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寺院斋堂第一部分:海城大背寺斋戒笔记海城大悲寺过斋须知2015-12-29海湾踏浪文章来源阅283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寺院米面蔬果,乃常住常住物,取入日用供僧,做成饭饼蔬菜等现熟之食,即为斋饭,经寺院打板作相后,即成十方常住物,十方僧众听到打板声,都可以前来过斋。《法苑珠林》云:“不非时食者,是斋。斋者齐也,谓禁止六情不染六尘,齐断诸恶具修众善,故名斋也。”持斋又称持午,即过午不食。此“午”并非单指中午12点,而是以日照正中为准。因各地经度不同,日中有所差别,每经度时差约为4分钟。(可参考全国日中时刻表)《佛祖统纪》:“佛言,日中三世佛食,时食若午时,日影过一发一瞬,即是非时。若比丘非时食者,波逸提(波逸提义翻为堕;堕在烧煮地狱)。斋者以过中不食为体。”《舍利弗问经》佛言:“非时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盗人。”《佛说护净经》:“一切檀越,施设法会,供斋调度,持斋者得食,不持斋者不得食。此饭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不持斋者,六十万世,堕饿鬼中。何以故?此信施难销。故宁吞热铁丸,不食此饭。吞热铁丸,须臾间耳,食此信施,久受大苦。五百万世中,受饿鬼苦。”持斋是佛门重要修持,在家信众持斋,有六斋日、十斋日等,也可精进随学长斋,增长善法。而八关斋戒,是在家人体验出家生活的受持。“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日中后不复食,如清净戒以一心习。”(《佛说斋经》)持斋利益广大。《旧杂譬喻经》云:“一日持斋,有六十万岁粮。复有五福:一曰少病,二曰身安隐,三曰少淫意,四曰少睡卧,五曰得生天上常识宿命所行也。”《佛说斋经》云:“斋之福祐明誉广远,譬是天下十六大国,是十六国满中众宝不可称数,不如一日受佛法斋,如此其福者,则十六国为一豆耳,天上广远不可称说。”寺院斋饭乃十方常住物,属于僧众,不可无故随意倒施在家俗人。在家信众前往寺院时,如在寺院过斋,可以四事供养、为寺院劳动等作为斋饭的补偿。妙祥法师:他们都这么讲,说“你持金钱戒啊,不收钱,那我们怎么办?我们还要到寺院来种福田,有时候吃斋饭,也不能欠常住的,怎么办?”你愿意背点米来也行,是不是?说“米啊,你们这也不缺,你看我拿点什么好?”我说那你就拿点咸菜也行。他说“你怎么要咸菜呢?”我说咸菜搁得住啊,是不是?要别的东西也搁不住啊!妙祥法师:就是说这些事情首先护持寺院的持金钱戒、不收钱,要护戒为主。不收钱不等于我们在这里欠常住的。要想不欠常住的,可以多干点儿活,是不是?因为你干活付出劳动,就可以吃饭,这是可以的。打扫打扫卫生啊,多干点儿活,哪块儿埋汰去干点儿,这是可以的。在寺院斋堂过斋,结斋后,多余或剩下的食物(包括水果等)放在原处,不可带走。《佛说护净经》:“诸有设食之处,一切如法作斋,不得怀挟余残食,归给妻、子。若食此饭,若腋底挟担,后五百世,常挟热铁轮,左腋底入,从右腋底出。一切斋饭,不可不慎,一米化作热丸。”【大悲寺过斋须知】一、本寺遵佛制日中一食、不接受金钱供养、无功德箱,禁止在斋堂等任何地方放置金钱。二、斋堂为寺院内部人员过斋的场所,外来人员需凭过斋卡方可过斋。三、常年往来护持道场的居士、信众可在客堂或接待处领取过斋卡,按时过斋。四、若组团来寺院干活,应提前联系寺院,以便统计过斋人数。到寺院后从接待处领取过斋卡,按时过斋。五、来寺上香礼佛、登记超拔吉祥或参观的其他人员,不予安排过斋。六、过斋前,请听从斋堂人员安排,分列排班,主动配合验收过斋卡,顺序入座。七、进入斋堂,要脱帽,关闭手机,不许讲话,保持肃静。八、用斋时,吃多少要多少;不得挑拣食物;不得将主食放在盆外。不得将剩余食物、果品带出斋堂。自带食物不得在斋堂及其他地方食用。【过斋念诵仪轨】供养: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食存五观:佛制比丘,食存五观,散心杂话,信施难消,大众闻磬声各正念: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结斋: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过斋时的手势】?