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前郭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学科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范围:【必修一:第1课——第11课】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2.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3.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4.本来封建时代,在内管家称“宰”,出外做副官称“相”,所以照历史传统讲,宰相本来只是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但正因如此,秦汉时代的宰相,不但要管理国家政务,还要管及皇帝的家务。这反映出()A.秦汉的政治体制是先秦政治的延续B.宰相拥有至高无上的广泛权力C.中国古代政治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D.宰相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5.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C.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6.顾炎武说:“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由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A.分封制与郡县制呈现递次变更兴替规律B.分封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中央所垄断C.郡县制的弊端是多数权益为地方所占据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是治国良策7.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D.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8.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A.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B.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C.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D.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10.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11.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12.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现象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B.贵族政治逐渐削弱C.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D.地方与中央相抗衡13.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14.《十二铜表法》采用固定罚金制,一些贵族依仗其钱财众多随意侵辱他人。于是,法官以受害人人身被侵辱所遭受的实际损害的大小作为判定赔偿金额的标准。这体现出()A.法官可随意解释罗马法B.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公平正义理念得到伸张D.法律优先保护弱者利益15.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A.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C.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一新誓词反映出()A.议会至上原则B.先王法律被废弃C.国王统而不治D.内阁专横局面出现317.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18.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B.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19.美国各州的法律五花八门,甚至在这州合法的事情到另一个州就不合法了。这反映了美国()A.各州具有独立完整的主权B.各州权力之间相互制衡C.各州保持一定的自治地位D.三权分立制保障民主性20.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2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B.总统通过参众两院享有立法权C.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D.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2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B.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23.《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下列能体现出保守主义的是()A.议会拥有立法权B.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C.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D.首相主持帝国政府24.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25.有学者评价近代某国代议制,认为它阻碍了各邦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在国家上层建筑中,依然有大量的封建“垃圾”,“议会民主”只起到专制的遮羞布作用。该代议制()A.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B.成为国家统一的前提条件C.保留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D.立法权受到行政权的控制26.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4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27.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28.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29.太平天国曾颁布法令:“凡朝中大小官员,觐见天王、东王需行三叩九拜大礼;……王、侯、相等乘轿各按等级,不得逾越……见王轿而不行回避者,斩首不留。”这些规定反映出()A.太平天国实行法治B.太平天国建立天王专制C.农民政权趋向封建化D.其不具备反封建的性质30.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B.社会治安混乱C.土地兼并严重D.官吏贪暴腐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道小题,其中31题15分、32题15分、33题10分)31.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驱逐他认为不大会支持他的人。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作为数代沿用不移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宰相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材料二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竟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材料三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
本文标题: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PDF)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1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