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明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化学试题选择题(共78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l:27Cl: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5G时代对于信息的传输、储存、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某种三维存储器的半导体衬底材料是单晶硅。下列化学式中可用于表示单晶硅的是()A.SiB.H2SiO3C.Na2SiO3D.SiO22.牙膏常用碳酸钙(CaCO3)作摩擦剂。碳酸钙属于A.氧化物B.酸C.碱D.盐3.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A.稀豆浆B.碘水C.稀硫酸D.食盐水4.铝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之一。27gAl含有的原子个数约是A.1B.27C.6.02D.6.02×10235.12月28日,李老师去市人民医院体检,化验单上“葡萄糖”一项结果为4.94×10-3mol·L-1。这里的“4.94×10-3mol·L-1”表示葡萄糖的()A.体积B.物质的量C.摩尔质量D.物质的量浓度6.碳酸钾在火焰上灼烧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为A.黄色B.紫色C.绿色D.红色7.下列俗名与物质相匹配的是A.生石灰——CaCO3B.烧碱—Na2CO3C.小苏打——NaHCO3D.胆矾——FeSO48.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酸雨的是()A.H2B.COC.SO2D.CO29.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氯化钠溶液B.硫酸钾C.金属铝D.蔗糖10.下列关于Cl2的制备、净化、收集及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氯化氢C.用装置丙收集氯气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11.在含有大量Na+、OH-、NO-3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CO2-3B.Mg2+C.NH+4D.Al3+硫酸的工业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于制造化肥、除铁锈、作电解液等。工业制硫酸的关键一步是将SO2氧化为SO3,该反应为2SO2+O22SO3。但该反应速率小,无法投入工业化生产。后来化学家们不断地改进反应条件,找到了理想的催化剂及反应的适宜温度,成功开发出了制造硫酸的生产工艺。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2-13题12.SO2与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该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3.上述材料中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O2是还原剂B.SO2被氧化C.O2失去电子D.SO2发生还原反应14.对于2Na+2H2O=2NaOH+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的结构示意图:B.H2的摩尔质量:2g·mol-1C.H2O中O的化合价:-1D.NaOH电离方程式:NaOH=Na++O2-+H+15.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得到金属钠B.光照氯气和氢气的混合物生产盐酸C.从铝土矿到铝单质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工业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设备有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1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MgO具有高熔点,可用于制耐火材料B.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金属铜具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17.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A.图1:蒸发NaCl溶液B.图2:测量HCl气体的体积C.图3:过滤Ca(OH)2悬浊液D.图4:蒸馏乙醇18.用无水Na2CO3配制250mL1.000mol·L-1Na2CO3溶液时,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的是+11281水图2图4图1图33A.称量时碳酸钠固体含有结晶水B.移液时有液滴洒落瓶外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D.容量瓶没有干燥1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Fe3++H2↑B.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2++O2-+2H++SO2-4=CuSO4+H2OC.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反应:H++OHˉ=H2O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20.工业制备高铁酸钾的离子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O2-4+3Cl-+5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FeO2-4中铁显+3价B.ClO-发生还原反应C.Fe(OH)3是氧化剂D.ClO-失去电子21.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A.Fe→FeCl2B.Fe→FeCl3C.Fe→Fe(OH)3D.Fe→Fe3O42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l2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B.H2SO4溶液与氨水反应:H++OH-===H2OC.CuO与稀盐酸反应:CuO+2H+===Cu2++H2OD.Al粉与NaOH溶液反应:Al+2OH-===AlO-2+H2↑23.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NH3B.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C.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HCO3D.用KSCN溶液鉴别Fe2(SO4)3溶液和FeCl2溶液24.在探究SO2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A.向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B.SO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它能与水反应生成H2SO3C.将足量SO2的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向SO2水溶液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2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两根打磨光亮的镁条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两根镁条上均有固体附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CuAgB将铝片插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铝与浓硫酸不反应C将KSCN溶液滴入盛有透明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为血红色溶液中含有Fe3+D往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该溶液一定含有CO32-426.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KCl、Cu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在上述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无色溶液。(3)取少许(2)中过滤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CuCl2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SO4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可能含有KNO3、Na2SO4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22分28.(6分)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含少量FeCO3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镁晶体(MgSO4·7H2O)的流程如下:(1)“浸取”时通常将菱镁矿石进行粉碎,其目的是▲。(2)写出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氧化”和“沉淀”是将“浸取”过程中产生的Fe2+转化为Fe(OH)3沉淀,则“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和▲。28.(6分)以粉煤灰(主要含Al2O3、SiO2,还有少量的Fe2O3)为原料制取Al2O3的流程如下:(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溶液N中的溶质主要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2)用H2SO4“酸浸”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3)“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9.(10分)次氯酸钠(NaClO)是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某研究小组用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备NaClO的实验装置如图:5浓盐酸MnO2饱和食盐水NaOH溶液(1)制得的Cl2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目的是▲。(2)已知Cl2和NaOH在较高温度下反应可生成NaClO3。在不改变三颈烧瓶中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控制反应在0℃~5℃进行,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保持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的量不变,可提高NaClO产率的操作为▲。(3)“有效氯”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可以用将等量的I—分别氧化成I2所需Cl2的质量[m(Cl2)]与含氯消毒剂的质量[m(消毒剂)]之比表示,即:有效氯=m(Cl2)m(消毒剂)100%。测定含氯消毒剂样品中“有效氯”的方法如下:准确称取10.00g样品,加入适量的硫酸,配制成100mL溶液。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KI溶液,暗处放置约5min,使反应充分进行,再用0.2000mol·L-1Na2S2O3溶液测定生成的I2:I2+2S2O32—===2I—+S4O62—,消耗Na2S2O3溶液25.00mL。计算该含氯消毒剂样品的有效氯(写出计算过程)。6化学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ADDBCC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ABBDAACDB题号212223242526答案CCDACB27.(6分)(1)加快反应速率(2分)(2)MgCO3+H2SO4=MgSO4+CO2↑+H2O(2分)(3)4NH(1分)Mg2+(1分)28.(6分)(1)过滤(1分)(NH4)2SO4(1分)(2)Fe2O3+6H+===2Fe3++3H2O(或Al2O3+6H+===Al3++3H2O)(2分)(3)2Al(OH)3=====煅烧Al2O3+3H2O(2分)7
本文标题: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368045 .html