0×104kJ/(m2·a),即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104kJ/(m2·a)。食物链是以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热点题型建模能量流动分流模型[典例示范]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________。(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答案:(1)N2(2)0(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题型建模][跟踪体验](2019·洛阳市统考)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能量金字塔,每层中的标号各代表一种生物。图乙代表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值(单位:kJ)。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已经确定该食物网的最高营养级有③和⑤,请根据图甲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答案:(1)(3)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的数据除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兔子数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所示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d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h所示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f所示能量散失的同时伴随的碳形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2)没有包含此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一含碳有机物转变成CO2(3)第二次捕获兔子的总数及其中被标记的兔子数解析:(1)能量金字塔的底层是生产者,从底层到顶层,营养级越来越高,每一层属于一个营养级,因此题图中①属于生产者,②属于第二营养级,③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④属于第三营养级,⑤属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的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1.6.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8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