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S32Cl35.5K39Cr52Fe56Cu64Pb20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的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下列有关本诗的说法正确的是A.“沙中浪底来”的物质指的是金的氧化物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D.由沙子(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到计算机芯片(硅)发生了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沙中浪底来”的物质指的是金的单质,与题意不符,A错误;B.淘金原理为金的密度大,且不溶于水,沉到底部,与化学上的萃取不一致,与题意不符,B错误;2C.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直径为1nm~100nm,为10-9~10-7m,与题意不符,C错误;D.由沙子(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到计算机芯片(硅)发生了二氧化硅与碳反应生成硅单质和一氧化碳,硅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符合题意,D正确;答案为D。2.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mol甲苯分子最多共平面的原子个数为A15NB.在标准状况下,4.48L环己烷含氢原子个数为A2.4NC.331molCHCOOCH,在稀硫酸中充分水解,所得生成物中HO键数为A2ND.24.4gNO和2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A2.2N【答案】D【解析】【详解】A.苯基中有11个原子共平面,甲基一个C和一个H与苯基共平面,共有13个原子共平面,所以1mol甲苯分子最多共平面的原子个数为A13N,A错误;B.标况下,环己烷为非气态,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C.331molCHCOOCH,在稀硫酸中水解为可逆反应,无法完全变为酸和醇,C错误;D.2NO和2CO的摩尔质量均为44g/mol,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A2.2N,D正确;故答案选D。3.四种短周期元素X、Y、Z和W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原子序数之和为4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XYZWA.原子半径(r)大小比较:r(Z)r(W)B.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2XY等化合物3C.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大于ZD.Z的最低价单核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比W的强【答案】C【解析】【分析】据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利用已知条件计算、推断元素,进而回答问题。【详解】表中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说明,X、Y在第二周期,Z、W在第三周期。设X原子序数为a,则Y、Z、W原子序数为a+1、a+9、a+10。因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48,得a=7,故X、Y、Z、W分别为氮(N)、氧(O)、硫(S)、氯(Cl)。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r(Z)r(W),A项正确;B.X和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NO)、2XY(NO2)等化合物,B项正确;C.同主族由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故Y的非金属性比Z的强,但Y元素没有含氧酸,C项错误;D.S2-、Cl-电子层结构相同,前者核电荷数较小,离子半径较大,其还原性较强,D项正确。本题选C。4.下列反应符合事实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铁粉与氯气反应:22FeClFeCl点燃B.往32BaN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2SO:2223BaHOSOBaSO2HC.用稀盐酸除去银镜:22Ag2H2AgHD.120.1molLBa(OH)溶液与130.1molLNaHCO溶液等体积混合:23OHHCOBa32BaCOHO【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意在考查知识再现及知识迁移能力。【详解】A.氯气氧化性强,与铁反应的产物是氯化铁,故A错误;4B.SO2与NO3-在酸性环境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C.稀盐酸与银不反应,故C错误;D.等物质的量的Ba(OH)2与NaHCO3混合时OH-过量,故D正确;答案:D【点睛】易错选项B,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强还原性,所以要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5.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环己烷在一定条件下最终可以生成苯,从而增加苯及芳香族化合物的产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两步反应都属于加成反应B.环己烯的链状同分异构体超过10种(不考虑立体异构)C.环己烷、环己烯、苯均易溶于水和乙醇D.环己烷、环己烯、苯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B【解析】【详解】A.①②两步反应是脱氢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A错误;B.环己烯的链状同分异构体既有二烯烃,也有炔烃等,存在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碳链异构,同分异构体超过10种,故B正确;C.环己烷、环己烯、苯均难溶于水,故C错误;D.环己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答案:B6.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向2mL0.1mol/LFeCl3的溶液中加足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溶液颜色不变还原性:Fe>Fe2+B.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CO2具有氧化性C.加热盛有少量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在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5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D.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具有还原性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向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后,Fe3+完全转化为Fe2+,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可证明还原性:FeFe2+,A项正确;B.