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福建省南平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
-1-福建省南平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Fe-56Sr-88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藏着自然界碳、氮的循环B.《周礼》中“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灰”的主要成分为CaCO3C.《本草纲目》中“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这种方法是蒸馏D.《天工开物》中“凡研硝(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相激火生是指爆炸【答案】B【解析】【详解】A.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之所以没有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的缘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含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故A正确;B.煤饼烧蛎房成灰是煤燃烧产生高温使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留下生石灰CaO,所以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故B错误;C.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故C正确;D.KNO3研碎易发生爆炸,则“相激火生”是指爆炸,故D正确;答案选B。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B.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C.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答案】B【解析】【分析】工业上侯氏制碱法是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先通入氨气,通入足量的氨气后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溶液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将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后得纯碱碳酸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通过碳酸氢钠的溶液是可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因此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B.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故B正确;C.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末反应的NH3,氨气极易溶于水,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是防止倒吸,故C错误;D.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液体,常采用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操作,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明确“侯氏制碱法”的实验原理为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通常选用的试剂。3.关于有机化合物对甲基苯甲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其分子式为C8H8OB.含苯环且有醛基的同分异构体(含本身)共有4种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D.该物质不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答案】D-3-【解析】【详解】A.根据对甲基苯甲醛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8H8O,故A正确;B.含苯环且有醛基的同分异构体有,苯环上含有醛基和甲基的有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只含有一个侧链的有1种,共有4种,故B正确;C.分子中的苯环和羟基为平面结构,则所有碳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故C正确;D.该物质含有醛基,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氧化亚铜,故D错误;答案选D。4.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取氧气方法有多种,生成1molO2电子转移数一定是4NAB.500mL0.2mol·L-1K2S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C.1mol乙烯和乙醇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3NAD.2.24LNH3(标准状况)溶于1L水中得到0.1mol·L-1的氨水【答案】C【解析】【详解】A.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或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O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化为0价可知,每生成1molO2转移电子数为4NA,也可以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生成1molO2转移电子数为2NA,故A错误;B.500mL0.2mol·L-1K2SO3溶液中含有0.1molK2SO3,含有0.2molK+,K2SO3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里能发生水解,SO32-+H2OHSO3-+OH-、HSO3-+H2OH2SO3+OH-,阴离子数大于0.1mol,因此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多于0.3NA,故B错误;C.1mol乙醇和1mol乙烯分别完全燃烧消耗的氧气都是3mol,所以1mol乙醇和乙烯的混合物充分燃烧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消耗氧气的分子数为一定为3NA,故C正确;D.氨气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不等同于溶剂的体积,故溶液的体积不是1L,则氨水的浓度不是0.1mol/L,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B,要注意根据盐的水解方程式分析判断。5.国内最新研究,实现CO2的固定和储能的多功能电化学反应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充放电过程并不完全可逆,即充电过程C不参与反应。放电过程反应方程式为:4Li+3CO2=2Li2CO3+C,-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放电过程正极反应式为4Li++3CO2+4e-=2Li2CO3+CB.若放电过程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理论上可以固定C的质量为1.2gC.充电过程B电极为阴极,发生氧化反应D.可用LiClO4水溶液代替LiClO4-DMSO【答案】A【解析】【详解】A.放电过程为原电池,根据放电过程反应方程式为:4Li+3CO2=2Li2CO3+C,正极上二氧化碳得到电子生成Li2CO3和C,电极反应式为4Li++3CO2+4e-=2Li2CO3+C,故A正确;B.根据A的分析,若放电过程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2mol,理论上可以固定C0.05mol,质量为0.05mol×12g/mol=0.6g,故B错误;C.