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贵州省毕节纳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贵州省毕节纳雍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化学试题1.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的pH变化的图象是()A.AB.BC.CD.D【答案】A【解析】【分析】选项中图象,横坐标表示加水的体积,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结合胃液的成分和pH计算公式进行解答。【详解】人体胃液的主要成分为盐酸,盐酸显酸性,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H=-lgc(H+),其中c(H+)表示氢离子浓度,显酸性的胃酸,在人体大量喝水时,氢离子浓度随着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的减小,溶液的pH升高,结合图象,横坐标表示加水的体积,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A图象符合题意。答案选A。2.在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生反应:H2(g)+Br2(g)2HBr(g)ΔH<0。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T1>T2-2-B.a、b两点的反应速率:b>a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将HBr液化并及时移走的方法D.T1时,随着Br2(g)加入,平衡时HBr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答案】D【解析】【详解】A.相同投料下,由题ΔH<0,为放热反应,H2体积分数越高,转化率越低,温度越高,结合题给图象,可知T1>T2,不选A项;B.相同温度下,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a,b两点温度均为T1,b点Br2(g)投料比a点多,故a、b两点的反应速率:b>a,不选B项;C.生成物浓度减小,平衡右移,故将HBr液化并及时移走,Br2(g)转化率提高,不选C项;D.当温度均为T1时,加入Br2,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HBr的物质的量不断增大,但体积分数不一定逐渐增大,这与加入的溴的量及转化率有关,故选D项。答案选D。3.已知:H2(g)+F2(g)===2HF(g)ΔH=-270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在相同条件下,1molH2与1molF2的能量总和小于2molHF气体的能量D.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如图来表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此反应是放热反应,逆过程是吸热反应,故错误;B、HF(g)=HF(l)△H0,因此1molH2与1molF2反应生成2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故错误;C、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正确;D、根据选项C的分析,故错误。-3-考点:考查化学反应热与能量的关系等知识。4.在100mL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两极上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原混合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1mol·L-1B.2mol·L-1C.3mol·L-1D.4mol·L-1【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和两极上发生的变化来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并且两个电极上转移的电子数目是相等的,溶液中遵循电荷守恒。【详解】用石墨做电极电解100mL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首先发生反应:2CuSO4+2H2O2Cu+O2↑+2H2SO4;硫酸铜反应完全后开始电解水:2H2O2H2↑+O2↑。若两个电极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0.1mol,n(H2)=n(O2)=0.1mol,由电子守恒得n(Cu2+)×2+n(H2)×2=n(O2)×4,即:c(Cu2+)×0.1L×2+0.1mol×2=0.1mol×4,得:n(Cu2+)=0.1mol,c(Cu2+)=1mol·L-1。答案选A。5.pH=1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100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的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相同条件下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X可能是强酸B.HY一定是强酸C.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D.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因开始的pH相同,镁足量,由V(HX)>V(HY),说明HX溶液的浓度较大,则HX酸性较弱,反应速率与氢离子浓度成正比,以此进行分析并解答。【详解】A.pH=l的两种一元酸HX与HY溶液,分别与足量Mg反应,HX产生氢气多,则HX为弱酸,故A错误;-4-B.pH=1的两种一元酸,分别取100mL加入足量镁粉,由V(HX)>V(HY),说明HX溶液的浓度较大,则HX酸性较弱,二者可能一种为强酸,另一种为弱酸,或者二者都是弱酸,其中HX较弱,故B错误;C.pH=1的两种一元酸,分别取100mL加入足量镁粉,由V(HX)>V(HY),说明HX溶液的浓度较大,则HX酸性较弱,故C错误;D.反应开始时,两种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等,所以反应速率相同,故D正确。答案选D。【点睛】解答该题应注意以下三点:(1)强酸完全电离,弱酸部分电离。(2)酸性相同的溶液,弱酸的浓度大,等体积时,其物质的量多。(3)产生H2的速率取决于c(H+)的大小。6.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示意如图(A、B为多孔性碳棒)持续通入甲烷,在标准状况下,消耗甲烷体积VL。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入CH4的一端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的一端为原电池的正极B.0<V≤22.4L时,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C.22.4L<V≤44.8L时,负极电极反应为CH4-8e-+239CO+3H2O=310HCOD.V=33.6L时,溶液中只存在阴离子23CO【答案】D【解析】【分析】因为n(KOH)=2mol/L×1L=2mol,故随着CH4通入的量逐渐增加,可能先后发生反应①CH4+2O2=CO2+2H2O、②CO2+2KOH=K2CO3+H2O、③K2CO3+CO2+H2O=2KHCO3;再根据甲烷的量计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结合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产物及发生的反应。