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递进式议论文800字
递进式议论文800字第一部分:议论文。DOC(800字)议论文一、总论:1.议论文特点: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凭事论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意。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二、论点:是表明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的句子。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整篇文章都在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论点与分论点: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1.如何准确确认和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a.依据论点与论题的关系a)标题本身是中心论点,例如:《知足常乐》b)标题暗含着中心论点,例如:《美玉有瑕》c)标题提出中心论点以问句做标题的标题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但它们的答案往往就是中心论点。答题时,可以从正文中找出表述问句答案的判断句,来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例如:《近墨者一定黑吗?》d)标题是议论的范围这类题目同时点明了论题,有的可以从不同角度暗示出中心论点的内容。注意:如果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词或短语,答题时应该给他加上主语,用?我们/某一类人+要/应该+词或短语?的句型来表述论点。如果文章的题目是一个判断句,那么它往往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如果题目是疑问句,答题时要将它改成陈述句后才可充当论点。b.依据论点的定义我们在分析、把握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时,可以依据论点的定义,先明确作者所要论述的问题,然后看一下作者所论述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见解或主张,这个见解或主张就是中心论点。确认一个论点是否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最根本的是要看它是否是文中许多论据所要证明的对象。2.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地点: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注意:这里说的文章开头部分、文章结尾部分不一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特殊情况下,文章在中间某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如果以上两种情况下,都不能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那么只能通过阅读全文感受文章中作者观点的倾向性,自己再用陈述句概括论点。方法:归纳段意——归纳层意——概括论点小结: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要注意:要用判断句的形式,任何疑问句,不确定的词语都不能使观点鲜明。概括出来的论点,语言要简洁。论点不能以任何疑问句式或选择句式出现。除非是文章中不断出现的同样的句子,否则绝对不能用别人的引言作为论点(因为引言是论据之一)。3.如何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分论点为了证明某一观点、某一事理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角度、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一般出现在本论部分涉及的段落中,一般情况下,分论点是一个段落开头或结尾的句子,有时也需要用段落中的关联词进行归纳。注意:?寻找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的题目有时会换成其他问法。常见题型:补写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补写文中某一部分的分论点。技巧:现归纳下文,再根据题目补写;与仿写句子相同,可根据上下文补写。论点与论题:论点是一个句子;论题是一个词或短语。注意:把作者关于论题的态度、主张表述成一句话,这句话就成了文章的论点。论点与结论:结论是对人或某一问题做出的最终的判断,所以结论会出现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论点与文章所针对的问题:文章所针对的问题是这篇文章创作的根由,常常是社会上或生活中受人关注或引人深思的某种现象或某事件或人们的某种心态。文章所针对的问题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所暗示或体现。三、论据1.分析论据类型及其作用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和依据。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据分为两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a)什么是事实论据只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它的特点是概括、简洁、紧扣论点、边叙边议。运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采用的方法是例证法。注意:对一篇文章所列举的几个事实论据,要能过分析事例的典型性、代表性,从事例中看出道理,分析事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详略安排的合理性。b)什么是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被社会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名言,科学领域的定理,以及生活中的常识等。道理论据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是马列著作中的经典句子,以及警句,俗语,公式,定论等。2)是对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的道理分析篇二:议论文—层进式(递进式)议论文——层进式结构一、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图1、并列式:(1)并列分论点:(中心论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照应全文)(2)并列论据:(引论——本论——结论)2、对照式:正反论述:(提出中心论点——正面阐述——反面阐述——结论)3、层进式(递进式)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一)、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例:严于解剖自己1、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2、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①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②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③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二)、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办。例:专心致志方能成功--读《弈秋》有感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质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提炼镭元素的研究时,她的同学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毫不觉察。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令人称叹。