放电过程中金属锂为负极,则充电过程锂电极(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D.锂能够与水反应,不能用LiClO4水溶液代替LiClO4-DMSO,故D错误;答案选A。6.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W处于同一主族Y、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8,X的简单氢化物与W的简单氢化物反应有大量白烟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ZWB.Z与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W的某种氧化物可用于杀菌消毒D.Y分别与X、Z形成的化合物,所含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答案】C【解析】-5-【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简单氢化物与W的氢化物反应有大量白烟生成,应该为氨气和氯化氢的反应,X为N元素,W为Cl元素;其中Y、W处于同一主族,Y为F元素;Y、Z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8,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7=1,结合原子序数可知为第三周期的Na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元素,Y为F元素,Z为Na元素,W为Cl元素。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中,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Y、Z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Y>Z,故A错误;B.Z与W形成化合物为氯化钠,水溶液呈中性,故B错误;C.W的某种氧化物可用于杀菌消毒,如ClO2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故C正确;D.Y分别与X、Z形成的化合物为NF3、NaF,前者含共价键,后者含离子键,故D错误;答案选C。7.常温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均为1.8×10-5mol·L-1。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NaOH和NH3·H2O的混合液中滴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所得混合液的电导率与加入CH3COOH溶液的体积(V)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点:c(Na+)c(CH3COO-)c(NH3·H2O)c(NH4+)B.溶液呈中性的点处于N、P之间C.已知1g3≈0.5,P点的pH=5D.P点:3[c(CH3COO-)+c(CH3COOH)]=2[c(Na+)+c(NH4+)+c(NH3·H2O)]【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电导率越大,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NaOH+CH3COOH→CH3COONa+H2O、NH3•H2O+CH3COOH→CH3COONH4+H2O,体积在0-20时,溶液的电导率减小,M点最小,因为溶液体积增大导致M点离子浓度减小,M-6-点溶液中溶质为CH3COONa、NH3•H2O,继续加入醋酸溶液,NH3•H2O是弱电解质,生成的CH3COONH4是强电解质,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电导率增大,N点时醋酸和一水合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铵,N点溶液中溶质为CH3COONa、CH3COONH4,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电导率达到最大,继续加入醋酸,溶液的体积增大,离子的浓度减小,电导率逐渐减小,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M点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Na、NH3•H2O,CH3COONa水解,NH3•H2O电离,但CH3COONa水解程度小于NH3•H2O电离程度,c(Na+)c(CH3COO-)c(NH3·H2O)c(NH4+),故A正确B.体积为20时NaOH和醋酸恰好完全反应、体积为40时醋酸和一水合氨恰好完全反应;醋酸钠溶液呈碱性、醋酸铵溶液呈中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应该使醋酸稍微过量,所以要使溶液呈中性,加入醋酸的体积应该大于40mL,应该在N、P之间,故B正确;C.加入醋酸60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CH3COONa、CH3COONH4、CH3COOH,且三者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该溶液为缓冲溶液,溶液的pH=pKa-lgn())n(酸盐=-lg1.8×10-5-lg0.0020.0022=6-lg9=6-2lg3≈5,故C正确;D.加入醋酸60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CH3COONa、CH3COONH4、CH3COOH,且三者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根据物料守恒,c(CH3COO-)+c(CH3COOH)=c(Na+)+c(NH4+)+c(NH3·H2O)+c(Na+)=2c(Na+)+c(NH4+)+c(NH3·H2O),故D错误;答案选D。【点睛】明确盐类水解原理、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为C的计算,要注意C中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8.氮化锶(Sr3N2)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生产荧光粉。已知:锶与镁位于同主族:锶与氮气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氮化锶,氮化锶遇水剧烈反应。-7-I.利用装置A和C制备Sr3N2(1)实验装置中玻璃管之间需用橡皮管连接,其连接方法是先将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将玻璃管插入橡皮管。(2)写出由装置A制备N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3)装置A中a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利用该套装置时,有同学提出应先点燃置A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的酒精灯,你同意其观点吗?_______(“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Ⅱ.利用装置B和C制备Sr3N2。利用装置B从空气中提纯N2(已知:氧气可被连苯三酚溶液定量吸收)(4)写出装置B的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5)装置C中广口瓶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Ⅲ.测定Sr3N2产品的纯度(6)取10.0g该产品,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浓硫酸中,利用浓硫酸增重质量计算得到产品的纯度,该方法测得产品的纯度偏高,其原因是_______。经改进后测得浓硫酸增重1.02g,则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答案】(1).橡皮管和玻璃管
本文标题:福建省南平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第二次(5月)综合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1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