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党群工作部主任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
党群工作部主任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打开纪实文学《梁家河》,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字里行间讲述的场景和故事,仿佛重现了我四年知青的人生历程,让人觉得似曾相识,亲切温暖。于是,我用尽全力读完了。然而不断的回味和深入的思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四十年未解的谜题似乎也渐渐清晰起来。为此,我再次打开《梁家河》,仔细搜索答案,破解困惑。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毛主席发出伟大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句话一落地,数以万计的青年学生响应号召纷纷离开城市走向农村,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一九七六年三月,刚刚十六岁的我也成了这支大军中的一员,背起行囊,胸带红花,雄赳赳气昂昂迈着大步,憧憬向往着,走向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来到农村,短暂的喜悦过后,我便陷入深深地沉思。眼前的城市与乡村,平原与山区,繁华与贫困,开放与封闭,理想与现实在我脑海里形成鲜明的对比,时时冲刷着美好未来的轮廓。正如《梁家河》书中描写的那样,我也苦闷过、动摇过、后悔过,甚至也想当“逃兵”。然而那个年代的大势,政策和环境是不允许的。经过一年的磨炼,我渐渐地习惯了眼前,基本适应了在农村的生活,一颗浮躁的心慢慢的平静下来。就这样两年、三年、四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九七九年八月,当我手捧入学通知书,离开我生活和战斗了四年的村庄时,内心也有几分酸楚.......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每每和我的同龄人或一同插队的战友们在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回味和总结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时,更多归纳出的是挑粪、锄地、修梯田等简单的农活技能,没有人能深刻准确地表达出自己通过几年在广阔天地的锻炼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在体悟广大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困难上,在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上有什么样的收获和提高。许多人自己都说在农村是“混”了几年“熬”了几年,社会上也有人把知青岁月称作“蹉跎岁月”。对此,我困惑,我迷茫,我多次地问自己,难道这就是一代知青给毛主席他老人家交上的答卷吗?四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一起来学习、诵读《梁家河》的时候,书中讲述的故事、描述的情景、特定的人物、丰富的内涵、蕴含的精神、体现的情怀和不变的信念使我深受教育,就像一把金钥匙有力地撬动着我的心灵,渐渐地打开了我的心锁,解开了我四十年的困惑。青年习近平,亿万知青的楷模,当代青年的榜样。是他在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伟大号召后,积极报名下乡插队,迈向农村广阔天地,走进梁家河这个有大学问的地方,开始了他七年的知青生活。是他,在当年的梁家河,无论条件多艰苦,境遇多困难,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学习和思考,始终不改对党和群众的赤诚之心。八次申请入团,十次申请入党,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是他,在梁家河与乡亲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同甘共苦,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牢固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他,在梁家河的七年里,面对着贫瘠的黄土地和贫苦的农村生活,懂得了什么是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他带领群众打坝造田、建沼气池、办铁业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他那勇于创新的锐气和敢于担当的品质,点燃了梁家河改变命运的希望之火。又是他,脚踏实地,带头实干,挽起裤腿站在冰冷的泥水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践行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梁家河七年知青生活的历练,是习近平人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习近平在离开梁家河后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习总书记用他七年的实践奋斗和磨炼出的坚强意志、优良品质、高尚情操为广大知识青年树立了榜样。也深刻地诠释了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一伟大号召的重大历史意义。梁家河里有大学问,梁家河里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一定要把它学通、弄懂、悟透。通过学习,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端正“三观”找准人生目标,不负使命、担当,用青春和奋斗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出彩,让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本文标题:党群工作部主任学习《梁家河》精神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6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