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A项正确;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CO2气体,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B项错误;C.液化石油气等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D.CO是有毒气体,则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2.下列生产生活中需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铁桥生锈B.牛奶变质C.塑料老化D.高炉炼铁【答案】D【解析】钢铁生锈、牛奶变质和塑料老化等均需要降低反应速率,高炉炼铁需要加快反应速率,答案选D。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C.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放热反应有的需加热,有的不需加热。如木炭的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点燃的目的是使其达到着火点;再如铝热反应也是,故A不正确;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分子,故B正确;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实质是生成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小于断裂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故C正确;D.ΔH=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量,所以,其大小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故D正确;故选A。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A.2NO2N2O4B.N2+3H22NH3C.Cl2+H2OHCl+HClOD.Pb+PbO2+2H2SO42PbSO4+2H2O【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选项ABC都是可逆反应。D中反应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答案选D。考点:考查可逆反应含义以及可逆反应特点。5.下列变化过程中ΔH0的是()A.H2在Cl2中燃烧B.酸碱中和反应C.液态水变成水蒸气D.浓硫酸稀释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ΔH0,产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在反应中,反应物要吸收一定的能量,才能达到产物的能量需求。A.H2在Cl2中燃烧,所有的物质燃烧,是放热过程,故A不选;B.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过程,故B不选;C.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物理变化中的汽化,是吸热过程,故C选;D.浓硫酸稀释,是物理变化,是放热过程,故D不选;故答案为C。考点: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判断6.增大压强对下列反应的速率无影响的是()A.CO2(g)+Ca(OH)2=CaCO3↓+H2OB.H2+I22HIC.NaCl+AgNO3=AgCl↓+NaNO3D.N2+3H22NH3【答案】C【解析】【详解】压强的改变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而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基本无影响,反应A、B、D中都有气体参与,只有反应C中无气体参与反应,所以压强对此反应无影响,故答案为C。7.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4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以此解答该题.【详解】由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可以看出,A+B→C(△H<0)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由①A+B→X(△H>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的能量大于C,图象D符合,故选D。【点睛】本题为图象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能量分析应用,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热与物质总能量大小的关系判断8.反应:4NH3+5O2═4NO+6H2O,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45v(NH3)=v(O2)B.45v(O2)=v(NO)C.56v(O2)=v(H2O)D.23v(NH3)=v(H2O)【答案】B【解析】【详解】A.氨气、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5,则54v(NH3)=v(O2),故A错误;B.氧气与N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4,则45v(O2)=v(NO),故B正确;C.氧气与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6,则65v(O2)=v(H2O),故C错误;D.氨气与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6,则32v(NH3)=v(H2O),故D错误;故答案为B。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A.CO(g)+1/2O2(g)═CO2(g);△H=﹣283.0kJ/molB.C(s)+1/2O2(g)═CO(g);△H=﹣110.5kJ/molC.H2(g)+1/2O2(g)═H2O(g);△H=﹣241.8kJ/molD.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6kJ/mol【答案】A【解析】【详解】A、CO的化学计量数为1,产物为稳定氧化物,△H代表燃烧热,故A正确;B、C5的化学计量数为1,但产物不是稳定氧化物,△H不代表燃烧热,故B错误;C、H2的化学计量数为1,但产物不是稳定氧化物,△H不代表燃烧热,故C错误;D、C8H18的化学计量数不是1,产物是稳定氧化物,△H不代表燃烧热,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察了燃烧热的概念和判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为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如:碳形成气态二氧化碳、氢形成液态水。本题的易错点为B。10.反应:A(气)+3B(气)2C(气);Δ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大【答案】C【解析】【详解】对任何可逆反应,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与反应的ΔH无关,则反应:A(气)+3B(气)2C(气)Δ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故答案为C。11.可逆反应3A(g)+B(g)4C(g)达平衡的是()A.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B,同时生成3amolAB.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D.3v(A)=v(B)=4v(C)【答案】A【解析】【详解】A.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B,同时生成3amolA,说明B分解速率与A生成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体现了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正确;B.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同,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之和相同,则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始终不变,这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速率之比始终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与是否平衡无关,故D错误;6故答案为A。【点睛】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即变量不再发生变化。12.已知:2CO(g)+O2(g)=2CO2(g)ΔH=-566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1B.CO的燃烧热为566kJ·mol-1C.CO的燃烧热ΔH=-283kJ·mol-1D.如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释放的能量。则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1或者表示为CO的燃烧热ΔH=-283kJ·mol-1。故选C。考点:燃烧热13.下列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加压或降温都能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是A.2NO2N2O4(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C(s)+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H2SH2+S(s)(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B、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7衡逆向移动,B正确;C、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错误;D、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答案选B。14.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已知中和热为△H=-57.4kJ•mol-1,则1mol稀硫酸和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D.已知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答案】D【解析】【分析】A.燃烧热中水为液态;B.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稳定性越强;C.中和热是强酸强碱在稀溶液反应产生1mol水放出的热量;D.S燃烧放热,反应物含有的能量多,放热越多。【详解】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金刚石含有的能量比等质量的石墨多,物质含有的能量越低物质就越稳定,故稳定性:石墨金刚石,B错误;C.已知中和热为△H=-57.4kJ/mol,由于硫酸是二元强酸,因此是12mol稀硫酸和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就是中和热,C错误;D.S燃烧放出热量,由于反应物的能量相同,反应物气态S比固态S含有的能量多,所以等质量的气态S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热量越多,反应热就越小,所以△H1<△H2,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8【点睛】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的知识,把握燃烧热与中和热、盖斯定律应用、可逆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要掌握好定义及物质的量的多少。15.反应2X(气)+Y(气)=2Z(气)+热量,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P2B.T1T2PlP2C.T1T2P1P2D.T1T2P1P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知,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故有:T1>T2;根据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知,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则达到平衡用的时间越少,曲线的斜率越大,先拐先平压强大,故有:P1>P2,故选C。【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题【名师点晴】解答本题可以采取“定一议二”原则分析,根据等压线,由温度对Z的转化率影响,判断升高温度平衡移动方向,确定反应吸
本文标题:甘肃省永昌四中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58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