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系统复习成绩基石模块四化学和社会发展主题十三燃烧与燃料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燃烧与灭火6年4考一、燃烧与灭火二、几种常用灭火器辨一辨►1.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即可实现灭火。(×)2.燃烧一定是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但是发光、发热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3.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4.水灭火时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也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5.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不可。(√)6.对于一个具体的物质来说,着火点不会随环境的不同而改变。(√)想一想►火险应对措施:1.如果火势不大,可根据①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灭火器将火扑灭。2.如果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应立即拨打②119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如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逃离起火区域等。考点2安全知识一、爆炸爆炸的概念可燃物在①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②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的条件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只有处于③爆炸极限范围内时,才有可能发生爆炸预防措施注意④通风、严禁⑤烟火等措施可有效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二、安全标识辨一辨►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2.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3.混有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一定会引起爆炸。(×)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1.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露,切不可①开灯检查,应②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2.电器着火,应立即③切断电源,用④灭火器灭火。3.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切不可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实验。4.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应该⑤严禁烟火。5.室内着火,不能⑥打开门窗,否则会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旺。6.在点燃甲烷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以防点燃时发生爆炸。考点3燃料的合理利用及开发6年3考一、化石燃料的利用辨一辨►1.通过石油分馏获得汽油、柴油等产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2.通过煤的气化、煤的焦化(煤的干馏)及煤的液化获得CO、焦炭、汽油等产品的过程都属于化学变化。(√)想一想►燃料燃烧时,若燃烧不充分,会有哪些弊端?燃料燃烧不充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污染环境。二、甲烷的性质典型例题分析类型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燃烧与灭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燃烧一定发光、发热,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②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与反应,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③爆炸不一定都属于化学变化,如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④通过降低可燃物温度的方法可以使火熄灭,但不能说成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使火熄灭。【例1】[2017·邵阳中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B)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思路点拨►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不变;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应严禁烟火;钻木取火,可以实现摩擦生热,提高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实现了燃烧。变式运用►1.[2017·无锡中考]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D.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C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灭火,A错误;天然气泄漏,为防止电火花引起爆炸,不能打开电器,B错误;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而着火,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隔绝空气灭火,C正确;面粉在有限的空间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会发生爆炸,D错误。2.[2017·海南中考]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含有碳元素的可燃物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例2】我市煤电资源丰富,由于当地煤炭含硫量大,燃煤烟气大量排放对大气环境带来较大影响,为改善空气质量,某电厂采用高速旋转雾化器来处理燃煤烟气,并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副产品石膏,简易流程见图。(1)写出流程①、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H2O===H2SO3、H2SO3+Ca(OH)2===CaSO3↓+2H2O。(2)流程③中通入氧化空气的目的是将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3)煤电工业的发展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了保障,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又严重影响着大气环境质量,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提出两项合理建议:开发新能源;用水力发电替代火力发电(合理即可)。类型2碳循环与温室效应思路点拨►流程①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流程②是亚硫酸与石灰乳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流程③中通入氧化空气的目的是将亚硫酸钙氧化成硫酸钙;开发新能源,既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又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用水力发电替代火力发电,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等。变式运用►3.[2017·东营中考]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减少了空气污染;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答两条即可)。(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甲。(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3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Ⅰ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聚焦突破实验13:探究燃烧的条件【例】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B)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典例分析分析►进行对比实验验证物质的某种性质时,要注意控制的变量相同。①②通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不能说明问题,不符合题意;②④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符合题意;①④有两个实验变量,不能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不符合题意;③④的变量是空气,热水中的白磷不通空气不燃烧,通空气能燃烧,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不符合题意。命题挖掘►为了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某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白磷、红磷均不超过绿豆大小,锥形瓶中的白磷A与红磷C尽量拉开距离)。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写出锥形瓶中发生的实验现象: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温度计示数升高。(2)结合本实验目的,写出烧杯70℃热水的作用:使白磷B隔绝空气;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1)由题给信息及实验设计可知,锥形瓶中的白磷A满足了燃烧的条件,会发生燃烧,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A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由于燃烧放热,会使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温度计示数升高。(2)本实验探究的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烧杯中70℃的水能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热水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使白磷B处于无氧状态,和白磷A形成对比。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1燃烧与灭火1.[2017·青岛]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D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因为着火时电梯易发生故障,使人被困在电梯里;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防止发生爆炸;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人若冒然进入可能会因氧气不足使人窒息;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立即用水扑灭,因为易引发触电事故。2.[2016·青岛]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B.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D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汽车油箱着火时如果用水灭火,汽油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因此D错误。3.[2014·青岛]调查统计表明,很多火灾伤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亡D.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B水能导电,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高层住房着火时,乘坐电梯逃亡会因断电被困在电梯内;打开吸排油烟机排气时,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4.[2013·青岛][双选]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先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C.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作用,因此可用重金属盐溶液浸泡海产品D.海底蕴藏着大量“可燃冰”,以它为燃料不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AB久未开启的地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的含量低,故进入前应做灯火实验;液化气泄漏后立即开灯,产生的电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重金属盐会使人体蛋白质变性,使人中毒;可燃冰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影响碳循环。猜押预测►1.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当的是()A.严禁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B.人居社区配置消防设备和设置消防通道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D.加油站、面粉厂附近严禁烟火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可能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5.[2015·青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A.煤B.氢气C.天然气D.汽油命题点2燃料的合理利用及开发B煤中有碳、氢、氮、硫等元素,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以及可吸入颗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氢气燃烧后只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天然气和汽油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6.[2014·青岛]下列燃料燃烧时,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是()A.氢气B.柴草C.酒精D.汽油A柴草、酒精、汽油中都含有碳元素,含碳物质燃烧时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氢气中不含碳元素,燃烧只生成水。7.[2014·青岛]下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单示意图,请填空。(1)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由煤焦化得到的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地循环过程中。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要植树造林,加大对二氧化碳的吸收。(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焦炭的成分是碳,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O2。(2)二氧化碳能与海水中的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O2===
本文标题:(青岛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主题十三 燃烧与燃料课件 鲁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6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