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新疆大学生就业第一部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学号:学生姓名:院部:专业:年级:2012101487艾日肯江·艾来提统计与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012级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形式也经历了沧桑巨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从“统包统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观已逐渐被社会所接受,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所认可。近年来,在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指导思想下,高校不断地大幅度扩招,加之对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的政策倾斜,使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突出。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就业的结构性失衡日渐突出,就业观念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审视新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政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全面政策支持,高校加强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与培训工作。1.就业率与充分就业的理想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之后,必然也面临着万千大军的就业趋势,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给予极大关注的话题。下表所反映的是新疆近几年高效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从2003-2013新疆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率和就业率表可知,新疆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4年到2008年毕业生人数增长的比较快,增长率在15%左右,但就业的增长率均低于毕业生的增长率。从上表的就业率之差可以看出,从2003年到2012年,汉族毕业生的就业率均高于少数名族的就业率,平均高出8.44%。2.为了详尽了解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深层次问题课题组针对新疆大学2014年毕业生展开了问卷调查一共抽取了339份样本,通过调查问卷整理分析我们看到了如下问题:从大学生择业倾向来看,大学生在就业单位选择的倾向来看更集中于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问卷中关于“你最希望进入什么性质的工作单位工作?(单选)A国企;B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C外企;D民企;E基层单位;F自主创业;G其他”。统计数据如下图所示:理想工作单位性质占比从上图可以看出,有59%的的毕业生想去国有企业工作,34%的毕业生想去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只有1%的毕业生想去民营企业工作,想去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占了90%以上,说明新疆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分布非常不均衡。从大学生在就业地区选择的倾向来看更倾向于选择乌鲁木齐。问卷中关于“你最希望在哪个地区就业?(单选)A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疆外省会城市;B乌鲁木齐;C家乡;D边远地区;E其他”,统计数据如下图所示:理想就业地占比从上述饼状图可以看出,新疆大学2014届毕业生有62%的人想留在乌鲁木齐工作,24%的人想回家乡工作,只有1%的人想去边远地区工作。说明新疆大学2014届毕业生对就业地的选择非常不均衡,想留在乌鲁木齐的省会城市的人比重过大,只有小部分人愿意去边远地区工作。3.55.1%的大学生自身没有职业规划根据对2014年应届毕业生抽样调查有无职业规划,有55.1%的人没有职业规划,只有44.9%的人职业规划。可见多数应届生缺乏明确的求职目标和规划,这也意味应届毕业生对职业规划的指导有较大的潜在需求。统计结果如下图:是否有职业规划4.近90%应届毕业生表示急需职业规划指导在所有样本中,42.40%表示非常需要得到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或参考,另外有47.74%的学生表示需要这方面的指导,仅6.06%表示自己不需要,3.8%表示有或者没有都无所谓。这表明目前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仍有相当大的不足。是否需要职业规划指导5.12.24%的学生对目前就业指导满意在对进行过就业指导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只有12.24%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对他们的作用比较大,77.55%的人觉得就业指导对他们的作用一般。可见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还有待提高。6.几乎没有登陆就业信息网的占20%在上述的问卷中有95%的毕业生知道新疆大学招生就业信息网,其中每天登陆的人有23%,每周登陆1-2次的有38%,每月一次的占19%,几乎没有登陆的占20%。从上述比例得出,新疆大学毕业生使用就业信息网的情况比较好。7.薪酬期望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在分层抽样的问卷中,有74.1%的人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为2500-4000元人民币,9.4%的人期望薪酬在4000元以上,16.5%的人期望薪酬在1800-2500。但是据2010年的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统计的数据新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的平均月薪仅为1895元人民币,而根据问卷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期望薪酬为3243元人民币,即使考虑到近三年的薪篇二: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途径问题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一方面,大量高素质大学毕业生加入到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建设第一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这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与内地相比,新疆的工业经济还欠发达,劳动就业岗位有效供给不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人才选拔市场中,这种差距使他们在就业市场总体上处于明显的劣势。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数据显示,新疆高校汉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基本和全国保持一致,而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差,各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的第一次就业签约率远远低于汉族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但他们必须与汉族学生同样接受市场的筛选,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更加严峻。一、处理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积极参与。自治区民族成份众多,地域辽阔,要想在全疆范围内达到和实现小康社会,没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工程及管理人才是很难实现的。当前,新疆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好人才培养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处理好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事关新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新疆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问题严重危及新疆社会的稳定。二、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问题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就业自信心。