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西哲史学习体会我第一次接触哲学是因为对价值观很迷茫,所以当时对伦理问题最感兴趣。比如知道了一些事件的真相后,我就怀疑自己当时的爱国热情。看了一些关于西方历史的书,不明白为什么这里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其他地方有那么大的不同。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我渴望得到一些答案。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功利的想法,就是如果你迷茫了,你想找到答案。所以我最感兴趣的是解释《实批》的文章。看了这些文章,不仅收获了知识,也了解了《实批》这本书的内容,体验了审美。我感受到了伟大灵魂的魅力,升华了自己。我那时还不理解《纯批》的意义何在,对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这样的话非常无感,也不明白为什么先天综合判断这个问题那么重要。当时我认为“世界”和我所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是完全相同的,这有什么可讨论的呢?表面上看当时我是一个经验主义者,但实际上并不是英国式的经过反思的经验主义者。随着阅读的继续,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文章看不懂,主要原因是对文中一些关键的概念不理解。我的办法是,遇到一个不懂的专业词汇,就去Google上搜索,或者去爱思想上看相关的文章,往往为了读懂一篇文章,要在看好几篇文章,因为解释一个专业词汇的文章中又出现了我不理解的新的专业词汇。最明显的就是存在这个概念,看了许多学者的文章,对这个概念还是一知半解,我知道这是因为我还没有建立起关于哲学整体的理解框架的缘故,即还没有入门。这是我接触哲学的初步阶段,阅读是杂乱无章的,只是意识到了哲学能为我的困惑提供解答,并且相对于其它方式,哲学也许提供了最深刻的回答。但对于一个从未经历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要想从这个巨大的矿藏中有所收获,难度挺大的,更遑论我还没找到入口。当时的我就像是一只狗,隔着毛玻璃,隐隐约约看到了一根肉骨头,却总是够不着,急得流口水,却不知该怎么办。好在我的困惑是如此的强烈,虽然遇到了些困难,却没有放弃。很快我就发现解决办法只有一个:踏踏实实补上哲学史这门课。这方面的学习资源太丰富了,事实证明,找到了正确的办法,进展会快许多。现在看来挺搞笑的,黑格尔这句耳熟能详的“哲学就是哲学史”,我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才发现它的含义。和我相比,哲学系的同学们真是太幸运了。学习了武汉大学赵林邓晓芒老师的西方哲学史、人民大学张志伟老师的德国哲学著作选读、南京大学王恒陈亚军老师的现代西方哲学等课程后,我对西方哲学整体上有了一个粗浅的了解,大概知道了几千年来思想家们的工作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我就像一个闯入花园里的小孩,不禁惊叹竟然还有一个这么让人目不暇接的美丽的地方,从此再也不想离开。学习往往会有这样的效果,学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但这时候的无知却比学习前的盲目自信更有力量。逻辑上我对“世界”不像之前那么确信了,但内心反而更平静了。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一些新的(或者更高级的)困惑:例如,逻辑经验主义和纯批之间的思想渊源,各种语义外在论和语义内在论的论证过程,哈耶克的自发秩序何以可能,胡塞尔的本质直观是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等等。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都很有挑战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由于我没有整块的学习时间(严格说来这是借口),于是总想通过尽可能少的付出来取得尽可能大的收获。比如在陪小朋友上课时阅读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或者学习一些专家老师们的朋友圈分享,期望能有所收获,可以说我一直都是个“投机主义者”。这样学习的效果肯定不太好,希望我以后不要满足于浅尝辄止,下决心好好读懂几本专著,让自己的思考更加系统和扎实。但碎片式的学习有时也会有很大的收获。学者们的分享往往高度精炼,切中肯綮,会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例如,关于一神信仰,上帝是绝对真理的人格化,西方的上帝和中国的天之间的差别在于有无格位,人-神关系的意义在于位格生成(复述和原话可能有差异,大意如此),这些话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对我后续的学习非常有帮助。这个阶段我对伦理问题的理解也加深了。在了解了伦理学在整个西方哲学中的位置后,在认为保持敏感的道德感对于我当下的生活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求自己小心地将道德判断构建在坚实的基础上并避免矫揉造作的对严格性的追求。我对哲学的各个流派也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倾向。对以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科学哲学为代表的现代英美哲学越来越感兴趣,这应该和我的理工背景有很大关系。我对哲学于我的意义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将反复咀嚼维特根斯坦的这些话的含意:哲学是一种治疗,哲学本身不是目的,哲学是一个梯子。除非我是个疯子,对这一点我已经非常的确定:以我有限的资质和能投入的精力而言,在这场精神的冒险之旅中,我永远没机会去领略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曾经赞叹过的风景了。但在我的心中,仍然有一点点未曾熄灭的渴望,这是我留给自己的寄托,我希望有一个与我对话的他者存在,他会把那个因为害怕而躲在角落里的我召唤出来并鼓舞我勇敢地走下去。
本文标题:西哲史学习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45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