过斋时,行堂至面前,双手捧钵(盆)推出,表示接受食物;不伸钵,表示不接受食物。?伸食指或羹匙横向一划,示意为需要一半食物;若想再少,可再划一次。如为馒头类食物,可伸一指、二指等,示意所需数量。?将羹匙竖立钵中,示意为需要干的食物。?将羹匙平端轻轻画圆,示意为需要稀的食物。?如摆手,示意为不要,除了吃净钵中食物,不许再接受行堂食物及进食。过斋时的一坐食、一钵食、次第食等,请参考以下视频《如法过斋》。如法过斋篇二:佛教法器的作用佛教法器的作用?在佛教中人们将这些与之有关的供具、器物道具通常叫做法器。一类是用于殿堂内部作装饰的物品,如罩在佛像上的华盖‘、挂在室内起庄严菩萨作用的幢、幡、悬于佛前的大缦帐,亦名欢门、置在供桌前的油灯、烛架、香炉、花瓶等等;另一类为日常生活和举行仪式时使用的物品,如用于修行用的木鱼、斋堂常悬设的“梆”、用于报时用的“云板”或“云鼓”、诵经时呜叩用的圆磬,以及在举行佛事时使用的乐器和各种器具供物,都可以作为法器来看待,它们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制作法器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的是用绸缎,有的用竹木,有的用金属,一般说来,法器因在特定的场合下使用,故带有神圣性和庄严性,因此在设计和制作时选用的材料和制作的工艺都要求的较高,以满足于祀神的愿望,并达到一定的水平。法器是举行法事时的辅助工具,在庄严的法事上,敲打钟鼓鱼磬,吹响唢呐号角,营造了浓重而又神秘的宗教气氛。例如,古人讲经,强调“声、辩、才、博”四种基本功。《高僧传》说:“非声则无以警策,非辩则无以适时,非才则言无可采,非博则语无依据。”“声”是指讲经时的钟鼓声,它能在讲经的氛围中起到令人警醒的作用;“辩”指谈吐自如,恰到好处;“才”指文采横溢,辞藻华丽;“博”指广征博引,上下跳跃。佛门法器,种类繁多,它们的作用、大小、形状、质地也各不相同,由于历史的变迁,区域文化的差异,宗派的不同,一些法器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异。佛教的法器用途,一般可以分为报时、供养、装饰、法会、修持等几大类。报时的有钟和鼓等,清晨先鸣钟后击鼓,是“晨钟暮鼓”,傍晚先击鼓后鸣钟,是“暮鼓晨钟”。在大年三十的喜庆夜晚,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都要用钟声来结束狂欢的时刻,你看悠劲十足的钟绳,钟杵来回运动,慢慢往复,上下摆动,钟声浑厚、深沉、圆润、绵长,扣人心弦,这就是来自佛教的大钟。佛门把击鼓作为报时和集众的法器。此外,在现在佛门里,鼓更多地成为一种赞诵的道具,在举行佛事活动时,敲鼓是为了配合唱念的活动,用鼓声来助阵,让信徒们更加生发信心。盛香的法器就叫香炉。据说佛教的香炉很可能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火炉。婆罗门教认为在炉中焚烧供物可以得到神灵的保佑。铜、铁、陶瓷、青石、白玉都是制作香炉的材料。香炉的规格大小不一,大到数尺,小到方寸。特别是小香炉是比丘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随着佛教传入中国,香炉的造型也渐渐中国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有方斗型的,狮子型的,仙鹤型的,莲花型的,但最具中国特色的当属宝鼎型的和塔楼型的。佛门中也有一种法器叫做磬。据《祗园图经?编磬镜头》说:印度梵天之王曾经造铜磬,此磬体积硕大,可容纳五升,四周用黄金镂作过去佛弟子像,磬鼻为紫磨金九龙形,背上还有天人像。用玉槌敲击,声音悦耳动听,传遍三千世界,它每发出的一个音,都包含着佛向弟子说的佛法。佛陀寂灭后,这个非凡不同的磬被龙王收到龙宫里去了,于是人们再也听不到这样悦耳的法音了。佛门的磬有大有小。大磬直径达二、三尺,称为大磬,大磬又叫圆磬,为饭钵形状,置于大殿的右边,在早晚上殿及法会等场合,念诵的时候呜击,它的作用是统一声调,控制节拍,号令众人,振作精神。大磬由主管梵呗的维那师掌握。小磬不过寸许,附有手柄,叫做引磬。引磬一般由悦众掌握,其作用是跟在大磬后面,配合大磬使用,如大磬在佛事活动时领诵,或在重要的诵段,或在转折时敲击。引磬则在根据颂词而发出的动作时进行敲打。木鱼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相传,从前有一位出家比丘犯了佛门戒律,死后转生为鱼历经无数劫。