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艾滋病流行形势与防治策略
艾滋病流行形势与防治策略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莉认识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encySy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T淋巴细胞(CD4+)受损为其主要特征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全的疾病。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而死亡。HIV感染的自然史Pantaleoetal,NEJM,1993WeeksCD4TCells/mm3PlasmaViremiaTiter036211110912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100Years34567890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PrimaryInfection•PossibleacuteHIVsyndrome•Widedisseminationofvirus•SeedingoflymphoidorgansClinicalLatencyConstitutionalsymptomsOpportunisticdiseaseDeath艾滋病病毒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英文缩写为HIV),或称为艾滋病病毒,在分类学上属逆转录病毒科、慢性病毒属、灵长类免疫缺陷病毒组。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人类艾滋病病毒分为HIV-1和HIV-2两个型。世界及我国,以HIV-1的流行为主。不同地区可流行一个或数个不同的病毒亚型,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有一定的差别。HIV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降低并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产生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或肿瘤而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病毒的逆转录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即很弱。急性HIV感染期(窗口期)诊断:HIVRNA10,000c/ml+未确定症状或HIV(-)或最近血清转换急性期可能出现临床症状的频率发热:96%恶心或呕吐:27%肝脾肿大:14%体重下降:13%鹅口疮:12%头痛:32%神经系统症状:12%成人和青少年WHOHIV感染临床分期体系临床Ⅰ期:无症状期临床Ⅱ期:轻度疾病期临床Ⅲ期:中度疾病期临床Ⅳ期:严重疾病期Ⅰ无症状期无症状,可以有持续性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PGL)A.除腹股沟部位外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淋巴结肿大;B.淋巴结直径超过1厘米,无压痛,无粘连;C.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D.除外其它病因。轻度疾病期无原因中度体重下降(体重下降10%)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带状疱疹口角炎反复性口腔溃疡脂溢性皮炎瘙痒性丘疹样皮炎真菌性甲炎中度疾病期无原因中度体重下降(体重下降10%)无原因超过1个月的慢性腹泻无原因的长期发热持续性的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毛状白班严重的细菌性感染肺结核急性坏死性溃疡性口腔炎\牙龈炎\牙周炎无原因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严重疾病期HIV消耗综合征肺袍子菌肺炎反复严重的细菌性肺炎慢性单纯疱疹感染(超过一个月口腔,生殖器,肛门直肠感染)食管念珠菌病肺外结核卡波济肉瘤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脑病HIV脑病复发性败血症淋巴瘤艾滋病病程进展示意图病程(潜伏期):8-10年输血感染:估计4~6年,平均5年。性途径:7~9年,平均8年吸毒:11年有偿献血:8.5年艾滋病病程进展示意图CD4+HIVVLAIDS1.3年8-10年传染源感染者、病人=传染源传染源在艾滋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其传染力不同。窗口期虽然不能检测出抗体,但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处于无症状期的传染源尽管传染性有所下降,但由于无症状期的感染者在外观上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区别,因此无症状者相对艾滋病的其他各期具有更加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临床症状期的传染源虽然传染性很大,但是作为传染源的作用有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进入人体后,病毒即开始在体内大量复制,但是随着HIV抗体的出现,血液中病毒量明显减少,在此阶段免疫功能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看上去与常人无异。此阶段携带HIV的人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健康,但其身体中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人人体感染HIV8-10年后,由于病毒不停地复制,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导致免疫机能的逐步丧失,当感染者的免疫系统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从而出现各种继发性感染或肿瘤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人。艾滋病病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病人一般在发病后2—3年内死亡。机会性感染是导致艾滋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传播途径(来源)经血传播血制品82注射吸毒89-95-02单采血浆94-95临床用血93-95经性传播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必须具备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艾滋病病毒传播主要通过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体液传播,但并不是所有的体液都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经性途径传播性行为按照发生者之间的性别划分,可以分为同性性行为、异型性行为和双性性行为三类。性行为按照方式划分,可以分为生殖器一生殖器性交、生殖器一口腔性交和生殖器一肛门性交三类。性传播感染HIV的危险性高低决定于对方HIV感染的临床状态、性别、性伴数、性行为方式、性传播疾病、直肠粘膜的完整性、保护措施等。HIV的性行为传播是全球艾滋病流行的首要传播途径。