由于居住地域、民族心理、语言障碍等原因少数民族大学生一般思想比较保守,循规蹈矩,不善于交际,缺乏迎接挑战的自信心。他们缺乏对自己的全面认识,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没有看到自身的优势。当他们与其他同学同时竟聘一个就业岗位时,总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没有信心与其他同学竞争,由于在心理上首先就输了,因此往往导致就业竞争失利。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定位不恰当。有一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定位太高,认为自己必须留在大中城市,而且要求工作单位待遇要好,工作要轻松,他们一相情愿地认为社会应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就业岗位。由于就业定位不恰当,在毕业生双选会上往往导致待遇条件好的就业岗位面前人山人海,待遇差的就业岗位面前门可罗雀。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新疆的区情来综合考虑,不能简单地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随便确定。要深刻剖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尽量根据自己的优势来确定自己的就业取向。2.用人单位的偏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居住地域、民族心理、思想观念的长期影响,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部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展状况不理想,某些用人单位由此形成某种偏见,认为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很好地胜任他们的工作,在招聘人才时不愿意要少数民族毕业生。随着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的逐步提高,这种偏见会慢慢改变。3.部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不高由于语言、历史和环境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较差,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分数很低。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国家给予了许多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高考招生方面给予较大幅度的降分录取照顾政策,其录取分数线大大低于汉族学生。高校少数民族生源的“低进”制约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方面与汉族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中学基础和汉语能力的局限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学业,普遍感到学习很吃力。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一些文化课的掌握比汉族学生要差,学习困难,成绩偏低,专业水平不高。这种状况在各高校的各个专业中都普遍存在,尤其以理工农医各学科专业更为突出,有时不得不降低课程考试考核标准以使多数学生得以及格和毕业。4.地方工业经济欠发达新疆地处祖国边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生产力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地区更低,相对于内地发达地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依然很落后。由于地方工业经济欠发达,社会提供的有效就业岗位数量很有限,这就进一步增大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这种状况会随着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而得到逐步改善。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特殊性1.就业地域狭窄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大多数都在其世居地就业,就业地域比较窄。由于民族心理、思想观念、语言障碍等原因,目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毕业分配主要面向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地域基本上就在其世居地,极少有人愿意到内地去就业工作。这与汉族学生完全不同,汉族学生思想开放,比较看重自己未来的发展,顾虑较少,因此汉族学生的就业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就业的自由度很大,很灵活。少数民族学生不愿意到内地去就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内地不了解,很多学生从来未离开过新疆,不了解内地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不知道内地与新疆的差别,他们对到内地去就业没有信心。另一方面,与内地相比,新疆的教育事业还比较落后,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不高,内地企业也不愿意到新疆来招聘毕业生。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地域狭窄,这将导致地方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大。新疆地广人稀,地方工业起步较晚,工业领域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非常有限,而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地域又集中在这些地区,因此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尤其是少数民族非常集中的南疆地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但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毕业生却越来越多,导致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率很低。另一方面,与内部省区相比,新疆本地的工业经济有其特殊性,对工科大学生的知识能力需求也有特殊要求,但目前的少数民族工科人才培养缺少与之相适应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降低了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2.少数民族毕业生中高层次人才少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不高和在高等院校低进低出的问题,使少数民族学生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不高,这不仅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方面凸显出来,而且在更高层次的研究生录取时更是暴露无疑。在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民、汉语考生研究生入学录取分数线是相同的,达到录取线的少数民族研究生寥寥无几,因此在研究生学历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生的数量大大少于汉族学生。根据《2007年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截至2006年底,全疆各类学校的在校研究生中少数民族占10.87%,全区普通高校教职工中少数民族占32.21%。这种情况说明,在新疆各高校中,民语生的教学质量大大低于汉语生,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接受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人数差距十分悬殊,篇三: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研究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研究信息时代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基于塔里木大学的实证调查和分析文/李刚张伟摘要: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信息时代下地处内陆偏远地区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则更加突出。本文就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大
本文标题:新疆大学生就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49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