它在大海深处本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然而,这条鱼越长越大,有一天,一粒树种随着海风刮到了它的背上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每当风雨来临,大海波涛汹涌,无情的大风与浪涛震撼着它背上的大树,触动着它身上的每一根神经,使它万分痛苦。终于有一天,它的师父修成正果,知道它的下场,慈悲之心油然而生。师父为它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水陆法会,仰仗法会的功德利益,它终于解脱鱼身,再次重返人间,依法修行,转凡成圣。什么叫做佛事它的师父为了警醒僧众,便把鱼身上的那棵大树刻成木鱼,置于佛门,时刻提醒僧众精进修行,切勿放逸,以免堕入三恶道。木鱼通常是将一块木头中间掏空,外形雕成鱼的形状而得名。内空外实,敲击时就会发出声音,因此也叫“鱼鼓”。根据《敕修百丈清规》所说,鱼类昼夜长醒,不合眼睛,诵经时敲击木鱼即能控制音节,又能振作精神。钵是僧人的饭碗。“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是过去僧人外出云游生活的写照。所以钵和袈裟一样成了僧人身份的象征,每个受戒出家的僧人,都要从师父那里领到一口钵,用它来盛装自己的食物。钵是印度的舶来品,据说在释迦牟尼之前的诸佛就是用钵来接受供养,释迦佛成道以后,有两位商人向佛供养面、酪、蜜等食物。四天王知道此事后,做了一个金钵奉上,佛不接受,又奉上银钵、琉璃钵、赤珠钵、玛瑙钵等等,佛还是不接受,因为佛教规定出家人要持金银戒,不能接触金、银等贵重物品。最后四天王奉上了石钵,佛才接受下来。钵的体积分为上、中、下三钵,僧人应该根据自己的食量来选择使用哪一种,因此钵又有了另一个称呼,叫做“应量器”。又由于钵是佛教戒律的规定物,有一定的定制,因此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应法器”,意思是如法的法器。在寺院斋堂的廊下,一般挂有一块金属板,这是佛门饮食报时的法器。它像一朵飘落而至的云彩,所以叫做云板。粥饭煮熟将要灭火的时候敲打云板三下,这是通知厨房灭火的信号。到了进餐时间,连击云板三会,每会三时六响。僧众听到云板的响声,便纷纷取下钵盂,到食堂用餐。照板是通知僧众起床与休息的报时法器。每天凌晨,负责照板的巡照师提着照板边走边敲,绕寺一周。照板响过之后,禅堂才响起悠扬的钟声。夜晚,钟声响过,照板又起,僧人便在这板声中入睡。宝铎也叫“铁马”,就是现在的风铃,它是佛门法器五种铃铎中的一种。铃铎在佛事中代表说法、警觉、欢喜、引魂,而用在建筑上则又是一番风韵。当夕阳西下,日近黄昏的时候,微风拂过,悬挂在檐角的风铃叮当作响,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寺院那沉闷的建筑顿时有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空灵感,也为寺院增添了几许妩媚。佛门中被人们熟知的法器,莫过于念珠了。各地寺院法物流通处都有这种东西出售,每个佛教徒手上也都必会手执此物。念珠又叫数珠、佛珠,它是佛教徒在念诵佛菩萨的名号或经咒的时候用来计数的法器。相传,古印度的毗琉璃王请求释迦牟尼为他开示消除烦恼的方便法门。释迦牟尼告诉毗琉璃王,用108个木漶子穿成一串,每念一句佛菩萨名号,过一篇三:佛教法器常识佛教法器常识持用法器仪式---对口引磬;合掌木鱼;照面铛子;平胸铪子;捧月手鼓一.板是报时报事的工具,为木料所制成,其量度大小,一般来说:板纵一尺一寸,横一尺八寸,厚约两寸,上方切除两角,在板面上大都写有【谨白大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各宜醒觉,慎勿放逸】等偈语。板的上边中央,贯以绳环,以便悬挂,下边也穿两个小孔,贯以绳索,把持敲击,以免摇动。板也有铜铁做的,所以板也可以写作钣字。在从前的大丛林、大寺院里,各殿堂库寮,都有悬挂的大大小小的板如:1、库司前所悬挂的板叫做大板,因为比其他殿堂的板较大。2、方丈前所挂的叫方丈板
本文标题:寺院斋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8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