在我国经性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在逐渐增加。经血液途径传播其方式有多种,其主要包括输入含有HIV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移植或接受了HIV感染的器官、组织或精液、通过污染的针头经注射途径传播等。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传播效力最高。尽管各国加强了对血液的艾滋病检测,但是由于窗口期和检测存在的问题,输血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依然存在,即存在一定的残余危险度。器官移植;通过污染的针头经注射途径传播;医源性传播。经母婴途径传播感染HIV的产妇可通过胎盘、分娩及哺乳等将HIV传播给新生儿。母婴传播概率在15%~50%之间。影响母婴传播的因素生产方式;生产时间;胎膜早破;母亲HIV感染的临床状态;母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母亲的相关疾病;母亲的不良行为;喂养方式。不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与感染HIV的人共同就餐或共用餐具;与感染HIV的人共用水源;与感染HIV的人共用交通工具;与感染HIV的人共用房间;与感染HIV的人共用马桶、洗脸池/盆;与感染HIV的人共用电话、电脑以及其他办公设备;与感染HIV的人共同游泳或沐浴;与感染HIV的人握手、拥抱;与感染HIV的人礼节性接吻;与感染HIV的人近距离交谈;感染HIV的人打喷嚏、咳嗽;蚊虫叮咬。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如果没接收治疗者,在孕晚期和分娩期间服用短程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可使母婴途径传播率降到2%以下。同时还必须采取安全的助产方式将新生儿被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为了尽可能减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建议对还没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在其妊娠3个月以后开始抗病毒治疗。妊娠晚期才接受治疗的孕妇,可以在妊娠38周前的任何时间开始治疗,超过38周或临产的孕妇应暂缓三联抗病毒治疗,并根据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实施母婴阻断。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所有HIV暴露的新生儿,无论母亲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都应该短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来进行母婴阻断。《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母乳喂养具有传播HIV的风险。尽可能避免母乳喂养。使用婴儿营养配方奶粉喂养。如仍选择母乳喂养,整个哺乳期都应该继续进行抗病毒治疗,并且新生儿在6个月之后停止母乳喂养。易感人群是构成艾滋病流行过程三环节其中之一。对于HIV来讲,人不论种族、年龄及性别,对艾滋病病毒普遍易感。虽然人人对艾滋病易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概率感染艾滋病病毒。有高危行为的人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相关的高危行为有: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吸毒;被刺破皮肤的器械刺伤;使用未经检测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HIV阳性女性怀孕并生育;HIV阳性母亲哺乳。高危人群毒品成瘾者、男男性接触者(包括双性恋者)、既往有偿献血员、接受输血及其它血制品者、与以上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等,包括暗娼或性工作者。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概率传播途径传播方式传播概率经血传播静脉注射吸毒0.67%接收血液或血制品90~100%医源性感染0.3~0.5%经性传播同性性接触0.5~3%异性性接触(男-女)0.1~0.2%异性性接触(女-男)0.03~0.1%母婴传播妊娠、分娩或哺乳30%艾滋病发现世界首例1981美国中国首例1985北京1985年北京协和医院诊断并报告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例,病人是美籍阿根廷旅游者。其实在1983年中国已经出现由于接受过国外进口的Ⅷ因子的注射而发生感染的病例。大庆首例2001全国疫情截至2008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27633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82322例死亡38150例2008年报告HIV45572例,AIDS14509例(其中由HIV发展为AIDS3844例),死亡9748例。平均每月新报告HIV约3800例。黑龙江省疫情黑龙江省自1993年发现第1例HIV感染者以来,截止到2008年底,累计发现HIV/AIDS共计838人,其中感染者571例,占68.14%;病人267例,占31.86%。死亡136例,占16.23%。08年HIV/AIDS病例报告为303人,与去年同期136人相比增长122.79%,其中感染者230例,占75.91%;病人73例,占24.09%;死亡40人,占13.20%。HIV/AIDS-按传播途径统计表(大庆)传播途径合计报告死亡注射毒品1异性传播122同行传播91输血制品1其他1不详62合计305我国近年来报告的艾滋病病例数中,性传播比例大幅上升——异性性传播——同性性传播估计的2007年5万名新感染者感染途径分布异性性传播:44.7%男性同性性行为(MSM):12.2%静脉注射毒品(IDU):42.0%母婴传播:1.1%艾滋病流行模式艾滋病流行模式同性恋注射毒品者卖淫妇女嫖客一般妇女婴儿HIV/AIDS-按样本来源统计表样本来源检测份数合计报告术前检测412294性病门诊27005检测咨询69957阳性配偶及性伴42娱乐场所体检6291无偿献血体检369563羁押人员体检61093专题调查7212其他61892合计30HIV/AIDS报告数分职业统计职业分布学生1餐饮食品2公共场所服务员1商业服务1医务人员1工人5民工1农民1干部职员4家政\家务\待业2不详6其他2HIV/AIDS-分年龄性别实时统计表15~220~425~830~535~540~345~3HIV/AIDS-分性别实时统计表男80%女20%艾滋病流行现状:传播模式的转变我国三十年性文化变迁:性的多元化和性产业的形成性相关的健康问题:不仅是艾滋病的性传播我国预防控制性传播感染的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实施的成绩、困难什么是可以在中国持续的、预防性相关健康问题的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和人群策略数字的背后:从我国艾滋病毒流行的变化看预防的挑战截至到2007年底:估计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为700,000估计存活的艾滋病人为85,000在2007年中:50,000新发感染者,平均:140人/天20,000死于AIDS全国性病疫情全国报告梅毒278,2
本文标题:艾滋病流行形势与防治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