【详解】A.燃料电池中,通入CH4的一端发生氧化反应,为原电池的负极;通入空气(O2)的一端发生还原反应,为原电池的正极,不选A项;B.当0<V≤22.4L时,0<n(CH4)≤1mol,则0<n(CO2)≤1mol,又因为电解质溶液中n-5-(KOH)=2mol,故KOH过量,所以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KOH=K2CO3+3H2O,不选B项;C.当22.4L<V≤44.8L,1mol<n(CH4)≤2mol,则1mol<n(CO2)≤2mol,发生反应①②③,得到K2CO3和KHCO3溶液,则负极反应式为-2-4323CH-8e+9CO+3HO=10HCO,不选C项;D.当V=33.6L时,n(CH4)=1.5mol,n(CO2)=1.5mol,则电池总反应式为3CH4+6O2+4KOH=K2CO3+2KHCO3+7H2O,则得到0.5molK2CO3和1molKHCO3的溶液,故溶液中的阴离子有23CO和3HCO,选择D项。答案选D。【点睛】本题难点在于需要结合氢氧化钾的量和通入的甲烷的体积来确定所发生的总反应,从而确定反应产物。7.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A.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溶液呈现中性C.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D.酸能提供的H+与碱所能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是指酸能提供的氢离子和碱能提供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但酸和碱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反应后的溶液为盐的溶液,也不一定为中性,所以选D。考点:酸碱中和8.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和Na2CO3的两种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332233HSOHCO1SOCOccccB.332233HCOHSO1COSOccccC.332233HCOHSO1COSOccccD.332233HSOHCO1SOCOcccc【答案】A【解析】-6-【分析】根据H2CO3酸性小于H2SO3,相同温度下,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和Na2CO3的两种溶液中,23CO水解程度比23SO更高,可知得出正确选项。【详解】由于H2CO3酸性小于H2SO3,故23CO水解程度比23SO更高,所以33HCOHSOcc,2233SOCOcc;又因为水解产物233HCOCOcc,所以有332233HSOHCO1SOCOcccc,答案选A。9.已知:H+(aq)+OH-(aq)=H2O(l)ΔH=-57.3kJ·mol-1。现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分别和1L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放热最少的是()A.稀盐酸B.浓硫酸C.稀醋酸D.稀盐酸和稀醋酸【答案】C【解析】【详解】A.一定量稀盐酸和1L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因为盐酸是强酸,故根据所给热化学方程式,放出热量等于57.3kJ;B.一定量浓硫酸和1L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因为硫酸是强酸,且溶于水放热,故放出热量大于57.3kJ;C.一定量稀醋酸和1L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因为醋酸是弱酸,醋酸电离吸热,故放出热量小于57.3kJ;D.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醋酸电离吸热,和1L1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要多余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放热的热量。因此放热最少的是选项C,答案选C。10.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2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BC.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同时生成2nmolC-7-D.B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A.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B,二者均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平衡状态,B项错误;C.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A,同时生成2nmolC,二者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平衡状态,C项错误;D.B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二者均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平衡状态,D项错误。答案选A。11.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钛酸钡晶体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它的化学式是()。A.BaTi8O12B.BaTi4O6C.BaTi2O4D.BaTiO3【答案】D【解析】【详解】仔细观察钛酸钡晶体结构示意图可知:Ba在立方体的中心,完全属于该晶胞;Ti处于立方体的8个顶点,每个Ti为与之相连的8个立方体所共用,即有18属于该晶胞;O处于立方体的12条棱的中点,每条棱为四个立方体所共用,故每个O只有14属于该晶胞。即晶体中Ba∶Ti∶O=1∶(8×18)∶(12×14)=1∶1∶3。答案选D。-8-12.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Ds原子的电子层数为7B.Ds是超铀元素C.Ds原子的质量数为110D.Ds为金属元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Ds的原子序数为110,Ds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周期第ⅤⅢ族。A、Ds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周期,则电子层数为7,故A正确;B、110>92,原子序数在92号以后的元素为超铀元素,故B正确;C、Ds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0,质量数为281,故C错误;D、Ds为过渡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D正确;故选C。考点:考查了原子的原子序数与质量数的相关知识。13.第三能层含有的轨道数为A.3B.5C.7D.9【答案】D【解析】考查能级和能层的有关计算和判断。第三能层含有s、p、d3个能级,所以含
本文标题:贵州省毕节纳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7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