可以说,居里夫人的成功也许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不能不说是她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作诗文有许多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思考成熟的。南宋著名学问家朱熹治学要求自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要求自己“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这里“三上”“三到”“三此主义”,都有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心一意,集中精力,也就是专心致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他们没有此种专心致志的品德,能成为大学问家吗?也许我们大家都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鱼时,一会儿捉蟋蟀,一会儿种蝴蝶,最后连一条鱼都有没有钓到。其实,这个故事同《孟子·弈秋》阐明了同样的道理:做事如果不专心致志,将一无所成。那么,怎样才能专心致志呢?我以为,首先要热爱这项事业。非此,无动力,更谈不上专心致志。运动员在训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跌打滚爬,几多汗水几多伤。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炽热的爱,是很难一心一意做到底的,更谈不上站在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其次,还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成了音乐家后,失去了听觉,但他却“扼住命运的咽喉”,锲而不舍,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创作,被誉为一代“乐圣”。如果没有此种对音乐和旋律的专心致志,也许早已躺在安乐椅上坐享其成了。今天,我们所置身的世界五彩斑斓,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诱惑颇多,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热爱这项事业,都有要有不怕挫折、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唯有专心致志,才能成功。评析:作者用层进式结构形式,先提出“做任何事要专心致志,否则一事无成”这一论点,接着分析“专心致志”的必要性,然后综合起来,给以解决的办法,层次清楚。(三)、针对某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分析其危害,挖掘其产生根源,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例1:给爱一点空间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孩问她的母亲:“怎样才能使爱天长地久?怎样留住爱人的心?”母亲无语,她默默地弯腰,从沙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她双手平摊,沙粒在她的掌中稳稳而立,一滴也未漏出。突然,母亲双手紧握,用力挤压掌中的沙子,许多沙粒从她的指缝间滑落。当她再次向女儿摊开手掌时,掌中的沙粒已所剩无几了。她望着惊讶又疑惑的女儿,说:“给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自由的空间,过多的爱和压力会使爱窒息”。听完这个故事,我沉思良久。爱是没有错的,但爱的方式却各有千秋。不能否认有些爱的方式只能给你爱的人带来禁锢和伤害。报纸上曾经多次报道过“巨型婴儿”的故事。一对夫妇中年得子,异常兴奋。对孩子千娇万宠,一直让他睡在摇篮里,不管孩子实际年龄是多少,还把他像婴儿一样呵护着。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夫妇俩的生命,当警察走进他们的家时,被一个躺在巨型摇篮里的“巨型婴儿”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处理这个已是青年的“婴儿”。他既不会自己走路也不会自己吃饭,自理能力为零,不知如何走完剩下的大半人生。夫妇俩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他们越发娇嫩,不小心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玫瑰,却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昂首屹立,常开不败,绚丽多姿。那么,深爱着孩子的父母呵,何不给孩子一个空间,一次机会,让他们自由的穿越风雨,展翅九天?据说,鹰都在悬崖上筑巢,巢中先铺一些荆棘,然后再铺大量的柔软的干草,以免伤到小鹰。当小鹰慢慢长大后,老鹰就渐渐拿去干草,小鹰自然受不了刺痛,都退到巢边,这是老鹰就把她的孩子们推下山崖,迫使它们自己飞起来。求生的欲望使小鹰们扑腾着起飞,从而学会了飞翔。我们难道能说鹰妈妈不爱小鹰吗?不!她是爱孩子的。正是因为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让它们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尽早自立,展翅九万里,一跃上青天。有人曾说:“自由是爱的空气,禁锢会使爱窒息,赐予是爱的雨水,泛滥会把爱淹没。”不要用热烈的心炙烤鲜花,因为这样它会凋谢,不要强加给琴弦一个它不能承受的力道,因为这样它会断掉。给爱一点空间,让你爱的人在爱的滋润下健康成长!评析:本文典型地运用“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逐步深入,从而揭示爱需要空间和自由。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流畅。例2:09年江西高考作文题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今年3月15日,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但事后拒绝付款,造成流拍。对此,舆论一篇哗然。有人称其为名族英雄,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有人认为??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1)必须写议论文。(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合。(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审题:相对于材料限定与文体限定,这道试题最为关键的限定是论题的限定。能否紧紧围绕对蔡铭超使兽首流拍行为的看法来行文,成为这次考场作文成败的一道分水岭。凡是能紧紧围绕对蔡铭超行为的看法作文的,不论怎样立意,只要思路清晰,持论有据,言之成理,都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分数;而如果只把题目中给定的材料当作引子,从中引出“爱国”、“诚信”、“规则”之类的话题之后,就将对蔡铭超行为的评价抛到一边,只作空泛的抒情、议论,或者另立泛论佳士得的所作所为、文物保护、国家关系、精神文明等论题,则属不合题意。所以,这次作文既是对考生审题能力的一次挑战,更是对考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说理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的一次检验。范文1:创新教材P73(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范文2:理性爱国中国自古以来便是深受诗书礼仪熏陶的大国。这大国不仅仅是地域广阔的“大”,更是宽厚大度,海纳百川的“大”。生为这悠悠古国的一份子,也理应在为人处事方面体现我国人民的大度与理性。而蔡铭超的做法却没有让我们看到理性的光辉。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我国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却拒绝付款,以此捍卫我国的利益。他的行为确实让所有中国人感到他浓浓的爱国深情,也甚至有人拍手称好,称其为民族英雄,但我却对他的做法不敢苟同。
本文标题:递进式议论文800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554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