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广西专用)2019中考物理一轮新优化 第一章 机械运动课件
教材同步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①______,符号是②______.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单位换算:1m=1×10-3k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2)常用测量工具:③__________、三角尺、卷尺.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米m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做到“六会”.•①会认:a.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使用时要看刻度尺的④____________是否在尺端,是否磨损;•b.量程: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c.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零刻度线•②会选:根据被测物体选择⑤________和⑥__________合适的刻度尺.•③会放:零刻度线⑦_______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⑧______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⑨________,不能歪斜.•④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⑩________,不能斜视.•⑤会读: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⑪__________________.•⑥会记: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⑫________,还要注明⑬________.量程分度值对准紧靠平行垂直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单位•2.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基本单位:⑭______,符号:⑮______.•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1h=3600s.•(2)常用的测量工具: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⑯________来测量时间;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钟表来测量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还制造出了更精确的计时仪器,如铯原子钟.秒s停表•(3)停表的读数•3.测量时的误差与错误误差错误产生原因a.仪器精确度不够b.实验方法不完善c.环境对仪器的影响d.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由于⑰__________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能否避免⑱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避免,但应尽量减小⑲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避免控制方法a.采用多次测量⑳____________的方法b.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c.采用合理的实验方法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记录数据时要细心不遵守不能能求平均值•【知识链接】•1.生活中常见长度的估测•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为1.2m•课桌的高度约为0.75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一支钢笔的长度约为13cm•2.刻度尺的使用(如图所示)上图中铅笔的长度:7.50cm-1.00cm=6.50cm.•3.生活中常见时间的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0.4s•正常人心跳的频率约为70次/min•普通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为15s•演奏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为46s知识点2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21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位置2.参照物(1)定义:人们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作为○22______________.(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①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并假定参照物是静止的.②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③做出判断:若相对位置改变,则物体○23________;若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24________.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有可能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25__________.标准的物体运动静止相对的•【知识链接】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设它是静止的.•(3)为了方便研究问题,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知识点3运动的快慢1.速度(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相同时间,比较○26________,路程○27______的运动得快.b.相同路程,比较○28________,时间○29______的运动得快.(2)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3)公式:○30____________.(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路程长时间短v=st(4)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31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32______;这个数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5)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33__________,符号为○34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或km·h-1.单位换算:1m/s=○35__________________.(6)速度公式的应用:由v=st得,路程s=vt,时间t=sv.运动快慢快米每秒m/s或m·s-13.6km/h2.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36__________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v=st【知识链接】1.有关速度公式的说明(1)速度的单位是组合单位,由路程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2)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v=st只是速度大小的计算公式.(3)在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在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4)速度公式是比值定义.初中物理中属于比值定义的还有压强公式:p=FS;功率公式:P=Wt;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100%.•2.生活中常见速度的估测•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自行车的正常行驶速度约为5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男子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约为10m/s•3.匀速直线运动的s-t和v-t图像知识点4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37__________.2.实验器材:小车、斜面、○38________、○39__________、金属片等.3.实验方法:间接测量法——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利用v=st计算出速度.4.实验结论:(1)在小车从斜面滑下的过程中,全程的平均速度介于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之间,即v前<v全<v后.(2)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前、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3)平均速度的路程和时间必须对应,不同段的路程平均速度不同.v=st停表刻度尺5.实验注意事项:(1)斜面的作用是获得○40_______,金属片的作用是确保终点在○41___________.(2)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便于测量任何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3)实验前,反复训练停表的使用,特别是小车与金属片碰撞时和小车开始滑下时的按表敏捷性和准确性,这是产生○42____________的原因所在.动力同一位置实验误差教材图片·解读•命题点参照物的选取•1.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旁边的列车站台•命题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2.如图所示为某超市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顾客站在上行的扶梯上,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该顾客是________的;以扶梯为参照物,该顾客是________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运动静止•命题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3.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B.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D.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D•命题点运动快慢的比较•4.如图所示是中学生体育考试50m赛跑的场景.同学们一般看谁跑在前面就认为谁的速度快,这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裁判员是看谁到达终点的________少,来判断谁的速度快.相同时间内跑的路程时间•命题点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5.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甲车做____________运动,速度为______m/s;乙车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匀速直线30等于•命题点速度单位的换算和速度公式的计算•6.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轿车走进了许多家庭,如图所示的速度表盘的指针指向的速度值约为_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若小轿车以此速度行驶180km,则需花费的时间为_____h.5.569•命题点速度的计算和应用•7.小明乘车行至某隧道前,看到路边有如图所示的信息,它表示隧道的长度为________km,通过隧道时汽车的速度不得超过______km/h,若小明乘坐的汽车通过该隧道所用时间为5min,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km/h,那么该车____________(选填“没有违反”或“违反了”)交通规定.4.16049.2没有违反核心素养·实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常考命题点1.实验原理:v=st2.实验器材及其作用①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②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③金属片确保小车运动的终点在同一位置,更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④斜面使小车产生向下滑动的速度•3.选择斜面倾角的原则:斜面倾角要适中,过大下滑太快,不易测量时间;过小下滑太慢,会使多次测出的平均速度太接近•4.小车运动距离的测量:要“头对头”或“尾对尾”地进行测量,测量时间也如此•5.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角•6.小车下滑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①斜面有摩擦力时,由于要克服摩擦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减小;②忽略斜面摩擦力时,动能的增大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机械能守恒•7.小车下滑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变速(或加速)直线运动,即v前v平v后8.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下滑总距离总时间,多次测量求平均值9.小车下滑过程中的v-t图像和s-t图像•10.误差分析: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测量时间,①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导致时间测量值偏小,平均速度测量值偏大;②小车过了终点后才停止计时,导致时间测量值偏大,平均速度测量值偏小•11.多次测量的目的:求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12.特殊情况测量平均速度:在无刻度尺只有停表的情况下,保持斜面倾角不变,通过斜面和小车的长度计算几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也可以得到实验结果•【例】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甲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乙位置和丙位置的时间,即可测出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和整个下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2)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____(选填“较小”或“较大”)的坡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st较小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3)选用的器材除小车、长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和________.
本文标题:(广西专用)2019中考物理一轮新优化 第一章 机械运动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55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