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考向揭密•素养突破压轴大题•题型增分通史整合•精要必备目录ONTENTSC4精准练题•高分突破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关模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第一步建通史通史思维——把握历史特征第7讲晚清时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阶段特征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并日益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并日益发展时期。政治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清朝中央机构日益半殖民地化,并开展新政、预备立宪和教育改革等自保活动。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打击。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失败后,民主革命日益成为救国的重要选项。经济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思想文化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改良思想、三民主义相继产生。1.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年)政治(1)列强的侵略——两次鸦片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政治(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①背景:鸦片战争后,封建压迫和西方侵略激化矛盾②过程:爆发——金田起义;高潮——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转折——天京变乱;防御——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失败——天京陷落(3)革命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②《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经济(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3)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文化(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①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②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③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2.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1894—1912年)政治(1)严重的民族危机:①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政治(2)中国人民的抗争:①戊戌变法:1895年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②义和团运动: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着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的斗争等(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文化(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民主共和思想:孙中山提出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生活(1)物质生活的变化:①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2)交通事业的进步: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3)通信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4)大众传媒的发展:①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考向一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2018·高考全国卷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析:C对:题干反映出日本政府懂得运用舆论和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而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说明当时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事务;A错:舆论可以影响战争,但是无法左右战争进程;B错:日本想利用舆论影响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持,而非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D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日对待舆论影响的策略或态度,没有反映西方媒体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答案:C2.(2018·高考全国卷Ⅱ)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D对:材料中“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中国受到了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A错: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帮助;B错:从材料可知,琉球国仍向清政府纳贡,这说明传统朝贡体系仍然存在;C错:材料只是地方官员向皇帝提出建议,并非干预朝廷决策。答案:D3.(2018·高考海南卷)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考试制度形式同科举考试大同小异,但考试内容却不再取自“四书五经”这些传统儒学经典,体现了太平天国对其的否定。答案:A视角1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千年未有的变局(1)变局之困:外敌入侵(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较量)。(2)具体表现:①政治上: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政局满洲贵族势力削弱,以曾、李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洋人势力干涉内政斗争性质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是民主革命的先声社会阶层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②经济上: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产生。③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破产;转向被迫对外开放;“理藩”外交被冲击,朝贡贸易体制被打破。④思想上: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新题预测]1.下面是八国联军侵华兵力统计表。此表说明()国家兵力国家兵力日军21634人法军7080人俄军15570人奥地利军429人英军10653人意大利军2545人美军5608人德军8401人A.当时日本是侵华的主谋B.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列强侵华达成利益一致D.清政府成为列强代理人解析:日本侵华兵力的优势并不能代表日本已是当时的侵华主谋,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侵华的列强数量已然达到了八个之多,这从侧面说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已相当严重,故B项正确;兵力的多寡不能代表列强的侵华利益已达成一致,故C项错误;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故D项错误。答案:B2.《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A.与清朝关系友好B.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C.侵犯了中国领土D.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解析:《南京条约》是中英鸦片战争清政府屈辱求和而非双方友好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殖民者在粗暴的干涉中国内政,故B项正确;材料条款中并没有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故C项错误;根据条约可知,英国殖民者干涉的不仅仅是司法主权,更多的还是中国内政,故D项错误。答案:B视角2列强侵略的冲击(1)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侵华方式主要史实发动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政治侵略侵犯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关税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等文化侵略西方传教士传教、创办学校、实行奴化教育等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2)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①破坏性:列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②建设性:列强把西方科学技术和西方思想带入中国,给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①大大加深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迅速走向半殖民地化境地。②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做出了调整。③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新题预测]3.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从1909年起,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退回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2
本文标题:(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高考全能通关 模块二 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 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28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