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整合提升〔体系构建〕〔要点整合〕一、关于“个人如何做”的文化生活知识汇总(1)文化影响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要求我们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要求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4)文化在创新中发展。要求我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求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6)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民族之魂。要求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7)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要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需要我们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8)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9)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0)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11)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中的定位角度定位原因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与综合国力是发挥文化作用的重要措施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各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相承接角度定位原因中华民族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文化建设与文化强国是弘扬主旋律的体现,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方向保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工程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设问模式](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2)结合材料,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几条合理化建议。〔答题模板〕[答题要素](1)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示:①文化的实质与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又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⑤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⑥我国文化领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示: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扬与时俱进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④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⑨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原因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题型特点]原因类非选择题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解题指导〕[解题方法]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失分警示]原因类非选择题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网络红人”的走红,契合了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以及臆想等心理,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及受众心理需求等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网红”不乏积极、健康、阳光的代表。不懈奋斗的网络直播冯莫提,献身航天事业的优秀女飞行员余旭、武汉最美女交警张倩芳、“科普小能手”博物杂志等,他们深受网友点赞的根本所在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群众的热心服务,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但也有一些人,为了成为网红,不惜突破底线,以炫富、暴力、色情等内容过分媚俗、庸俗的表达,颠覆信仰,丧失底线;有的打着“娱乐到底”的旗号,变着法子调侃历史,哗众取宠,谋取暴利,污染社会风气,损害“只有依靠才华和努力才能成功”的主流价值观,破坏公序良俗。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网红文化产生的原因。[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说明网红文化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一方面题中强调契合了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以及臆想等心理,可以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题中强调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影响网红文化的发展,可以从大众传媒和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①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推动了网红的产生与发展。②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的特点。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针对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从故宫文创产品热卖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大“火”,从青春版《丹亭》到直播版《长生殿》,多样化、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源于经典、活于创新,散发出独特魅力。“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某原创音乐基地以“敦煌”作为音乐专辑的选题,让传统文化在与音符的碰撞中找到了全新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中找到了平衡。古风与青年、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生机盎然。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未减弱,反而对接时尚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这让传统文化的生长有了现代土壤,也让年轻人有了更具底蕴的精神原乡。“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当年轻人走近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时,传统文化便在互动中注入了青春力量、在传承中增强着文化自信,又何愁不能“活”在当下、美在当代?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什么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答案]①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经典对接时尚元素,让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正确把握了文化发展的趋势。③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④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让年轻人有了更具底蕴的精神原乡,为年轻人提供精神指引,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⑤经典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展示了年轻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经典对接时尚元素、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活力、让年轻人有了更具底蕴的精神原乡、古典与现代同频共振”等关键信息从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等角度来分析说明。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评”(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工作对科研活动起到指挥棒作用,关系科研人员和机构的切身利益。当前,我国科技评价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符合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问题,广大科研人员反映强烈,要求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印发通知,提出要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通知强调,聚焦“三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入手,找准突破口,增强针对性,提高改革的含金量和实效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科技人才评价中为什么要“突出品德”。[答案]①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加强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科技人才评价“突出品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任务的要求。②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为社会造福。不注重品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缺失,甚至危害社会。[解析]本题设问指向说明在科技人才评价中要“突出品德”的文化生活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把握关键信息“突出品德”,调动运用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知识分析,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本文标题:(课标版)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单元整合提升4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386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