燃着的金属钠能在装有CO2的集气瓶中反应生成Na2CO3和C,说明CO2具有氧化性,B项正确;C.NH4HCO3受热分解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只能说明NH3为碱性气体,不能确定NH4HCO3的酸碱性,C项错误,D.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的锰由+7价变成+2价,+2价的锰为无色所以次试验是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D正确;答案选C。7.已知常温下,Ksp(NiS)≈1.0×10-21,Ksp(ZnS)≈1.0×10-25,pM=-lgc(M2+)。向20mL0.1mol·L-1NiCl2溶液中滴加0.1mol·L-1Na2S溶液,溶液中pM与Na2S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像中,V0=40,b=10.5B.若NiCl2(aq)变为0.2mol·L-1,则b点向a点迁移C.若用同浓度ZnCl2溶液替代NiCl2溶液,则d点向f点迁移6D.Na2S溶液中存在c(OH-)=c(H+)+c(HS-)+c(H2S)【答案】C【解析】【分析】向20mL0.1mol·L-1NiCl2溶液中滴加0.1mol·L-1Na2S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NiCl2+Na2S=NiS↓+2NaCl;pM=-lgc(M2+),则c(M2+)越大,pM越小,结合溶度积常数分析判断。【详解】A.根据图像,V0点表示达到滴定终点,向20mL0.1mol·L-1NiCl2溶液中滴加0.1mol·L-1Na2S溶液,滴加20mLNa2S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关系可知,V0=20mL,故A错误;B.根据图像,V0点表示达到滴定终点,溶液中存在NiS的溶解平衡,温度不变,溶度积常数不变,c(M2+)不变,则pM=-lgc(M2+)不变,因此b点不移动,故B错误;C.Ksp(NiS)≈1.0×10-21,Ksp(ZnS)≈1.0×10-25,ZnS溶解度更小,滴定终点时,c(Zn2+)小于c(Ni2+),则pZn2+=-lgc(Zn2+)>pNi2+,因此若用同浓度ZnCl2溶液替代NiCl2溶液,则d点向f点迁移,故C正确;D.Na2S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H-)=c(H+)+c(HS-)+2c(H2S),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在NiS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平衡时,c(Ni2+)不受NiCl2起始浓度的影响,只有改变溶解平衡时的体积,c(Ni2+)才可能变化。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蕴含的化学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食品包装中常见的抗氧化剂成分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不相同B.“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C.“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粮食发酵产生的酒精分散在酒糟中,可以通过蒸馏与酒糟分离D.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指的是纯碱【答案】A【解析】【详解】A项、食品包装中铁粉、氯化钠溶液、炭粉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其脱氧原理实际上就是钢铁7的吸氧腐蚀,故A错误;B项、黏土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项、酒精沸点低,可以用蒸馏与酒糟分离获得酒精,故C正确;D项、侯氏制碱法是工业上制取碳酸钠的过程,故D正确;故选A。9.三种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中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B.Y的分子式为10162CHOC.由Y生成Z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D.Z的一氯代物有9种(不含立体异构)【答案】B【解析】【详解】A.X的结构简式为,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结构中的非双键碳原子相当于乙烯基中的氢原子,则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A正确;B.Y的结构简式为,其分子式为C10H14O2,故B错误;C.由Y生成Z的反应为碳碳双键与氢气的加成,则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C正确;D.Z的等效氢原子有9种,则一氯代物有9种(不含立体异构),故D正确;故答案为B。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1NAB.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净增质量比正极净增质量多16g时转移电子数为NAC.1molCH4与过量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气体为NAD.25℃时Ksp(CaSO4)=9×10-6,则该温度下CaSO4饱和溶液中含有3×10-3NA个Ca2+【答案】B【解析】8【详解】A.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微粒数目,A错误;B.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Pb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正极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SO42-=PbSO4+2H2O,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每转移2mol电子,负极增重96g,正极质量增重64g,负极净增质量比正极净增质量为32g,则若负极净增质量比正极净增质量多16g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1mol,转移的电子数为NA,B正确;C.取代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反应产生的CH3Cl会与Cl2进一步反应产生CH2Cl2、CHCl3、CCl4等,所以1molCH4与过量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气体不是NA,C错误;D.缺少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离子数目,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11.用KIO3与H2S反应制备KI固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关
本文标题: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5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