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历史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01自主学习必备知识02互动探究热考重点04精练习题高效作业03命题研析高考动向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一、先秦时期的思想(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1)经济:__________开始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萌芽。(3)阶级关系:“__________”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铁犁牛耕士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士”的崛起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核心论点:诸侯争霸、社会大变革推动了士阶层的崛起,士阶层的崛起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4.影响(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二)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孔子(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③“克己复礼”(2)教育:“__________”“因材施教”(3)整编文献:《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孟子(1)政治:①“仁政”;②提出了“__________”的民本思想(2)伦理:主张“性本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1)政治:①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②“君舟民水”(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仁有教无类君轻民贵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道家老子(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提出“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3)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开创道家学派庄子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道家思想得到发展法家韩非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__________”“非攻”,提倡无等级差别的爱,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代表下层民众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无为而治兼爱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对百家争鸣的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核心论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冲破西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阻碍;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要求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新兴知识分子的独立兴起,自然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舆论制造者的角色。这一切的合力,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2)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__________”;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司南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成熟:商朝的__________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3.绘画: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4.文学(1)《诗经》①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②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风》的内容丰富,深刻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③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__________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现实主义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楚辞①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__________风格。②代表作: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③影响:楚辞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指《诗经》)”“骚”并称。浪漫主义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三、链接选修——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选修4)1.背景:春秋时期,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诸侯争霸和礼崩乐坏使人际关系紧张。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2.主张(1)政治①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②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收重税。③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教育①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有教无类”。②教学目标上主张培养学生“成人”“成君子”;教学方法上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教学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经典(《诗》《书》等)、政事和治国本领。③晚年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其后世弟子根据孔子言论编纂了《论语》。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3.对后世的影响(1)孔子所创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并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中国文化的化身和象征,“孔学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大、之远,超过了我国古代任何一个学派。孔子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2)孔子对世界的影响:一是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等国;二是法、德等欧洲国家的思想家们也从儒家思想中得到了很大启发。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知识拓展】孟子“仁政”思想与孔子“仁”思想的区别(1)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2)孟子从孔子的“仁”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教材补遗】周孔之道周公,名旦,姬姓,亦称叔旦,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为“元圣”。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孔子以周公事业的继任者自居,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故有“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的说法。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漫画解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核心观点:道家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1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形象记忆】数字法记忆百家争鸣核心观点: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源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出现推动社会发展,当时社会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时期,因此不同的思想流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提出了不同的治国主张。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易混辨析】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1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图解历史】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观点: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特别是“仁”的思想不断发展,成为后世继承发扬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2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图证历史】从甲骨文至篆文的演变核心观点:上面图片反映了我国的汉字向着简单化、实用性发展的趋势。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3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知识拓展】《诗经》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4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教材补遗】儒家学派的历史观(1)“春秋笔法”:儒家思想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会经济基础。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经济运行。因此他们只能用他们那套陈腐的仁义道德观念去剪裁历史事实。儒家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是经过裁剪的历史,是不完整的。(2)厚古薄今:孔子主张“厚古薄今”,他要求人们效法夏商周的奴隶制“法先王”,要人们“克己”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礼”。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5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3)道德理想主义: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以“内圣外王”为君主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虽然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无法实现。但是,它却为一代代儒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使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开明”的色彩。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6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重点一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史料一孔子的思想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7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史料二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史料解读】(1)解读史料中的图片,分析图片中的内容,要注意图片下方的注释。第一幅图片把握图片中孔子的神态,第二幅图片注意注释中的关键词“周游列国”。(2)史料二总结了孔子所倡导的仁人君子之道。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8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问题思考】(1)史料一两幅图中孔子的造型分别反映了什么精神?(2)史料二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试答:【提示】(1)图一中慈眉善目的孔子两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倾,表现出谦恭礼让;孔子所行的是揖礼,孔子作揖,传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和”的精神。图二再现了孔子实施自己政治主张的顽强不息精神。(2)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29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1.政治特征(1)重视传统,注重继承。(2)政治和伦理相结合。(3)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4)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5)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30返回导航下一页上一页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3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第3讲 先秦时期的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2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