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五单元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01中考导航02知识网络03考点突破04历史图片目录导航05五年广东中考06课堂巩固中考导航考纲要求近3年广东省题统计2016年2017年2018年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3分(选择题)2.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3分(选择题)3分(选择题)3.以我国参与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3分(选择题)4.“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科教兴国战略”。5.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命题趋势】本单元中考通常有一题,大多集中在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今年备考要重点关注两弹一星,深刻体会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条件奋发有为,坚持科技创新,科技报国的精神。知识网络考点突破课标考纲考点1通过万隆会议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把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形象地比喻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12月,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周恩来(2)内容:、、、、五项原则。(3)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万隆会议:(1)时间、人物:1955年4月、周恩来。(2)议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3)贡献: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会上还形成了“万隆精神”。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史料链接】材料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同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了会晤,周恩来发表了重要讲话:“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了联合声明。问题:简述材料提出的“原则”的内容?这一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我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题型多为选择题。课标考纲考点2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1.中美关系正常化:(1)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3)年2月,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尼克松1979拓展:20世纪中美关系变化:二战时因为共同反对日本法西斯,中美两国是盟友;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和冷战的需要,对新中国进行遏制、敌对、封锁、包围;1970年后,逐步缓和并走向正常化。2.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197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料链接】材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回忆自己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恩来总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问题:尼克松所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含义是什么?分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对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威胁包围等政策,使两国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所以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考点分析:本考点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和第26届联大。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课标考纲考点3无。以我国参与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我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且为其发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19913.年10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成功举行。会议通过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领导人宣言》《上海共识》《数字亚太经合组织战略》等重要文件,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有关成员双边关系的发展。2001上海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5.作用:中国是政治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中国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树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良好形象。【史料链接】材料应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领导人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2日至4月1日对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习近平主席欧洲之行是面向未来的外交新征程,将开辟中欧关系新的历史篇章。问题:材料中习近平主席能够受邀出访欧洲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列举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两例。分析:依据材料“面向未来的外交新征程,将开辟中欧关系新的历史篇章”可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考点分析:本考点与时政密切相关,大题最后一问往往落在这一考点上,要注意国际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课标考纲考点4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科教兴国战略”。1.“两弹一星”:(1)原子弹:①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2)导弹: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爆炸成功。(3)氢弹:年6月,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世界第四个能自制氢弹的国家。19641967(4)卫星:①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②我国还掌握了一箭三星、返回式卫星技术。③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④2003年,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⑤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东方红一号2.籼型杂交水稻:(1)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3.屠呦呦发现青蒿素:1969年,屠呦呦受命率领中医研究院科研团队开始抗疟中药研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数亿人受益。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袁隆平4.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5.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史料链接】材料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材料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问题:列举一项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我国政府重视教育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把什么作为其奠基工程?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非常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有,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成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政府重视教育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培养与“科教兴国”战略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我国教育采取的重大举措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并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考点分析:本考点内容较多,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经历中兴事件之后,要深刻领会掌握核心科技,坚持科技创新重要性。课标考纲考点5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1.衣:改革开放以后,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现个性的方式。2.食: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3.住:人均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改善,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4.行: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5.用: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低,商品匮乏,人们要凭票证抢购(计划经济的表现和重要内容之一);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商品充足,人们可以自由选购(市场经济的表现和重要内容之一)。【史料链接】材料有一位国家领导人说:“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问题: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里?概述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了的变化是,衣:从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食:从匮乏、单调、营养不足到“吃饱”“吃好”;住:从居住条件差到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行:从交通条件差到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人民生活之所以发生这么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走上了富裕之路。考点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的变化情况,从侧面考查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历史图片1.1955年在图1的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提出“”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第届联合国大会,中国终于恢复在的合法权利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一结果使得乔冠华开怀大笑(见图2)。周恩来求同存异26联合国3.图3照片拍摄于1972年,该年中国与国签署了。4.图9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
本文标题:(广东专用)2019中考历史高分突破复习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五单元 外交成就 科技、教育与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6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